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強
【摘要】觀察能力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核心素養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觀察素養是促進其能力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關鍵詞】方法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70-01
長期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會重點觀察。小學生觀察事物容易注意那些明顯的、外表的現象,而忽視隱蔽的、本質的東西。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關鍵點上,從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之后,出示下圖讓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圖中幾個三角形面積大小關系時:
應重點引導學生觀察以AB為底的情況下,各個三角形高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幾個三角形的底相同,高相等,從而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這一結論。讓學生明確三角形的面積大小因素是它的底和高決定的,盡管三角形形狀不相同,但決定因素在底和高,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觀察中想象,以AB為底能作出多少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
學會全面觀察。學生由于年齡小,受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局限觀察事物往往不全夠全面,因此教師應結合具體的觀察內容,有意地培養學生全面觀察的能力,聯想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學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后,出示下圖讓學生觀察思考。
通過題中給的已知條件,還能間接知道些什么?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說出,長方形的長是10m,梯形的上底為6m,下底為10m,高為4m(和平行四邊形的一條底相等),弄清平行四邊形的邊又等于梯形的高,長方形的寬這一等量代替,識別它的三重身份,那么計算整個圖形面積,可以用梯形面積加上平行四邊形面積,還可以用長方形面積加上一個三角形面積。這樣提高學生認圖能力,提高全面觀察能力。
學會聯想觀察。由于幾何形體分割變化多種多樣,但是縱橫聯系比較密切,因此在觀察時應有針對性的訓練,從一種事物聯想到另一種事物,以加深學生觀察對象本質特征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比如在學習平移、旋轉后,求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讓學生觀察A,B,(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也不知道底和高),經過平移使A、B拼成一個小正方形,而小正方形正好是大正方形的1/4,從而用100÷4=25m2求得陰影面積。學生在平移和拼合圖形中,把復雜的圖形變得簡單明了,聯想思維得到很好的訓練。
學會對比觀察。為了區別圖形、概念的異同,克服定勢思維的負面影響,采用對比方法可以使學生對觀察對象理解更準確、更深入,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學生在學習過面積和周長的概念后容易混淆,不少同學往往產生錯覺認為面積大周長也大。為此,可以讓學生制作一個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木框,如圖1所示: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拉動的過程中觀察,什么沒發生變化?什么發生了變化?又是怎樣變化的?(在操作實驗中,學生看出四條邊的長短沒有變化,而圍成的面積在不斷變化,推成長方形的時候最大,拉得越傾斜時周長不變,但面積就會越小。)通過對比,加深對周長、面積以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和理解。再如圖2:比較甲乙兩圖的面積和周長,學生仔細觀察可以看出甲乙兩圖周長相等,而甲圖的面積大于乙圖。通過這樣的對比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都得到提高。
只要教師長期堅持和精心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定會大幅提升,觀察習慣也會逐漸養成。
參考文獻:
[1]互聯網數據,道客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