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致忠
【摘要】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相互融通是當前高中階段教育改革的趨勢。要為學生提供更人本的教育服務,就應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普職兩軌分立、各行其道的局面,推行普職教育的融通。文章在分析影響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發展的因素基礎上,就校內課程滲透和校際間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希望能對現代職教體系的構建起到建設性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階段;普職融通;因素;實踐途徑
【課題項目】本文系周口市2016年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中階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通探析”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ZJ201613)。
長期以來,我國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是兩個彼此相互獨立的教育體系。人們的印象中,普通高中就是升學教育,職業學校就是就業教育,二者有著自成體系的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實現“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具體就高中階段而言,要“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采取多種方式,為在校生和未升學畢業生提供職業教育”。2014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到2020年,形成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4年,河南省教育廳在全省啟動實施了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試點工作,遴選了鄭州市第一中學等58所學校為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試點學校”,分為綜合創新類、學科特色類、普職融通類、國際特色類四個類型開展。其中的普職融通類尤其引人關注。可以說,高中階段推行普職融通,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一、影響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發展的因素
首先,傳統觀念上的認識偏差。長期以來,受“學而優則仕”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強調動手能力的職業教育普遍存在著不認同甚至抵觸的態度,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選擇讀高中然后讀大學,認為這才是一條充滿前途的康莊大道。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國家雖然鼓勵發展職業教育,但中職已成為人們心中的“差生專屬”。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都把選擇中等職業學校看作“低人一等”,中等職業教育逐步被異化和邊緣化,也遭受到致命性的打擊。事實上,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自身積極性也不高,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受許多條件所限,也很少有畢業的學生在自己的發展道路上有所成就。
其次,受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的影響。當前,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不具有同等的地位。相比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不少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實訓基地、師資隊伍等辦學條件都較為薄弱,辦學和管理經驗還存在不足,校企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專業設置和社會需求還有脫節,這是推進普職融通的一個現實問題。再加上,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后,學生通過中考按分數高低分流,成績好的進入普通中學,成績落后的進入職業中學,這都導致當前的中等職業教育整體質量不高,也影響著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競爭力。
再次,課程和師資是融通的最大障礙。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的課程體系,盡管在文化基礎課上存在一定的相同,但在深度上有著明顯的差別。中等水平的普通教育學校是以普通文化課為主,而職業學校是以具有職業特色的技能課程為主。在普通高中,學生寧愿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文化知識,也不愿學習技能性較強的職業類選修課程;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普職融通只對部分愿意繼續升學的學生有吸引力,由于職校學生的文化課基礎普遍不是很好,即使到普通高中也很難跟得上進度,這就使得職業學校學生轉入普通高中的路子也并不順暢。而且,在師資方面,長期以來,中職學校的基礎文化課師資相對普高而言總體水平較低,同時,普通高中也缺少相應的專業課師資。
二、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的實踐路徑
(一)校內的課程滲透
1.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加強普通高中教育的滲透。
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課程設置與普通高中不同,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兩類。公共基礎課程是學生專業技能課程學習的基礎,其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養。為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對實踐型人才需要,職業教育就不應局限于某個專業技能的狹窄訓練,應滲透普通教育,重視提高職業技術人才的綜合職業素質,突出對學生普通文化素質、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中職學校的公共基礎文化課程是按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編排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按大綱規定完成基礎模塊的教學任務,又向拓展模塊延伸,特別是對于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按照必選內容要求對他們進行教學,為學生繼續學習打好基礎。
以中職語文教學為例。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教材選入了一批文化內涵豐厚、富有藝術魅力的文學作品。每一篇課文可以說都是作者靈與肉、氣與血和客觀事物化合而成的產物。教學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借助名篇佳作,既強調學生知識的學習,又注重學生思想內涵的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在做好課內教學的同時,又注意加強課外閱讀的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中汲取營養,不斷完善人格,從而提高人文素養。
總之,課程融通要求中職課程要構建以綜合課程為主干的學校課程體系,加強基礎文化課程、技能課程和人文課程的綜合,既滿足學生升學、進行學歷教育的需要,又滿足學生就業的需要。
2.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加強中等職業教育的滲透。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普通高中職業生涯方面的教育與規劃明顯欠缺,不符合人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要求。實施普職融通,在普通高中開展職業教育有助于學生盡早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形成健全的職業素養,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綜合職業能力素養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當今社會要求人才既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高中職業規劃教育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熱情,自覺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為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確定方向。endprint
我們就曾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過職業教育方面的探索。首先對現有教材與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提煉出所包含的職業教育的素材。從職業關聯來看,與生物學相關的職業就涉及生物、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各個領域,既需要較高學歷的研究開發型人才,也需要對學歷要求不太嚴格的銷售人才、生產人才。這樣就為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的機會,便于學生確立各自的職業規劃,也能夠根據個人情況選擇繼續升學或是就業。生物學具有較強的實驗性,我們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培養,先后多次組織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利用生物實踐課去鄰近學校的公園參觀,認識、學習植物物種和習性特征。在學校領導的協助下,我們也數次組織學生赴醫院和位于縣產業集聚區內的制藥、飼料企業參觀、見習、實習,讓學生了解實際操作流程,熟悉生產技術,對生物學相關職業產生有具體、真實的認識。除了課堂教學的滲透以外,我們還在普通高中開展學生職業規劃的咨詢與指導。咨詢和指導關注的是學生個體的特殊性,能針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適合的職業等具體情況,在職業目標方面答疑解惑,給出較為明確的方向,從而幫學生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二)校際的課程合作和學籍互轉
校際的課程合作是學生通過互到對方學校選修普通教育或職業教育課程,實現普職教育在不同學校之間的轉換與互通。眾所周知,中職在職業教育方面擁有更為專業的師資和實施相關職業課程的硬件設施,而普通高中在文化基礎課程方面有優勢,利用普高和中職的現有優勢資源進行資源的整合與再分配,這種校際課程融通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是當前推進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的比較可行的形式。我們參與課題研究的兩所學校先行曾做過試點,采取的是合作學校互設試點班一起進行試點,雖然存在普通高中熱度不高的問題,但從嘗試結果來看是較為理想的。
學籍是學生的“身份證”,較之于校際的課程合作,學生學籍互轉是普職融通的又一種形式。學籍互轉是指學生學籍可以在實施融通的不同學校之間流動,即普高的學生可以選擇直接轉入中職,中職的學生也可以直接進入普高就讀,并獲得對方學校學籍,且在完成相關學業任務后,擁有相關學歷證書。由于現行普高與中職是相互獨立的體制,學生在初中畢業做出普高或中職的選擇后,基本上是很難改變的,而現實中,確實也有不少學生進入普高或中職一段時間后,發現所選并不適合自身,最終學生也只能硬著頭皮熬到畢業。學籍互轉的探索與實施,極大增強了普職流通之間的彈性和契合度,增強了普職融通的可能性和靈活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2]許譯心,沈亞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普職融通的困境與破解[J].教育與職業,2015(10):9-13.
[3]劉麗群.高中階段普職溝通的問題反思與政策建議[J].教育研究,2015(09):92-98.
[4]郝克明.加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與銜接[J].職業技術教育,2010(09):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