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湘博+薛穎昊+徐志宇+靳拓+居學海 昌敦虎 鄒敦強+高尚賓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13.072[HT9.]
摘要:近幾年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生豬養殖行業亟須解決的棘手難題。基于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實地調研數據,對利益相關者的經濟性進行評價分析,并且基于Logistic模型分析養殖場(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利益相關者,包括養殖場(戶)、保險公司、無害化處理中心具有較高的收益率;養殖場(戶)對“龍游模式”總體滿意度較高;保險政策、補貼政策和回收過程是影響養殖場(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滿意度評價的顯著因素。最后,從完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體系、推進轉型升級與健康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啟示和建議。
關鍵詞:病死豬;利益相關者;經濟性;滿意度;Logistic模型
中圖分類號: S851.33文獻標志碼: A[HK]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3-0279-04[HS)][HT9.SS]
[HJ1.4mm]
收稿日期:2016-12-27
基金項目:農業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編號:2110402);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專項(編號:2015ZX07103-007)。
作者簡介:徐湘博(1988—),男,山東昌邑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研究。E-mail:xuxiangbo.hi@163.com。
通信作者:高尚賓,碩士,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業資源環境管理和生態補償機制研究。Tel:(010)59196396;E-mail:nybstzzhbc@163.com。[HJ]
[ZK)]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2年生豬存欄量為 41 776萬頭,2008—2014年,生豬存欄量一直在47 000萬頭上下波動,2008年存欄量最低,為46 291萬頭,最高是2013年的存欄量47 411頭,而2015年生豬存欄量略有下降,為 45 113萬頭。我國每年因各類疾病引起生豬死亡的死亡率為8%~12%[1],當生豬發生重大疫病時,死亡率還會上升,每年病死豬絕對數量驚人,最終導致2013年黃浦江病死豬漂流事件的發生。2016年7月份以來,南方地區發生洪災,造成數以十萬計的死豬未能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在2013年被納入農業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試點縣,積極開展了生豬保險與病死豬處理聯動機制,為突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問題提供典型范本。
現有研究主要關注養殖場(戶)對病死豬處理方式的行為選擇。關于生豬較高死亡率產生的原因,有研究認為,養豬農戶對生豬動物福利的缺失導致更多的生豬死亡[2]。在規模養殖場,養殖者由于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帶來的經濟壓力以及無害化處理措施不足,導致養殖場(戶)在生豬生產過程中對病死豬的處理采取了一些不道德的行為[3-4]。同時,生豬養殖場(戶)的知識水平、家庭狀況、對病死豬風險的態度都會影響養殖場(戶)對病死豬處理方式的行為選擇[5-6]。另外,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人員不足導致監管措施缺乏,監管力度不足,財政補貼不盡合理,這些也是導致病死豬未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原因之一[7]。
[JP2]《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染疫動物或者染疫動物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應當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處理、隨意丟棄。目前,我國規模養豬場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但管理依然粗放,從而導致病死豬絕對量居高不下,豬場病死豬處理壓力大,成為生豬養殖場(戶)不選擇無害化處理的主要原因[8]。散養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意識淡薄,同時并沒有從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過程中受益的原動力,也沒有因未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而遭受財產損失或者受到相應處罰,導致出現病死豬隨意丟棄現象[9]。[JP]
2007年7月30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國發〔2007〕22號),正式提出了政策性生豬保險。此后,隨著中央財政持續加大對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的保費補貼力度,生豬保險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龍游模式”開展較早,浙江省龍游縣在2013年被納入農業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試點縣,“龍游模式”已被多個地方借鑒引用,其中河南省內鄉縣、河南省新鄭市等地已經取得實際經驗[10-11]。
鑒于此,研究通過對“龍游模式”的實地調研,從經濟學角度切入,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利益相關者利益分配進行分析,并且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響養殖場(戶)對無害化處理模式滿意度的主要影響因素,以期為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的發展提出政策啟示和建議。
1研究方法、數據來源和變量選取
1.1利益相關者的經濟性評價
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12],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存在多個不同的利益相關主體,對其進行科學的識別是剖析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的基礎。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4個行為主體[包括政府、保險公司、養殖場(戶)、無害化處理企業]和2個風險承擔主體(包括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過程中利益相關者的經濟性評價選取收益率(收益理賠比)作為利益相關者各方面的評價指標:
[JZ(]r=R/C×100%。[JZ)][JY](1)
式中:r為收益率;R為收益;C為成本。對于保險公司,r為收益理賠比;R為保費收益;C為理賠款。
病死豬處置主要有3種方式:流入食品市場、丟棄進入環境和進行無害化處理。養殖場(戶)自愿進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流入食品市場、丟棄進入環境相比的利益驅動力分析是經濟性評價的重點。
1.2養殖場(戶)的滿意度分析
1.2.1變量選擇養殖場(戶)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相關措施的配合程度與養殖場(戶)滿意度的高低息息相關。一般來說,養殖場(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歸納起來大致有2類:一是養豬場(戶)的個體特征,二是滿意度評價的具體因素。養殖場(戶)的個體特征變量,主要反映養豬場(戶)的社會經濟地位、文化程度和人口特征等,包括性別、年齡、家庭人口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滿意度評價的具體因素主要包括現行保險政策、補貼政策、保費額度、政策落實、回收過程、政府部門監督管理等變量。在參考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龍游縣生豬養殖產業發展現狀,選擇以下解釋變量并給出相應定義和預期的影響方向,變量解釋與說明見表1。endprint
1.2.2數據來源2014年,龍游縣全縣生豬養殖規模為140.87萬頭,生豬養殖場(戶)912家,全部為規模化養殖場(戶)。調研對象為912家規模化養殖場(戶),調查問卷共計發放160份,其中有效問卷136份,樣本數量占調查總體的14.91%,占比超過10%。因此,可以大致認為,來自136個養殖場(戶)的數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可以作為研究樣本。
1.2.3計量分析模型一般而言,Logistic或Probit模型在計量經濟分析過程中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二者之間并無優劣之分[13]。本研究選用Logistic模型來分析養殖場(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的滿意度影響因素及關系。對養殖場(戶)滿意度調查數據進行歸類處理,將“非常滿意”“滿意”2類調查結果統一歸入“滿意”一類,取值為1;“不滿意”作為參照系,取值為0。
養殖場(戶)滿意度影響因素Logistic模型具體表達式如下:
Logistic(P1)=ln(P1/P2)=α0+β1X1+β2X2+…+βnXn。[JY](2)
式中:P1、P2分別為養殖場(戶)對無害化處理模式滿意度評價為“滿意”“不滿意”的概率;n為養殖場(戶)對無害化處理模式滿意度影響因素的數量,個;Xi為自變量向量,這里主要指養殖場(戶)的個體特征和滿意度評價的具體因素2個方面;βi為自變量向量的回歸系數;α0為常數項。
2結果與分析
2.1利益相關者經濟性
據2015年龍游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龍游縣無害化處理病死豬數量共計35.7余萬頭;2014年人保財險龍游縣支公司生豬保險實現保費收入4 224萬元,其中承保生豬140.8萬頭,承擔風險保障約9億元,涉及保費3 801.6萬元,能繁母豬7.04萬頭,涉及保費422.4萬元,理賠款總支出為2 050萬元。
養殖場(戶)通過為生豬投保來降低生豬養殖過程中生豬死亡帶來的損失。養殖場(戶)的支出主要包括生豬投保保費與冷庫(冰柜)購置和運行費用。按照政策性農業保險規定,生豬保險由養殖場(戶)自繳比例為15%,自繳保費633.6萬元,折合每頭病死豬的保費支出為17.75元。假設冷庫(冰柜)的使用年限以10年計,據調研所得統計數據核算得知,折合每頭病死豬的成本支出為0.65元,折合電費為2.01元。養殖場(戶)為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總支出、獲得的理賠款分別為20.41、57.42元/頭。
據上述統計資料可知,2014年保險公司利潤為2 174萬元,折合每頭病死豬的理賠、收益分別為57.42、60.90元/頭(圖1)。
[FK(W11][TPXXB1.tif][FK)]
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中心全權負責龍游縣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工作。病死動物炭化集中處理中心每處理1頭病死豬可獲得財政補貼80元。無害化處理中心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政府財政補貼、生物炭等產品銷售收入,生物炭暫無銷售去路,所以目前無害化處理中心的收入完全來自政府的財政補貼資金。無害化處理中心主要的成本包括固定資產、維護成本、運輸成本、燃料成本、污水處理成本、人工成本、水電費等,其中處理35.7萬頭豬的運行成本為342.83萬元/年。假設固定資產使用年限以10年計,2014年每頭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支出為18.00元。
從整體看,“龍游模式”開始階段,養殖場(戶)、無害化處理中心的收益率和保險公司的收益理賠比分別為181.33%、344.44%、106.06%(圖1)。利益相關者的收益全部來自政府財政補貼,缺乏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病死豬的補貼合計為18057元/頭。
一般情況下,養殖場(戶)繳納的保費總額應大于保險公司理賠總額,以期在保險公司有利可圖的前提下,起到為個別養殖場(戶)防范風險的作用。財政資金為保費補貼了85%的比例,使得養殖場(戶)整體也具有較高的收益率,并且收益率大于病死豬流向黑市的收益,從而保證了食品安全。
在無害化處理中心建立之前,養殖場(戶)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的主要措施為深埋,處理成本大約為100元/頭。我國執行了一定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針對年出欄5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給予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80元/頭,這項補貼為全國統一標準,地區間的差異性導致不同地區對補貼的適應性產生了分化。無害化處理補貼小于成本,導致部分養殖場(戶)采取向隱蔽地點拋棄病死豬等現象屢禁不止。無害化處理中心在全國尚未推廣開來,部分建立無害化處理中心的地區利用技術、規模優勢大幅度降低了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成本,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較未建立地區更易開展。
2.2養殖場(戶)滿意度
養殖場(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綜合滿意度評價為滿意的比例為82.35%,對補貼政策的滿意度最低為76.47%,其次為保險政策、回收過程。養殖場(戶)對保費額度、政策落實和政府監督管理的滿意度都高達90%以上。調查結果顯示,養殖場(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的滿意度較高,得到了養殖場(戶)的一致認可,病死豬得到了有效的無害化處理,但是無害化處理模式中仍有需要改進的環節。
運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考慮到自變量數量較多,可以先采用單因素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對上述10個變量分別進行分析篩選,然后將有顯著性意義的自變量納入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中進行回歸。從表2可以看出,保險政策(X5)、補貼政策(X6)和回收過程(X9)3個變量的系數均為正值,符合先驗判斷,并且通過了假設性檢驗(P<0.5)。
根據上述回歸分析結果,得到下列回歸方程:
logit(P1)=-3.904+2.898X5+2.164X6+2.887X9。[JY](3)
由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可知,保險政策(X5)、補貼政策(X6)、回收過程(X9)這3個變量構成了影響養殖場(戶)滿意度的主要變量并且具有統計意義,進而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結論:endprint
(1)保險政策(X5)對養殖場(戶)滿意度的影響明顯,優勢比為exp(2.898)=18.145倍。保險政策實施之前,病死豬造成養殖場(戶)的直接經濟損失,養殖場(戶)為了減輕養殖損失和降低無害化處理成本,選擇將病死豬賣向豬肉市場或者拋棄于水溝中。保險政策出臺以后,“見死就賠”使養殖場(戶)得到了切實的實惠,對保險政策的滿意度較高。
(2)補貼政策(X6)包括生豬保險保費的補貼、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2個部分。因為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集中在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養殖場(戶)了解最深入的補貼政策是生豬保險補貼。養殖場(戶)對補貼政策滿意的優勢比是不滿意的8.703倍[exp(2.164)],但是并不是補貼比例越高,養殖場(戶)的滿意度就越高,部分受訪者認為過高的補貼比例降低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并主張生豬統保實行市場化運作。補貼政策仍需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以提高養殖場(戶)對補貼政策的認可度。
(3)回收過程(X9)是否方便、順利,直接影響養殖場(戶)對病死豬處理模式的滿意度評價結果。養殖場(戶)對回收過程的滿意評價對提高整個無害化處理模式滿意度的優勢比是養殖場(戶)對回收過程的不滿意評價的17.932倍[exp(2.887)]。據調查,受訪養殖場(戶)總體反映回收較為及時,但存在個別養殖場(戶)的病死豬回收不及時,造成病死豬無法冷藏儲存的現象。由此可見,回收過程仍需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3政策啟示與建議
3.1優化保費補貼額度
保費補貼在保險政策開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養殖場(戶)的收益率、保險公司的收益理賠比都超過了100%。二者較高的收益雖然調動了各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但是卻降低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政府須根據模式的實際運行情況,適當優化補貼額度。
3.2完善病死豬回收體系
在影響“龍游模式”滿意度的所有因素中,回收過程是運行體系中最為相關的因素。繼續采取“政府監督、財政扶持、企業運作”的方式,回收體系配備專職人員和密封運輸車等,增加密封運輸車的數量,提高單次運力和運輸頻次,同時嚴格執行養殖場(戶)的冰箱(冰柜)空間配置不低于“存放1個月病死豬”的標準,通過2個方面確保病死豬冷藏密閉運輸。
3.3完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機制
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技術也不斷創新發展,同時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成本也不斷降低。另外,集中式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中心的建立,發揮了規模優勢,進一步降低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成本。現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80元/頭)難以彌補養殖散戶或者小規模養殖場的處理成本支出,而本研究中集中處理中心處理每頭病死豬的成本僅為18元,集中處理中心收益可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標準應建立差異化機制,國家財政支出在不同地區之間應有所側重,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全國范圍內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引導作用,降低社會總成本。
3.4發揮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的優勢
政府通過政策調整、補貼、監管等一系列措施為企業在病死豬收集和企業收益等方面降低了風險,同時社會資本也有效緩解政府公共財政投入不足的壓力,為社會資本找到了一條相對理想的投資渠道,進一步轉變了政府的職能。“龍游模式”充分發揮了PPP項目的多方面優勢,并為其他地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提供了參考范本。
3.5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與健康發展
2014年龍游縣生豬死亡率為25.36%,須通過畜牧業轉型升級,提高整體的動物防疫水平,降低動物死亡率,從源頭上減少病死豬數量。應進一步推進適度規模養殖的政策引導工作,逐步實現生豬的規模化養殖,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生豬養殖戶的科學管理水平,在生豬養殖的各個環節嚴格按照規定生產,降低生豬死亡率。
[HS2*3]參考文獻:
[1][ZK(#]王興平. 病死動物尸體處理的技術與政策探討[J]. 甘肅畜牧獸醫,2011,41(6):26-29.
[2]te Velde H,Aarts N,van Woerkum C. Dealing with ambivalence:farmers and consumers perceptions of animal welfare in livestock breeding[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2002,15(2):203-219.
[3]Hendrickson M K,James H S. The ethics of constrained choice:how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mpacts farming and far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2005,18(3):269-291.
[4]黃高明,張源,王興強,等. 養豬業病死豬處理的現狀和對策[J]. 豬業科學,2010,27(6):70-71.
[5]Mcmahon M. Standard fare or fairer standards:feminist reflections on agri-food governance[J].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2011,28(3):401-412.
[6]Andrade S B,Anneberg I. Farmers under pressur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cases of animal neglect[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2014,27(1):103-126.
[7]楊大雋. 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湖北畜牧獸醫,2015,36(2):50-51.
[8]薛瑞芳.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公共衛生學意義[J]. 畜禽業,2012(11):54-57.
[9]李立清,許榮. 養殖場戶病死豬處理行為的實證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2014(3):26-32.[ZK)]
[10][ZK(#]劉書平,張定安,付蘭英.內鄉縣生豬育肥保險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聯動工作新模式的初步探索及建議[J]. 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15,36(3):3-5.
[11]劉煒,張代寶,賈松濤,等. 河南新鄭市的生豬保險聯動[J]. 中國動物檢疫,2014(12):16-17.
[12]馬國勇,陳紅. 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J]. 生態經濟,2014,30(4):33-36,49.
[13]劉修巖,章元,賀小海. 教育與消除農村貧困:基于上海市農戶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 中國農村經濟,2007(10):6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