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僑龍
【摘要】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是核心素養視角下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托課堂教學、文化故事、社會生活、校本課程作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實踐以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信息素養。
【關鍵詞】優化 課堂 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14-02
一、以課堂教學為陣地,培育信息素養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基于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對課堂教學和學生的信息素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搖籃。而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例如,在教學《EXCEL》一章時,趁學校舉行校運會,需要統計比賽成績及排名。我便在信息技術課上安排學習“如何用EXCEL制作本校運動員成績表”,學生感到所學的知識作用大,有實際意義,于是每個人都會十分主動、積極的嘗試制作,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是在這樣的教學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興趣,才會啟動思維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會主動獲取知識,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教學時,要給學生創設這樣一種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這個情境里,愉快地接受學習,以便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應用能力。
二、以文化故事為載體,培養信息素養
文化故事根植于民族文化傳統,蘊含鄉土人文特征,是直通學生心靈的橋梁。文化故事能促進德育情感化、實踐體驗化、課堂生態化、思維辯證化、校園和諧化,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有個毛病,就是教師無論在課堂,還是在任何地方都愛講大道理,令學生難以接受。文化故事是素養培養的載體,是情感的寄托,能啟迪學生思維,撥動內心情感的琴弦。
例如在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這一模塊內容時,如果只是干巴巴的道理講授,學生也只是清楚表面的信息意識,無法理解深刻的含義。結合講述文化故事,可以是正面案例、反面案例、自身經歷、身邊經歷等,通過故事的講述促進信息素質的培養、提升,觸動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
故事一:2006年7月14日,某市的一個15歲的青年因上網成癮,整天迷戀于網絡游戲,平時少言寡語,精神呆滯,長時間逃學。其母見兒子如此沉迷,多次勸阻無效,同其父商量好后,將兒子鎖在家中。五日后,這個青年因網癮大發,開始焦躁不安,同其母爭吵幾句后,便將其母殺死,造成血案。
故事二:一名13歲中學生從家里偷出300元錢,在網吧玩游戲連續4天4夜,由于網絡游戲的激烈刺激和驚心動魄的打斗,使他血壓升高,心跳過速,又加上過度疲勞,最后猝死網吧。
由以上故事給我們的啟示: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倡導學生要文明上網。由此可以啟發,在信息技術課上,我們可以讓故事進課堂,透過講述信息人物故事、信息哲理故事、信息名人故事、各種故事案例等教育方式來啟迪信息素養;維護好學生的情感世界。
三、以社會生活為素材,啟迪信息素養
培養信息素養除了在課堂上實現,也需要到生活中去體驗,去探索,去磨練。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的課程,知識的學習需要內化、升華,需要到生活中實驗,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將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青睞。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更好的采擷生活素材、挖掘生活素材,把五彩繽紛的生活充分融入信息技術課堂,讓奇妙的信息技術知識回歸生活。力求讓每堂信息技術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執教《多媒體作品的制作》一課時,可聯系時政熱點問題,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了優化設計。
師:同學們!作為泉州人,“2013年8月26日”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非常難忘的日子,泉州以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等從10個初審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唯一入選城市,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該事件被列為2013年度福建十大新聞之榜,身為泉州人我們倍感驕傲自豪,至今來到東亞文化之都的人越來越多,作為泉州的中學生,我們是不是應該利用這個大好時機更好地宣傳一下咱家鄉呢?
生:是。
師: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給客人們宣傳呢?
生:風光、美食、文化……
生:好。
采集生活素材,挖掘生活素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啟迪信息素養。
四、以“校本課程”為依托,提升信息素養
“校本課程”是對課堂學習的補充,符合學校實際情況,輔助課堂學習。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個性發展開設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信息技術新知識層出不窮,與此相關的國家或地方信息技術課程都存在著內容滯后于形勢的現象。我們可以考慮在達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學生起點水平及個性方面的差異,課程內容的合理拓展,加強對某一個主題的學習,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的空間;既做到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關照全體學生,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從而達到對現有課程的補充。課程可以是網頁制作、信息奧賽、圖像處理、編程語言等,而其中信息奧賽更結合實際生活、貼近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開展異彩紛呈的“校本課程”,培育學生計算思維,提升信息素養。
五、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優化信息技術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課堂的價值,以促使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獲得大幅度的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