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英
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接受中藥熱敷以及中醫按摩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吳江英
(九江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探究對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予以中藥熱敷以及中醫按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116例剖宮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住院病床號碼進行分組,單號為參照組,雙號為實驗組,各58例。參照組行以基礎治療,實驗組接受中醫按摩和熱敷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乳汁分泌時間、乳汁充足時間。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的母乳喂養率以及乳房腫脹改善程度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產婦接受治療后的乳汁分泌時間、乳汁充足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接受剖宮產手術患者行以中醫按摩以及熱敷治療,治療效果良好,進而有效縮短產婦乳汁分泌時間以及乳汁充足時間,并達到緩解產婦乳房腫脹的效果,可廣泛用于臨床治療的過程中。
中藥熱敷;中醫按摩;剖宮產;母嬰分離;乳房護理
母乳喂養對于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利于母子之間的交流,減少產婦發生乳房腫脹的情況,促進產婦的預后效果。但是,一些新生兒將會受到其他疾病的影響,導致需要轉到新生兒病房,母嬰分離[1]。因此,造成產婦出現乳房癥狀,其中包括:乳房腫脹、乳房疼痛以及乳汁淤積等,不利于乳汁的分泌和喂養,容易導致產婦出現其他心理疾病[2]。因此,予以適當的臨床治療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對剖宮產患者行以中醫按摩和熱敷治療,對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明顯。報道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剖宮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住院病床好號碼進行分組,單號為參照組,雙號為實驗組,各58例。其中,實驗組年齡22~32歲,平均年齡(25.3±4.3)歲,孕期時間35~38周,平均孕期為(34.1±2.3)周;參照組產婦年齡24~34歲,平均年齡(27.4±5.3)歲,孕期時間36~39周,平均孕期為(35.3±2.4)周。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行以基礎治療。實驗組接受中醫按摩和熱敷治療。產婦行剖宮產術后12 h開始接受中醫按摩,熱敷后使用干燥毛巾將乳房擦拭干凈,使用中指或者拇指翻反復按摩檀中和乳房下穴,其他四根手指并攏,從乳房根向四周進行發散性按摩,由下到上,交替按摩后逐漸擴大按摩范圍,直到乳房兩側,輕微使用指腹劃開半圓形,反復幾次后,張開四根手指,握住乳房向乳頭處做梳狀,每側3次,最后用五根手指輕捏乳頭幾下,進而達到促進乳腺暢通的目的,每側兩次,每次10 min。在中醫按摩手法后使用吸奶器模仿新生兒吸吮,每次間隔2~3 h,每次20 min。若新生兒身體恢復正常,回到產婦身邊則由新生兒代替吸奶器。此外,自產婦剖宮產6 h后,由中醫專家配制中藥熱敷藥包,其中包括:陳皮以及粗鹽等成分,制作成15 cm×15 cm的藥包大小,中間留出2 cm×2 cm大小的空間,使用微波爐加熱到45℃后進行熱敷,空白區域對準產婦乳頭,避免乳頭受熱,每天2次,每次15~20 min,最終達到促進血液循環以及軟化乳腺管的積極目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乳汁分泌時間、乳汁充足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1.0對涉及到的數據進行統計。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 實驗組產婦接受治療后的母乳喂養率以及乳房腫脹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接受治療后的改善情況對比(n)
2.2 對比兩組產婦分乳汁分泌和足量時間 實驗組產婦接受治療后的乳汁分泌時間、乳汁充足時間明顯少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接受治療后的乳汁分泌和足量時間對比(x±s)
母乳是新生兒最為理想的一種食物,具有易于消化、易于吸收的特點,母乳中富含豐富的抗染物質,如:免疫球蛋白、溶菌酶以及巨噬細胞等,能夠有效預防感染性疾病。初乳的含量更加豐富,可以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如:濕疹、哮喘等。母乳喂養利于新生兒智力的開發,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發育,母乳喂養對于預防術后出血具有重要意義。產婦可以與新生兒之間的密切關系中得到心理安慰,減少患有乳腺以及卵巢疾病的發生。母乳喂養利于促進家庭感情和諧,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3]。剖宮產術后產婦由于母嬰分離,乳頭無法接受來自吸吮的刺激,進而容易導致乳腺堵塞、乳汁分泌時間延長,容易出現斷奶,減少了母乳喂養的機會,若乳頭長時間得不到吸吮,將會在乳腺管內大量堆積乳汁,使得產婦產生乳房腫脹的術后并發癥,容易導致患者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4]。護理人員應該采取溫和的語言與患者交談,為產婦解答任何困惑,保證產婦充足的睡眠和營養的攝入量,同時,指導產婦家屬協助好產婦的角色轉變,減少產婦產生焦慮和緊張的心理情緒,避免發生由于不良心理情緒不利于母乳喂養的因素[5]。醫護人員需要在術后6 h指導產婦適當的床上運動,行翻身或者是床上擺動等運動,使得產婦盡快恢復腸胃蠕動和體力,由專業的醫護人員適當講解關于按摩乳房以及新生兒回到身邊后的正確喂養方式[6]。
中藥熱敷以及中醫按摩能夠對母嬰分離產婦起到積極的母乳喂養作用[7]。通過給予中藥熱敷的方式,能夠進一步促進產婦乳房周圍的血壓循環,間接增加催產素的分泌量,促進乳汁的分泌。與此同時,采用中醫按摩能夠保持乳腺管的暢通,減少發生乳汁堆積的情況發生,排空乳房,使得產婦能夠積極適應母乳喂養,降低發生乳房腫脹的幾率[8]。產婦在接受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該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疏導產婦內心的負面心理情緒,積極對其進行心理健康以及健康教育指導和宣傳,降低產婦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幫助產婦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緒,為產婦后續康復以及母乳喂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母嬰分離階段,采用吸奶器模仿新生兒吮吸,能夠促進產婦乳房的進一步排空,預防乳房堆積[9]。
本文經過研究顯示,實驗組產婦接受治療后的乳房腫脹情況以及母乳喂養率均優于參照組,實驗組產婦接受治療后的乳汁分泌時間、乳汁充足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給予中藥熱敷和中醫按摩,能夠提早乳汁分泌的時間,促進乳腺管的暢通,減少乳房腫脹的發生幾率,與此同時,還能夠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和生活質量評分[10]。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予以中藥熱敷以及中醫按摩治療具有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1] 王曉云.中藥熱敷及中醫手法按摩在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4):138-139.
[2] 康健,朱倩,廖素靜,胡晨娟.簡易乳房按摩操預防剖宮產產婦乳房脹痛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4,29(10):43-44.
[3] 勞順珍,黃鳳霞,鄧兆瓊.豆袋熱敷與電動吸乳器緩解母嬰分離乳房脹痛效果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4):61-62.
[4] 岑莉,張志群.中醫穴位按摩對母嬰分離產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9):28-29.
[5] 張愛橋,談少娟.手法護理聯合低頻脈沖治療儀在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25):154-155.
[6] 宋伊,張翠娣.穴位按摩對產婦及新生兒臨床應用效果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7):1559-1561.
[7] 郭煥喜.優質護理在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5,22(4):1215-1216.
[8] 曾桂英.手法按摩配合催乳湯促進產后乳汁分泌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35):34.
[9] 王紫英,周麗娟,夏珊敏等.中藥熱熨在產婦產后乳房腫脹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3-4.
[10]蘇立平.艾灸配合中藥治療乳腺增生的臨床研究及護理方法[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9):2175-217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