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德國社會保險的探索
——以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為例

2017-09-28 03:48:39□何
理論月刊 2017年9期
關鍵詞:被保險人

□何 平

(武漢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德國社會保險的探索
——以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為例

□何 平

(武漢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伴隨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環境改變,加之社會保障體系的財政壓力,德國社會保險體系逐步開展新的探索,于1995年施行長期照護保險法,標志著德國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并已形成較為合理的長期照護保險法律架構。在20多年的發展之后,需要對原有制度進行重新評價與定位,其中困擾德國長期照護保險法的問題以及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會對后發的國家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提供寶貴的經驗。

德國社會保險;長期照護保險;照護保險法

長期照護保險從英語Long-term Care翻譯而來,既包括生活照料,也包括醫學護理,翻譯成“長期照護保險”才能涵蓋全意[1]。這個興起于歐洲福利國家的制度目前在我國并沒有實質上地建立起來,也沒有相關的立法可以保障照護需求者的現實需要。而德國自20世紀末建立起較完善的長期照護保險法律體系并在應對制度困境中的努力得到較好的效果。在此通過德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建構與改革以期為我國目前應對老年化的沖擊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提供經驗上的借鑒。

1 德國長期照護保險的實施背景

德國于1995年施行的長期照護保險,繼健康(疾病)保險、職業災害保險、年金保險及失業保險之后,成為第五種社會保險。德國實施長期照護保險,具有其社會及經濟背景。德國實施長期照護保險的歷史背景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環境改變。伴隨著高齡化社會進展而需要照護者的數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家庭照護機能因家庭成員結構的改變而持續減弱。需要照護者的人數由1995年165萬增加到目前的186萬,約占德國總人口的2%,到2010年已經超過210萬人,占總人口數(8200 萬)的 2.6%[2]。然而,相對地,由于近來小家庭與獨居家庭數量增加,導致家庭照護機能不斷弱化,因為就德國目前得以提供照護對象觀察,仍以家庭中的女性——包括妻子、媳婦或女兒等,換言之,通過女性照護占所有照護者約七成[3],此意味著若未有其他援助,她們勢必將被迫放棄個人職業生涯以擔任無報酬的照護工作。然而若隨著女性陸續進入職業的趨勢觀察,今后家庭將無法如過往發揮照護功能,亦因此如何因激增的需照護人口與潛在對象,開始出現要求以社會全體承擔照護責任的呼聲。

第二,社會保障體系的財政壓力。通過長期照護保險法來應對照護需求前,除通過個人資產、儲蓄或商業保險等處理外,主要是通過其他相關社會保險體系的協助,包括健康保險、職業災害保險或社會救助法等。由于該法律所要保障指標與此等需求有別,其得以發揮功能的范圍仍屬有限,故造成需照護對象及家庭精神上、經濟上沉重負擔便成一大社會問題。由于家庭能發揮照護的功能減弱,因此連帶地有照護需求的對象,勢必將提高社會照護機構的負擔,然而德國住院照護所需的費用須由需照護對象全額自行負擔,隨著照護費用成長,因此無法僅以其所得作為應對,此一沉重費用負擔,使得需照護對象面臨必須接受社會救助窘境[4],而社會救助制度非屬于社會保險,其是國家編列預算予以應對。然而,社會救助體系面臨此類對象時,常發生適用上的問題。實則,德國為應對國民的照護需求,曾歷經修改相關社會保險法令,包括修改健康保險法提供居家照護、與治療有關的治療照護等給付、修改稅制以減輕需要照護者與其家屬的稅務負擔,甚至于年金保險的改革中也有對應措施。然而,由于現行法制無法完成涵蓋此等社會風險,因此便由相關法律創設此一新社會保險制度[5]。

2 德國長期照護保險法的架構

對于德國長期照護保險法的架構,主要著眼于保險人與被保險人的保險關系,并以此為基礎,論述有關認定程序與保險給付等設計。由于保險給付往往涉及保險財務的運作,因此也有必要觀察保險財務。而由于法制上強調“有權利便有救濟”,故有必要探討有關權利救濟的問題。

2.1 保險關系

有關長期照護保險的保險關系,主要從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兩者的地位與實際運作進行分析,兩者如何成立保險關系。

2.1.1 保險人。德國長期照護保險體系構建在疾病保險體系上,故負有收取保險費和提供保險給付義務的長期照護保險人,也由疾病保險人下新設的長期照護保險人擔任①延續過去社會保險“社會自治”的特色,目前法定疾病保險人有八種(共計約400個),分別為地區疾病保險人、職員補充保險人、企業疾病保險人、職業疾病保險人、聯邦礦業工會、農業疾病保險人、勞動者補充保險人、船員疾病保險人。。長期照護保險人與疾病保險人相同,是依據章程而自主管理的公法人,尤其疾病保險人的各機關也屬于長期照護保險人的機關,故長期照護保險人得使用疾病保險人的建筑物、人員等資源,也包括進行照護需求認定的機關也得利用疾病保險人的認定機關,惟兩者間的費用負擔與財務則平均分攤、各自獨立計算。當然由于兩者具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對于長期照護保險人的監督,也由疾病保險人的主管機關進行監督[6]。

2.1.2 被保險人。為實現德國基本法第1條保障的人性尊嚴,因此長期照護保險立法目的在于使需要照護者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故法律須支持需要照護者得以維持或回復其身體、精神或智能的能力;加上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當初是附隨基本保險體制建立,也肯定此需要時全面都能遭遇的社會風險事項,故照護保險的被保險人同時也為法定疾病保險的被保險人,加入法定疾病保險者,依個別加入的疾病保險型而自動地加入各該保險人所設置的長期照護保險人②以目前統計資料來看,2001年被保險人7089萬余人,私人照護保險的被保險人則近836萬人。,因此屬于法定疾病保險的被保險人眷屬,也自動地納入長期照護保險的保障。由于過去的疾病保險體系包含有法定與強制私人疾病保險兩部分,因此有關長期照護保險法也直接將私人疾病保險的部分予以規范,連帶地于新制度下實施。加入私人疾病保險的對象,也須依法購買私人照護保險[7],因此,包括私人照護保險全體保障人口約已涵蓋全國總人口的97.1%③私人疾病保險的被保險人多數為公務員、法官及自營作業者等高所得人口,在1998年為813萬人,約占總人口9%。唯私人疾病保險被保險人僅被要求投保與社會照護保險同樣水準的保險即得;至于社會疾病保險中超過保險薪資上線的自愿被保險人,也得以選擇購買較高給付水準的私人照護保險取代。。

事實上,長期照護保險在被保險人的設定上,自之前以勞工及其眷屬為保險主體,透過自愿加保及私人疾病保險等對象均納入而擴大為“全民”保險,明顯修正早期以職業為保障區分的缺失,而朝全民納保的普及主義方向邁進。

2.2 保險給付

有關長期照護保險的標的,照護需求,與疾病保險的“疾病”樣態不同,因此在保險給付的提供上將出現與疾病保險不同的步驟,以下僅先就認定程序開展,并借此作為嗣后保險給付討論的基礎。

2.2.1.認定程序。長期照護保險所保障的客體,有別于疾病保險的 “疾病”,而需是醫學上無法治愈的障礙——即照護需求,然而“照護需求”的有無也不像疾病一般的明確,故在提供保險給付前,保險人依法借由一定程序予以認定。由于專業分工的要求,實際上進行照護需求認定與管理計劃的協助擬定與事后評估工作,以邦為單位共同設置基本保險醫事鑒定服務處。而為確保有無需要照護的狀態及照護等級的認定標準及程序,皆有一套確實且統一的依據進行,因此聯邦主管機關負有制定并審查相關照護方針的義務,最后按其方針、原則,以量表測試來完成個案鑒定,并就復健措施、照護給付種類與范圍及針對個別申請人的照護計劃提出建議。

目前針對照護需求的認定,主要是以被保險人是否“因身體、精神、職能上疾病或障礙,對于生活中有關日常性、規律反復進行的必要活動(例如洗澡、飲食、行動與料理家事等)具有相當程度的援助必要,且持續或預估將持續六個月以上者”等來判斷認定。

一般而言,照護需求的程度區分為三個等級:等級一:中度;等級二:重度;等級三:極重度[6],同時依據不同等級給付不同的照護時間。以中度患者為例,若認定屬實,其每日所需的照護時間得從1.5小時到3小時不等。以目前運作為例,以第一級與第二級的對象較多[8]。至于其他有關照護等級的詳細規定,照護保險法要求須透過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等下位規范予以具體化。

表1:長期照護保險的種類規范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說明申請者符合照護需求的要件,若符合者則開始實施的時間及建議給付認定的等級為何。此外,是否以及為何給付特別的照護費用等事項。當然,為求申請者日常生活能順利進行,在調查結果的報告中也應說明,照護給付各相關項目及個案中必要的輔助措施,包括必要的輔具及技術性的扶助措施[6];有無建議復健或預防措施,以及對于認定結果不服要求認定復查的救濟規定等,并送交保險人決定,保險人得接受或駁回該鑒定等級。申請人若對最后認定的結果有所不服者,得提出訴訟意愿或進一步向社會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2.2.2 保險給付。保險給付原則上自照護狀態確認后,自申請時開始給付。為避免隨著個案情況的差異而在確認工作上有所延誤,也設有溯及生效的規定。由于該法的給付分階段實施,因此有關不同類型的給付存在差異。首先,有關居家照護給付部分,在1995年4月開放申請,主要給付項目分為十一種類,大致依據給付內容區分實務給付與現金給付——即照護津貼[9];其次,住院照護在1996年開始實施,因此依提供給付的場所又細分為:急救照護給付與住院照護給付兩類;但是,為求彰顯被保險人的自主性,并考量被保險人的尊嚴與選擇,故保險給付得以混合使用而有不同的給付類型組合[10]。以1998年為例,其中以住院照護(43%)支出最多,照護津貼(27%)次之,完全以照護實物給付者再次之;然而,利用實物給付與混合給付的比例有升高的趨勢。不同的照護給付額度如下[6]:

表2:長期照護保險的等級付費 單位:歐元

為求確保被保險人的尊嚴與選擇并維持保險給付的品質,除在給付的提供方式上借由實物給付、照護津貼及混合給付滿足被保險人的客觀狀況與主觀的偏好外,在給付的供給面透過非專業照護、家屬、專業照護或特定機構等配合其照護需求,此也屬于德國長期照護保險法的一大特色。此外,如前所述,由于照護保險與疾病保險相關配合,因此在給付上得以避免重復給付所致的浪費,也有助于提高給付的效果,例如,透過有效的治療與復健促進需要照護者的自立,不僅符合需要照護者的需求,也能有效抑制照護費用的上漲。

一般而言,保險給付的提供者,原則上是公營機構、非營利機構、私人機構、個人以及一般非專業人員等,為維持保險給付的水準,照護保險人必須先與照護服務提供者,締結支付照護費用的行政契約[9],并確保此等照護服務提供者履行給付的法定義務。照護保險人與照護提供者契約的優先順序必須為先與非營利、私人照護給付提供者契約,仍然不足時,或前兩者無法提供類似給付時,放到與公營照護提供者(由縣市、邦、聯邦所屬者)訂立契約①有關照護服務提供的契約內容,由各邦照護保險人的上級機關與業者工會共同訂立聯邦層級的協定拘束全國各地的照護保險人與照護機構,其中包括照護服務的內容、機構的一般服務、有關住宿或膳食給付、照護服務提供者的設立標準與原則、MDK與檢查人員進行檢查等要求,若證實業者的服務品質未達標準時,MDK也可不經通知直接對業者或機構進行檢查。。由于照護保障為社會全體共同的責任,因此民間與政府間均具有相互配合的義務,不過若縣、邦、聯邦所屬者已改為非營利組織方式,則賦予一般非營利及私人照護給付者相同的地位。事實上,照護保險推行之后,德國大量興起小型化營利團體,承擔起照護保險家居服務中心的重擔。由于多數的居家服務中心均屬私立及營利性質,除開發諸多新職位外,其性質也與先前多以宗教性與非營利性的服務提供者大不相同。

此外,照護保險制度也承認每周服務時數超過14小時的非專業照護類型[6],并提供各種社會保險的保障,其優點在于一方面希望彌補傳統將照護工作視為無償勞務,一旦脫離職場勢必失去相關社會保障的缺憾;另一方面,照護保險也希望借此承認其工作價值②事實上,照護保險的創設由于與失業保險等制度結合,也確實增加了許多就業機會。在1996年,照護服務產業提供了7.1萬個工作機會;從1997年到1999年間多提供了7.3萬個工作機會,換句話說,照護保險每年約提供德國近10萬個就業機會。,透過保障需求照護者的家庭背景與環境,以居家服務或家庭及鄰里照護的支持,落實照護保險法“家居照護優先原則”的要求[6]。

2.3 權利救濟

目前對于照護保險的權利救濟途徑,一般都依據爭議的標的性質不同,而有所區別。若不服照護保險人認定程序或給付水準等決定時,由于其性質屬于行政處分,故首先得向照護保險人提起訴愿。對于訴愿,照護保險人將另以有別于當初審查照護需求的人進行訪問調查。若訪問調查的結果仍維持原審查決定,照護保險人則維持原認定結果并將其意愿通知申請訴愿的當事人;若訪問調查的結果與訴愿決定不符時,照護保險人應通過設置在照護保險人的訴愿審議委員會認為無理由,則作出駁回決定的行政處分③實務上常見的爭議問題多是有關“照護需求”的認定及申請“照護津貼”的案例,主要爭議在于:法律規定所作的認定,常和被保險人及其家屬的認知有很大差距,此點日后應如何克服,或許尚待觀察。不過相較于居家照護給付的部分,機構照護給付反而爭議較少,主要是因為爭議當事人不需要照護者本人及其家屬;其次,申請機構照護給付往往也有相關業者的配合,故爭議較少。。

其次,關于提供需要照護者的保險給付,為求盡快解決介于照護保險人與照護服務提供者間締結契約所產生的爭議,在照護保險也設有類似解決醫院照護病床與社會救助爭議的仲裁所。主要是歸因于社會救助給付與否,關乎個人生活品質,其具有直接關聯關系,因此為求迅速解決爭議,在各邦設有仲裁所,同時須在申請后六周內作出決定。目前各邦原則上,都設有一個仲裁所,全國合計有16個仲裁所。至于當提供保險給付時,若發生侵害個人權利的情形,需要照護者除可以民事案件向普通法院主張照護者本人的不法行為與照護服務提供者的雇主責任,也可針對身為照護契約相對人的照護服務提供者主張私法上債務不履行的責任。

3 德國長期照護保險法的評價

自德國實施長期照護保險起,曾引發各式各樣的責難,例如,由于照護需求認定的申請數量遠超過事務處理的速度,進而使得認定多所延誤。但此等屬于配合新制度實施所產生的短暫紊亂,且相關問題也于實施一年后步上正規而加以解決,因此目前照護保險制度不斷融入德國社會,且屬于社會保險的第五大支柱。不過盡管如此,實施多年的長期照護保險究竟獲得何等評價,仍有幾點值得注意。

3.1 人民意識的改變

若問德國實施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對于德國人民最大的利益,應屬需要照護的對象能主張“當然的權利”而接受照護服務。而對于過去僅由家庭以無償方式且非專業提供照護者為比較,將照護津貼視為對照護者的“報酬”,則對于需要照護者的精神面有較大的變化。除一方面肯定家庭照護由原先不被承認的價值外;另一方面也減緩了一般民眾因為離開職場而無法獲得其他社會保障的困境。事實上,此設計也受到絕大多數人的肯定,其中對于照護者,超過八成的人對照護保險持肯定的態度[11];另外,對于現金給付,尤其是照護津貼一項,也有六成以上認為將有助于通過家庭(含親戚、朋友)提供照護,故多數對于提供照護津貼給予家庭成員,也持高度肯定的態度,而且無償的照護,也難以有一致性及持久性的保障。

3.2 社會保險體制的整合

照護保險雖然于法制設計上,屬另行規劃設立的體制,不過德國卻將其與疾病保險連結,因此有將照護與疾病保險一元化的趨勢。如此得以避免過去因不同社會保險人間的管轄問題,致使當事人無法一次性受領保險給付的窘境,連帶地可兼顧當事人的權益。

3.3 保險財務與給付的配合

3.3 .1保險給付的擴增。首先,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實施,也同時帶動服務業者大幅增加,特別是對于過去寄望通過住院照護卻需要等待期間的需要照護者,對于消除此等現象有相當的成果。其次,照護保險的實施平衡了現行分歧制度提供方式及因不同制度體系認定上的紊亂,避免因提供不同給付所產生的制度性給付不公問題。

事實上,從許可設立的照護給付提供者數量觀察,于居家照護方面從1996年至2000年度間增加22.3%(總數為2345件),相較于需要照護者的需求,于數量的要求已能滿足;另一方面,住院式照護的業者也從1992年全國僅4300個機構倍增到2001年的12 950個。由于住院式照護數量大量地增加,因此目前住院照護的收容數量也能滿足德國的實際照護的需求。此外,住院照護上,雖然傳統上多由非營利機構所提供,但照護保險實施后,也增加民間營利企業的經營比例,主要是當初對于照護機構的設立及修繕費用多由政府補助,再加上政府開放讓符合一定要件的機構也加入為照護者,至于營利與否則在所不問,故多少也有助于民間營利企業的參與。目前照護機構中36%是由民間營利企業經營[12]。不可否認,因為吸引多樣的業者加入照護市場,導致“競爭”照護市場的改變,多少也改善了相關服務的效率與品質[13]。

3.3.2 財政狀況的掌控。照護保險的財源主要是由被保險人所繳納的保險費予以支付①雖然當初在草案中訂有“聯邦補助”的規定,但在立法過程中遭到刪除,主要考量是照護機構等基礎規劃已由聯邦加以補助,因此無另行補助的必要;其次也期盼能確保照護保險人的獨立、自主。。然而德國照護保險體系實施當時,正好遇到德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嚴苛壓力,又深怕費率上漲過巨,因此于制度設計上嚴加管控財政狀況,輕度照護需求者不予給付則為示例。此外,對于中度以上等級給付的價格控制甚嚴。目前就財政狀況觀察,仍如同當初的估算,穩定于預期內成長,而被保險人繳納的保險費仍足以支付目前需要照護者給付的財源。目前就財政狀況觀察仍有盈余,一方面是因選擇居家照護給付或照護津貼的對象占多數,而照護津貼的給付水準又低于食物給付所致,連帶地也減輕了國家照護財政負擔,不過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來必出現財政入不敷出的窘境②財務界曾以持續盈余為由要求調降保險費率,不過聯邦政府著眼于未來需要照護者的增加率、伴隨照護程度增加選擇實物給付的比例會上升而拒絕。。為避免重蹈過去社會保險的財政危機,照護保險強調收支平衡。其中包括實施照護保險的各種照護保險人與實際提供各項給付的機關或設施等,所締結支付照護費用的協定不得超過保險費收入。換言之,必須確保保險費率的安定性。為求落實此原則,照護保險法明白確定法定的保險費率范圍內調整給付時,須獲得國會的同意,而后與過去一般社會保險制度,單方面由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代表共同決定即得,民意機關就此也要進行必要的監督與表示意見。

此外,由于保護人的財政收支依據被保險人的年齡及所得結構而有明顯的差異,鑒于此等保險財務上的收支不平衡,照護保險于各照護保險間進行財政調整。舉例來說,被保險人數最多的法定疾病保險AOK,因被保險人年齡偏高且所得較低,因此保險財政出現入不敷出的困境;相對地,被保險人數第二多的職員補充保險人EAN由于被保險人年齡較低且所得較高,因此保險財政營收較佳。為求財政收入平衡,照護保險法也明確規定,以年金保險所負擔的部分照護保險費及安全準備金等盈余,通過調整基金的名義,交由聯邦社會保險局管理。該調整基金的資金運作須用于各照護保險人間的每月調整以及年度調整,其中包含對于安全準備金的提撥,借此確保其業務、營運能順利進行。

4 德國長期照護保險法的困境

盡管對于德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順利進展,各界給予正面的評價,但是目前對于保險服務品質的改善以及失智癥患者的照護需求認定程序等仍有疑問。

4.1 保險給付品質的改善

由于法令允許被保險人依其偏好選擇給付方式,因此當不同保險給付混合運用時,對于是否屬于確實妥善而適合的運用照護給付,除要求一定水準的照護品質外,重點仍在于保險人專業的定期再評估,更深入來說,不同的給付方式是否滿足被保險人的要求。

然而,德國自20世紀以來,對于社會保障強調民間“非營利”福利團體自主及優先性及社會保險人的自治原則等基礎[14]。事實上自照護保險法實施以來,也能觀察出其是由民間先行提供服務后,再將其制度化來尋求服務量的擴大。此點也表現在照護保險法的實施,然而對照其他先進諸國與歐洲統和的歐盟形成,漸漸地朝向市場多元主義的社會保障供給體制,連帶地沖擊非營利的“民間”優先性,也因此社會法制的補充性原則是否應予以繼續維持,目前正面臨新的挑戰。

4.2 特殊被保險人的認定

由于照護需求有無的認定與程度,是交由MDK執行,因此在認定上偏重醫學的判斷而忽視心理與精神上的特定狀況,加上對于特殊疾病的被保險人,包括失智癥患者或智能障礙者部分為在當初制度設計時予以特別考量,因此在照護需求認定上出現“難以負荷照護需求的要件”的問題,導致與照護保險目的不符的結果。對此,MDK認為,首先,過去以來一直積累著針對重度的需求照護狀態認定的經驗;其次,今后對于照護狀態認定將選任具有照護專業人員(如看護等)進行與醫師對等的相關認定,借此避免過分偏重醫學判斷的情形①為平息需要照護者及家屬的不滿,德國已制定關于專業看護人員的相關法令 (Gestzüber die Berufe in der Altenpflege sowie zur Aenderung des Krankenpflegesetz BGBL.I,S.1513ff.,簡稱 AltPflG),該法自 2001 年 8 月起實施。;尤其從疾病與照護的關聯性觀察,伴隨著以居家照護優先的照護保險給付實施,除提供符合需要照護者日常生活需求的居家照護外,以醫院等機構應對作為前提的醫學與照護教育也有重新評估的必要;此外對于應優先于照護保險給付的復健,同樣地也須開發適合居家的技術與方法。

盡管此類需求涉及“需要照護者”法律定義的廣義或狹義解釋,不過其是基于財政平衡的考量。但為減輕特殊疾病被保險人的照護費用負擔,德國目前正檢討是否應立法,例外地允許該照護保險人的有限度地利用其他保險給付予以彌補。

4.3 保險財務與給付連動

隨著德國照護保險的實施,在保險給付上相較其他社會保險體系上帶有較為嚴苛的給付條件及偏低的給付額度,故也有論者認為“給付水平不高,無法充分確保需要照護者的生活”,然由于照護保險主要目的是協助被保險人基本照護費用,因此實無法完全滿足需要照護者的需求;加上若要調整給付水準則須與保險費率連動。以德國經濟現況而言仍屬困難;由于照護保險給付需求局限于“中度”以上的范圍,因此在預防保健的功能上仍有不足。然而,此等分類也不代表不重視“輕微”的照護需求,而是將其需求比照疾病保險的治療處置,通過各照護保險人與其他疾病保險及年金保險合作,并依據自治規章協議訂出規范予以落實。

對于照護保險費的雇主負擔,如同其他社會保險體制,主要著眼于雇主的社會責任,然而,若從需要照護狀態發生的機率觀察,相較于其他社會保險的風險比較低;照護保險給付對象多屬于高齡者,而非屬于雇主具有利害關系的受雇者或其眷屬,因此雇主團體及學者對此仍有批評。

5 結語

長期照護保險在德國構建起來,但出現一些制度上的障礙,由此產生了一些質疑,相應的德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進行的調整,對于我國今后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特別是困擾德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問題,對此我們在設計我國的相關制度時需要注意保證被保險人獲得最基本的保險品質,制定科學的特殊被保險人的認定標準,確保保險財務與給付連動,盡量避免一些可以預見的問題困擾我國相關制度的建立。

[1]佚名.長期照護保險概念的辨析[J].中國社會保障,2016(5):68.

[2]Bundersministerium für Gesundheit und Soziale Sicherung,Die Pflegeversicherung,Bonn,1996,http;//www.bmgs.bund.de/deu/gra/themen/Pflege/2236.cfm.

[3]Bundesministerium für Familie und Senioren,40Jahre Familienpolitik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Neuwied 1993,S.129.

[4]Presse-und Informationsamt der Bundesregierung,Sozialpolitische Umschau,Nr.290.1993.

[5]Schm?hl Winfried: Zum Vergleich von Umlageverfahren und kapitalfundierten Verfahren zur Finanzierung einer Pflegeversicherung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studie im Auftrag des Bundesministeriums für Familie und Seniren,Pflegebedürftige in Heimen,Stuttgart,1992,S.10-18.

[6]Wolfgang Gitter/Jochem Schmitt,Sozialrecht,5.Aufl.,2001,§16,Rn.5-6.

[7]Dieck Margret:Sozialpolitische Diskussion rund um die Sicherung bei Pflegedürftigkeit in Westdeutschland,in:Josrf Kytir,Rainer Münz(Hrsg.),Alter und Pflege,Argumente für eine soziale Absicherung des Pflegerisikos,Berlin,1992,S.47.

[8]Norbert Blüm,Pflegeversicherung Positiv Zwischen Blanz.Bundersarbeitsblatt,10.1997.Bundesministerium für Arbeit und Sozialordnung.

[9]Raimund Waltermann,a.a.O.,Rn.215,224-231.

[10]Aok-Bundesverband,übersicht Leistungscomolexe,Stand 10.09.1996.

[11]W?rner,W.,Pflegeversicherung-Eine Zwischenbilanz aus Baden-Württenberg,Die Krankenverung Juli/August 1996,S.215.

[12]Rudolf J.Vollmerr,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nGermany,European Seminar on Dependency:A New Challenge for Social Protection,14th,2000.5.

[13]Kesselheim,H.,Die Pflegeversicherung,eine erste Bilanz,DOK 16-1995,S.549-550.

[14]Fachlexikon der sozialen Arbeit,3.Auflage,Deutscher VErein für ?ffentliche und private Fürsorge,1993,S.939.

責任編輯 趙繼棠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9.030

F840.61(516)

A

1004-0544(2017)09-0177-0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6FFX025)。

何平(1981-),男,湖北潛江人,法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猜你喜歡
被保險人
論被保險人對代位求償權的義務
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的反思與重構
保險金屬于遺產嗎
伴侶(2018年11期)2018-11-22 03:18:50
被保險人死亡,保險金是否屬于遺產
百姓生活(2018年11期)2018-11-19 08:45:22
保險科技在被保險人行為干預方面的運用
時代金融(2018年8期)2018-05-02 05:35:26
賦予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必要性分析
山西青年(2017年17期)2017-01-30 06:42:57
淺析保險法中代位求償權的行使問題
法制博覽(2015年31期)2015-02-07 00:52:57
試論我國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保護之不足及完善
受益人與被保險人離婚后保險金歸屬問題探討
論機動車強制責任保險的附加被保險人
——兼評《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42條第1款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精品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国产男人的天堂|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欧美69视频在线| 色国产视频|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91美女在线|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成人蜜桃网| 欧美精品影院| 欧美第一页在线|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 毛片免费试看| 国产精品9|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69综合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99在线小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国产精品第页|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97视频在线|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91网站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国产免费网址|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99激情网| www.99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成年A级毛片| 亚洲综合第一页|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