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高中生物教學脫節及個體差異等因素給銜接教學帶來極大困難。本文基于solo分類理論,從教學實踐層面總結初高中生物銜接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solo評價 生物銜接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07-02
目前初高中生物學科銜接教學尚無系統的理論指導。高一新生的初中生物基礎差異顯著,生物學科素養參差不齊,這是高中生物起步教學面臨的最大困難。針對這一困難,筆者借鑒solo分類評價理論,通過多年的實踐和反思,提煉出一些初高中生物銜接教學的策略,希望能給一線老師提供參考。
一、solo分類評價在銜接教學中的應用
solo分類理論是一種以等級描述為特征的質性評價方法。比格斯教授等人認為,一個人回答某一個具體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結構是可以測量的,稱之為“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 (SOLO)。根據由簡單到復雜的思維層次遞進,solo分為前結構、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抽象擴展結構5個等級水平,具體含義見表1。
1.利用solo評價診斷高一新生學情,為分層教學提供依據
solo等級分層結構是一種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前三個層次主要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量”的評價,后面兩個層次是對學生思維水平“質”的評價。而要達到后面兩個層次思維水平的提升,又離不開知識量的積累。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知道學生所處的層次,也可以通過要考查的層次進行問題設計,從而探尋學生學習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筆者所在學校是市內一流的省一級達標校,生源質量在全市遙遙領先。但早在十年前筆者所在城市多數高中學校就與初中學校分離,初、高中生物在學習要求、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脫節,這些脫節在不同學生身上又存在顯著差異;另外,新的高考改革模式下,高中生物學習將面臨以高考和會考為終點的不同選擇,兩種選擇的學習要求高低不同又增加了個體的差異性。筆者借鑒solo分類評價理論,對這些基礎不一、目標不同的高一新生進行solo診斷與等級分層,以此作為實施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指導的依據。首先基于solo分類評價理論,設計關于初中必備知識、技能的solo測試題、設計關于生物學習興趣、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問卷。通過測試與調查,利用solo評價對結果進行等級水平分析,并將測試結果作為初始水平計入新生學習檔案。
2.把solo分類應用于銜接教學的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形成性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其優勢得到廣泛認可。但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展現在評價學生思維深度上的優勢。solo分類評價恰恰探尋的是學生回答背后的思維過程,評價分析的是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所達到的思維層次,層次的遞進又反映了學生的發展過程。我們嘗試把solo評價應用于形成性評價,正好可以彌補了形成性評價的不足。
首先,我們開發基于SOLO評價的階段性測試、學生作業,實驗操作等形成性評價的評定標準。在銜接教學過程中,對照設定的solo評價標準,教師就學生修習過程對某項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做出判斷,從而評定學生學習結果所處的思維層次水平。學生又可以根據老師的評價,及時看到自己思維的發展水平,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這樣把solo評價應用于形成性評價,通過二者有機地結合可以更加細致及時地反饋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與思維水平,促進學生在初高中銜接的反饋與評價中關注自己的學習過程,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發展。
二、基于solo評價優化分層教學策略
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不同學段的教學擔負著不同的培養任務。然而當前初中教學實際令人堪憂。初中生物升學考試 (會考) 對學生能力要求較低,學生往往死記硬背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許多初中校為了應付中考的主科,甚至把初中生物課時挪為他用,只是在考試前給學生劃知識點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學生不但沒有建立牢固的學科基礎,還形成了錯誤的學習方法,這種負面影響一直延續到高中。進入高中,教師要盡快消除這一負面影響。一方面,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講、記筆記、完成作業等方面的習慣,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生物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把學習方法的指導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記憶型”的被動接收向“探索型”的主動學習轉變。
1.凸顯生活化教學,讓基礎薄弱的學生親近生物課
從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看,我校高一新生solo評價水平較低的,往往是來自農村初中教育相對薄弱的定向生。這些農村校的孩子往往因為學校沒有按要求正常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生物基礎薄弱。但這些孩子來源農村,生活經驗豐富,對生物學的興趣并不低。我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問題探討、鏈接、資料分析等材料,結合日常生活現象與社會熱點,通過生活化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生物科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激發了這些薄弱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樹立了學好生物的信心。
2.培養獲取信息能力,提高中等生高中學習的適應性
步入高中,不少學生往往有這樣的經歷,上課聽得懂,課本看得明,但就是做不來題。雖然考入我校的新生生物會考成績多為A等級,但通過solo評價調查我們發現,多數新生初中生物學習能力評價結果處于中等水平或中等以下水平。學生對生物知識理解不深,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欠缺。有的學生受初中生物升學考試要求低的影響,拿到生物題不看題干,只看選項或設問就答,造成上了高中一考生物,自信心就大大受挫。因此,步入高中,對學生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尤為重要。開學要盡可能早地進行解題方法指導,特別要注重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它是高中生物學習適應性的關鍵。可以選取教輔中的典型信息題,引導學生領會高中生物選拔性考試有別于初中知識水平性考試,解題既需要相應的知識儲備,也需要對應的能力要求。
3.創新教學形式,拓展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空間
目前高中生物教學課時少(一般一周兩課時)任務重,要搭建初高中生物課程的橋梁,面臨更大的困難。教師可以改變教學形式,探究區別于常規課堂教學的方式。如在教學中,把需要銜接的初中學習任務化解成一個個相關聯的研究性課題,把課程銜接的任務延伸到課堂以外,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帶領同伴定方案、找資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初中相關知識,嘗試自己去解決新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高中學習必備的初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學會了搜集、獲取、整理信息的方法,鍛煉了獲取、建構知識體系、利用已有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在方法上向高中主動學習方式的轉變。當然,在此過程學生還能體會到完成任務時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這些都是讓學生受用一生的。
參考文獻:
[1] 彼格斯,科利斯.學習質量評價:SOLO分類理論(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高凌飚,張洪巖主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279.
[2] 劉冬.關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的思考[J].新課程(教師版),2011(1):138.
作者簡介:王閩陽(1968.9-),女,漢族,福建莆田人,中學生物高級教師,學校教研室副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