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大學新生在適應期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以及體育院校學生的特點基礎上,提出了對新生進行適應性教育、關愛每位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搶占網絡教育新陣地等方面的建議以期幫助體育院校大一新生盡快度過大學生活適應期。
【關鍵詞】體育院校 輔導員 新生 適應期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205-02
大學新生從入學到基本適應大學環境和生活這一時期稱為大學新生適應期[1]。尤其是在新生軍訓結束之后,學生們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大學生活,絕大部分的同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迷茫心理,他們會感到焦慮、困惑、孤獨和失落,如果不及時解決,就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在大學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體育院校的學生也不例外。在這段時期里,幫助學生尋找和確立新的理想和目標,順利度過這個適應期,對他們整個大學生活及其后的職業生涯都將產生較大影響等,對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至關重要。
一、新生適應期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1.目標實現后的迷茫
對于每名大學新生來說,跨入大學校門是他們一直的奮斗目標,學習熱情高漲,而當他們實現目標,進入大學之后,如果沒有及時設定新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以及奮斗的方向,從而感到失落或茫然[2]。
2.學習和生活方式的不適應
許多大學新生并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大學的學習方式與中學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學里知識廣度和深度的增加要求新生在學習方式、方法上要有所改變然而有些新生仍然抱著中學時代千篇一律的學習方法不放,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2]。
許多學生缺乏科學合理地安排利用課余時間及學習計劃的能力,獲得相對較多的自由時間后,反而不知如何利用和支配,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缺乏奮斗目標,感覺空虛、迷茫,對未來不知何去何從[3]。
在生活上,目前很多新生都是獨生子女,缺乏獨立生活的經歷,當來到大學之后,許多生活的上的事情都要獨自處理,脫離了父母的照顧讓很多同學束手無策。當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不如意之事,一些同學就想家,甚至產生退學回家重新考一個離家較近的學校的想法等[4]。
3.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失望
許多學生在選擇學校及專業之時,并沒有針對自身的情況以及學校和科系做一番全面細致的分析,或者是分析不準確,很多學生并不真正了解所選擇的專業,入學之后就可能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但由于各種原因又不得不繼續現有專業的學習,從而導致學業困難,面對這種情況,一部分學生就會采取消極態度來對待從而影響了學習[5]。
二、體育院校新生的主要特點
因長期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院校的學生在心理特征和氣質性格方面存在著差異,他們性格外向開朗、注重感情,集體榮譽感強、有較強的表現欲和好勝心。也正是因為這種氣質類型使得他們自我控制能力、約束力較差,容易沖動,部分學生礙于情面不辨原則是非,很容易演變成“哥們”義氣誘發不良行為[6]。
在學習氛圍方面,由于經常參加訓練他們進行文化課學習時間相對較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文化知識的渴求和學習欲望較低,文化知識基礎薄弱,文化課學習能力較差。容易輕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加注重專業(運動)技能水平高低,競技比賽成績,甚至出現曠課、遲到、早退等現象,從而導致學習氛圍不濃厚,掛科率較高[7]。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體育院校的生源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生源層次多樣,素質參差不齊。一方面部分學科類學生文化素質偏低,專業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性,重視個人利益,缺乏紀律觀念,管理難度較大。
三、輔導員應怎樣進行指導活動
1.對新生進行適應性教育
適應性教育是是讓新生盡快熟悉學校、了解所學專業,盡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由中學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向新生傳授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幫助新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認識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盡快的融入到大學生活中去[8]。
2.關愛每位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
每位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在生活習慣和性格上也不一樣。輔導員應該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對每位學生的個人情況建立檔案。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疑惑進行解答。必要時要找學生單獨談話,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及時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3.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以班級為主體,組織開展多樣的學習文化活動,有益于培養團結、合作精神的活動,會讓新生在活動與交往中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增強班級凝聚力,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宿舍集體,讓新生建立起班級的概念。
4.搶占網絡教育新陣地
要加強網絡陣地建設,要利用好網絡這個陣地,經常走上網絡,通過學生發表說說,微信圈,更好地了解學生,指引學生,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與學生交流,傳遞正能量,發揮網絡教育的引領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輔導員,在學生剛進入大學的適應階段,根據體育院校學生的特點,對他們加強教育和輔導,用真心去關愛學生,用真愛去溫暖學生,用真誠去感動學生,盡快完成角色轉換,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樹立新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明. 軍隊院校大一新生心理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D]. 西南大學, 2010.
[2] 王孝華. 大一新生迷茫心理調查分析及應對策略——以河南理工大學為例[J]. 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 2011, 29(3):37-39.
[3]丁文勤. 增強大一新生轉型教育實效性的“五個三”模式[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1(12):22-25.
[4] 劉仲平. 大學新生的迷茫心理[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8(4):108-110.
[5] 張東華. 淺談大一新生的適應期主要問題及對策[J]. 教書育人, 2010(21):58-59.
[6] 葛見珠, 嚴海平, 王雁,等. 體育院校輔導員工作理念及方法創新[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22(5).
[7] 單丹. 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干部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D]. 北京體育大學, 2014.
[8] 譚濤, 柯亞莉. 大學新生適應期心理迷茫的調查及疏導[J]. 高校輔導員學刊, 2011, 03(4):79-81.
作者簡介:隋明陽(1991-),男,漢族,內蒙古通遼市人,助教,理學碩士,單位:天津體育學院社會體育與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