程受凱
【摘要】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都是在做對的事情,錯誤不可避免,學生亦如此。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批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批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盡量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文章闡述的就是批評過程中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批評;逆反心理;私下談心;換位思考;賞識教育
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都是在做對的事情,犯錯不可避免,學生亦如此。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批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有針對性的合理的適當且真誠的批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教師,特別是與學生接觸最多、實施教育最多的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表揚和批評相輔相成,交替使用,方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批評學生,學生才會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不產生逆反情緒,不和教師對立呢?筆者的經驗總結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前提、三個技巧。
一、一個前提——心中有愛,善待學生
愛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談不上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滿腔熱愛是教育過程中的潤滑劑,是教育能順利、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理解、尊重、信任、幫助學生時,這種強烈的愛就會轉化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讓教師贏得學生的信賴,讓學生愿意敞開心扉樂于接受教育,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具體地說,教師心中的愛就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理解學生的愛與恨,體諒學生的喜怒哀樂,時刻把學生掛在心上,尊重學生的選擇和追求,欣賞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二、三大技巧
(一)私下談心
人從幼兒時代起就開始有了自尊心,而且是脆弱的自尊心。到了青少年時代,自尊心更強了,更要面子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學生如果犯了錯誤,教師不要當著眾多同學的面去批評他,不要認為當眾批評會讓他記得更牢固。事實可能正好相反,學生會覺得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會因此而記恨教師,從心理到行為都走到教師的對立面去。在這種情況下去做思想工作,明顯沒有效果。所以作為教師,應當慎重采用當面批評這種方式,避免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青少年年紀雖小,但自尊心較強,教師要學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把當面批評教育改為私下談心,這樣教育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私下談心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當面談、書信談、QQ談、微信聊天等,都是常見的方式。我個人比較喜歡書信談。學生犯錯誤了,我會在他當天的作業本里夾上一封信,告訴他我為什么給他寫信,他做錯了什么事,錯在哪里了,老師的態度是什么,期待是什么。信中不會出現激烈的言辭,更多的是體現老師對他的期望。這種方式在指出學生錯誤的同時也很好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是學生比較樂于接受的方式。學生會感覺到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因此也愿意嘗試著朝教師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去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教師心中的樣子。這樣,我們的教育就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了。
(二)換位思考
青少年學生心性不定,調皮,淘氣,所以難免經常犯錯誤,而且相同的錯誤經常犯的也比較常見。因為青少年做事很少會先考慮后果,都是一時興起就去做了,甚至有時教師剛講過不久又犯了。面對這樣屢教不改的學生,教師不妨采用讓學生換位思考的教育方式來看看效果。比如,一個學生喜歡把碎紙屑、鉛筆屑等雜物放到同桌的書包里去,班主任多次做思想工作之后,收效依然甚微。于是班主任趁該學生不在教室時也把一些碎紙屑和鉛筆屑等雜物放進他的書包里。預備鈴響了,該學生回到教室做課前準備時發現了書包里的雜物,頓時不高興了,大聲質問是誰放的。有學生告訴他是班主任放的,他當時不出聲了。一下課,不出我所料,他來到了我的辦公桌前問我為什么放這些東西到他的書包里去。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問他:“你能先跟老師說說你看見書包里有這些東西時的感受嗎?”他說:“我很生氣,這么臟的東西怎么能放進我的書包里去呢?”“你看著覺得臟,那你把這些垃圾放到別人的書包里去,別人是不是會有和你一樣的感受呢?人家會不會也很討厭放進去的那個人?”聽完我的話,學生沉默了。我沒有繼續往下說教,而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反思自己的行為,讓其體會其中的對與錯。幾分鐘之后,學生對我說:“老師,對不起!我知道我以前這么做是不對的了,我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以后我再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了。”我摸了摸他的頭說:“換位思考后知道別人的感受了,對不對?無論做什么事情,咱們都不能隨心所欲,只顧自己的快樂,不管別人的痛苦。咱們應該多換位思考,不要做一些令同學討厭的事情,這樣才能夠結交更多的好朋友,更融洽地和同學相處,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學生點點頭說:“是的,老師。我知道該怎么做了,我會改掉身上的壞毛病的。老師,您還相信我嗎?”我輕輕地擁抱了一下這個學生,在他耳邊說:“必須相信啊,老師知道你是一個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孩子呢。”得到自己期待的答案后,學生臉上的笑容蕩漾開了,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了我的辦公室。我知道這次的教育成功了,之后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
(三)賞識教育
俗話說得好:“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成年人也好,青少年也罷,內心最深處的需求就是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教師在學生犯錯需要批評時,如果能充分利用賞識教育的作用,那么教育成效是相當明顯的。善于尋找、發現學生優點的教師,會在教育過程中適當地利用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之后再指出學生需要改正的缺點,用這種委婉的批評方式去引導學生改正錯誤,學生更容易接受,不會產生對立情緒。有時候教師一個不經意的贊許眼神、一句簡短的贊美話語,都能讓學生激動不已,甚至在學習中產生巨大的動力,促使著他們去改正缺點,克服自卑,樹立信心,完善自我,激發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需要教師在不斷嘗試中去實踐,對學生應多一點微笑,多一份溫暖和關懷,多鼓勵少責怪,充分挖掘他們的優點,用微笑與關懷去找出學生存在的不足之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環境中發展和進步。
教師在教育教學當中,批評學生不可避免教師只有做到對學生多一份溫暖和關懷,多鼓勵少責怪,充分挖掘他們的優點,才能讓師生間的交流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學生的叛逆心理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但是只要教師方法得當,逆反心理還是可以有效預防的,已經產生逆反心理的也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疏導。希望教師通過愛心、耐心、關心,帶領有叛逆心理的學生走上良性循環的成長道路,成為身體、心理都健康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劉海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2]沃建中.走向心理健康:教學篇[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
[3]李維國.中學生問題行為的診斷與矯正[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