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雯晶 三亞學院管理學院
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高雯晶 三亞學院管理學院
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啟蒙教育的開端,同時,家庭教育也會伴隨兒童進入青春期、青少年時期、成熟期以及大學時期。因此,我們說家庭教育對于我國高等教育機會以及畢業生就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家庭背景的內涵和背景,探討家庭教育對于高等教育機會的影響以及對于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家庭背景 高等教育機會 畢業生就業 影響
很多人認為學生是否能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以及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都與學校息息相關,學校的教育確實在學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學校教育并不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全部,學生能否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情況,除了取決于學校的教育之外,也和學生的家庭背景息息相關。只有讓學生和家長清楚地認識到家庭背景對于我國高等教育機會以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執行。由此可見,探討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家庭背景”是一個含糊而且內涵寬泛的概念,不僅父母的職業、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數量和結構,家庭所在地、種族、民族等也是家庭背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某些特殊歷史時期,戶籍和家庭出身等也曾是判斷家庭背景的重要依據。 它涵蓋了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個方面。 就業觀是就業主體對于就業的目的、意義、怎樣就業及就業空間等諸多方法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大學生就業觀包括其就業動機、就業定向、職業選擇空間觀念、就業途徑等。”“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表了《200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該書以職業分類為基礎,以組織資源、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占有狀況為標準來劃分社會階層的理論框架,將中國社會階層按由高到低的順序劃分為十個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
家庭背景不同,決定學生所選擇的專業情況也是各不相同的,舉例子來說,對于干部家庭來說,大部分家庭會建議學生學習與政治相關的專業,對于從事醫學方面工作的家庭來說,其大部分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從事醫學方面的專業的學習,而對于教師家庭來說,大部分的家長也會鼓勵孩子學習師范類的專業。而對于普通的家庭來說,其大部分會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專業,部分家長由于自身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在孩子的專業選擇方面無法給出恰當的意見,孩子只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進行選擇,很多學生由于事先不了解專業性質盲目進行選擇,沒有顧忌學習興趣的問題,進而使得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間對于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提不起興趣,嚴重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此可見,家庭背景不同對高等教育機會的影響也是各不相同的。
與初高中階段的教育不同,初高中一般大家都會在離家比較近的地方讀書,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走讀。而進入大學以后,大家會選擇離開自己的家鄉,到比較遠的城市求學,這樣的情況下,家庭背景不同,也決定了孩子選擇的地域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部分經濟條件相對比較優越的家庭,他們會選擇讓孩子到北上廣地區學習,這種一線城市對于孩子未來的就業具有很大的幫助。部分家庭條件優越的,甚至會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的大學讀書,這對于孩子未來的發展來說,更是有質上的變化和幫助;而對于普通的家庭來說,他們一般會選擇二線城市或者是三線城市中的一些大學,這些城市中雖然也有很多好的大學,但是相對于一線城市來說,孩子無論是在未來發展方面還是在就業方面都相對差了很多。由此可見,家庭背景不同不僅會對孩子選擇學習的專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也會對選擇就業的高校的地域造成一定的影響。
家長的職業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就業情況,針對于孩子來說,就業一共可以分為九種情況,(1)已經簽約;(2)已確定單位,等待簽約;(3)準備從事自由職業或自主創業;(4)等待接收單位的最后答復;(5)尚未找到接收單位;(6)雖有愿意接收的單位,但自己不想去;(7)準備升學或出國;(8)申請不就業;(9)其他。而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家長的職業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就業情況。對此,我們選取500個研究對象,做了簡單的調查,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我們將符合前四項的稱為滿足落實率,(5)(6)(9)歸為未落實,(7)(8)歸為選擇不就業。

父親職業 落實率(%) 未落實率(%) 選擇不就業(%)行政管理人員 79.25 18.32 2.43各類經理人員 76.53 19.24 4.33私營企業主 75.92 16.74 7.34辦事人員 74.51 16.86 8.63個體工商人員 72.96 18.73 8.31商業服務人員 71.22 19.11 9.67產業工人 69.15 18.24 12.61退休人員、無業人員、務農 65.46 26.75 7.79
根據上表的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父親的職業不同,將直接影響孩子的畢業就業情況,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父親的職業屬于行政管理人員、各類經理人員和私營企業主的,其孩子的就業率相對來說要更高一些。相反,父親的職業屬于退休人員、無業人員或者是務農人員,孩子的就業率則相對來說要更低一些,工作的落實情況也不是很理想。由此可以發現,家庭背景會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對我們來說,除了要注重校園教育的開展以外,還要注重家庭背景的影響以及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而實現教育工作的全面化,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執行,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的。
“中國一直以來強調以家庭為核心,注重發揮‘關系’的重要作用。費孝通在‘差序格局’理論匯總描述的傳統社會關系是在親屬與地緣基礎上形成的,它以家庭為中心逐漸向外推移,體現了關系的親疏遠近,從而形成不同的社會階層和不同的人際關系。差序格局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關系’、‘后門’、‘人情’等。楊光飛更是認為在中國‘社會資本’已經不是西方初始的定義,而是一種‘關系資本’。而在我國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社會網絡不再是信息橋,而是人情網,人情關系越強,得到照顧的可能性越大。家庭背景較好的學生在素質和能力方面并不明顯地優于背景較差的學生。原因可能是在我國這種高選擇性和高度一致性的教育體制下,對于都能上同一所大學的學生來說,其基本素質差別不是很大。”
除此之外,我們也了解到,家庭背景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就業情況,還會影響學生的薪資待遇,所處的行業不同,薪資待遇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倘若某學生的父母都是從事醫學方面工作的,而醫學方面工作的薪資一般都比較高,這樣的情況下,倘若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也從事醫學方面的工作,那么薪資待遇相對來說要更豐厚一些;而對于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部分孩子成績比較優秀的會選擇留在比較好的企業和比較好的行業,而對于那些成績一般的,所畢業的院校名聲也不是很大的學生,大部分都去做了銷售方面的工作,相較于那些一畢業就從事醫學或者是教師方面的職業的學生,從事銷售職業的,無論是薪資方面、待遇方面、階級水平方面都差了很多,進而導致差距的形成和產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家庭背景不僅決定了大學生的經濟基礎情況和消費情況,更重要的是,家庭背景的好與壞,高與低也會影響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以及其畢業之后的就業情況。本文結合了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的影響以及家庭背景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詳細地為大家闡述和分析了家庭背景與我國高等教育之間的必然聯系,希望在本文相對應的一系列的講解和分析下,可以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同學以及老師認識到家庭背景和高等教育之間的關系,并重視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而實現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學校教育與三者合一,從而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執行,保證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的提升,進而促進我國整體的經濟法經濟的發展和提升,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1]何森.家庭背景對本科大學畢業生起薪的影響探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
[2]沈艷,張愷.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影響——基于2013屆高校畢業生調查的實證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5,(05):30-36.
[3]杜桂英.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影響——基于2009年高校畢業生的調研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0):78-84+5.
[4]文東茅.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03):58-63.
高雯晶(1990.4-),女,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本科學歷,三亞學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