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王國蓉,黃遠虹
手術治療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陰道分娩的影響研究
陳平,王國蓉,黃遠虹
(贛州仙峰醫院婦產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分析手術治療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陰道分娩的影響。方法 選取9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實施LEEP術的45例患者視作LEEP組,實施CKC術的45例患者視作CKC組,另選擇同期無宮頸手術治療史且正常陰道分娩的45例產婦作為對照組。對各組患者的產程時間、產后出血等情況進行分析,分析手術治療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陰道分娩的影響。結果 3組患者產程時間、分娩結局、治療有效率、治療滿意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行手術治療不會對患者的宮頸機能造成影響,患者可自然陰道分娩,所以采取手術治療可行。
手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陰道分娩
隨著宮頸癌發病率不斷提高,且更趨于年輕化,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也逐漸增多。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各種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手術方式不斷涌現,較好維護了患者健康。在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進行治療時,常應用宮頸環行電切除術、冷刀錐切術等手術方式,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但是手術治療是否會對患者陰道分娩造成影響還有待深入探討[1]。據相關研究報道,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行手術治療并不會提高剖宮產率、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較高,與正常分娩產婦相比,妊娠解決差異不大[2]。本研究以9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另選擇同期無宮頸手術治療史且正常陰道分娩的45例產婦,對手術治療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取得了較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隨機選取的9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研究時間為2015年7月~2016年10月。實施LEEP術的45例患者視作LEEP組,實施CKC術的45例患者視作CKC組,另選擇同期無宮頸手術治療史且正常陰道分娩的45例婦女作為對照組。LEEP組年齡26~38歲,平均年齡(32.0±5.5)歲;孕周為37~39周,平均孕周(38.0±0.5)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2.0±0.5)次。產次0~1次,平均產次(0.5±0.3)次。CKC組年齡25~37歲,平均年齡(31.0±5.3)歲;孕周36~38周,平均孕周(37.0±0.4)周;孕次1~2次,平均孕次(1.5±0.2)次。產次0~1次,平均產次(0.4±0.2)次。對照組年齡為24~38歲,平均年齡(30.8±6.0)歲;孕周37~38周,平均孕周(37.5±0.2)周;孕次1~2次,平均孕次(1.4±0.3)次。產次0~1次,平均產次(0.3±0.1)次。3組患者在年齡、孕周、孕次、產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LEEP術治療:指導患者取膀胱結石位,對患者外陰進行常規消毒,采用Lugol碘對移行帶范圍進行標記,切除范圍至碘不著色區外3~5 mm。手術步驟為兩步帽狀切除,第一步采用直徑20 mm的環型電極將宮頸組織切除,深度為10 mm左右。第二步采用直徑10 mm的環型電極將宮頸管組織切除,深度為10 mm左右。通過球形電極對創面基底部行點式電凝法止血。術后于患者陰道防治絡合碘紗布進行消炎止血,于24 h后取出。
CKC術治療:應用硬膜外麻醉,指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患者外陰、陰道、宮頸進行常規性消毒,將宮頸表面分泌物擦凈。給予子宮頸局部注射垂體后葉素5 U,采用復方碘液對病變范圍進行標記。采用手術刀于錐底邊距宮頸病變外0.5 cm做一切口。采用手術刀切向宮頸內口,將宮頸外環高1.5 cm、內環錐高3.0 cm切除。對宮頸管內膜進行搔刮,與切除的宮頸組織一同進行病理檢查。對宮頸陰道部黏膜、宮頸管進行縫合,對宮頸內口的通暢進行探查,給予絡合碘液紗條止血,于術后24 h取出。
1.3 觀察指標 依據《婦產科學》第7版,總產程指的是從規律宮縮開始直至胎兒胎盤娩出[3]。第一產程指的是從臨產開始直至宮口完全擴張,又稱宮頸擴張期[4]。第二產程指的是從宮口完全擴張至胎兒娩出,又稱胎兒娩出期[5]。第三產程指的是從胎兒娩出至胎盤胎膜娩出,又稱胎盤娩出期[6]。第一產程主要包括潛伏期、活躍期,潛伏期指的是發生規律宮縮至宮口擴張3 cm;活躍期指的是宮口擴張3~10 cm。產后出血指的是在胎兒娩出24 h內出血量>500 mL[7]。
對患者潛伏期、活躍期、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第三產程時間、分娩結局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
1.3.1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產后出血量減少>50%;并發癥發生率降低。有效:患者產后出血量減少25%~50%;并發癥發生率稍降低。無效:患者產后出血量減少<25%;并發癥發生率未變。
1.3.2 統計患者的治療滿意度 方法為問卷調查法,滿意度分級為滿意、一般、不滿意。調查內容包括患者自我感覺、出血情況等內容,共10項,滿意1分,一般0.5分,不滿意0分。若分值≥9分,則為滿意;若7分<分值<9分,則為一般;若分值<6分,則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 3組產婦第一產程、潛伏期、活躍期、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3組產婦分娩結局對比 3組產婦會陰側切、產鉗助娩、宮頸裂傷、產后出血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3組產婦治療效果對比 3組產婦治療效果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顯效例數為29例,占比64.4%;有效例數為13例,占比28.9%;總有效例數為42例,占比93.3%。LEEP組顯效例數為31例,占比68.9%;有效例數為12例,占比26.7%;總有效例數為43例,占比95.6%。CKC組顯效例數為30例,占比66.7%;有效例數為13例,占比28.9%;總有效例數為43例,占比95.6%。

表1 3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x±s)

表2 3組產婦分娩結局對比(n)
2.4 3組產婦治療滿意度對比 3組產婦治療效果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滿意例數為29例,占比64.4%;一般例數為14例,占比31.1%;總滿意例數為43例,占比95.6%。LEEP組滿意例數為32例,占比71.1%;一般例數為12例,占比26.7%;總滿意例數為44例,占比97.8%。CKC組滿意例數為31例,占比68.9%;一般例數為13例,占比28.9%;總滿意例數為44例,占比97.8%。
本研究主要對手術治療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陰道分娩的影響進行分析,對3組患者的產程時間、分娩結局、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發現3組產婦第一產程、潛伏期、活躍期、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無明顯差異,表明手術治療不會對患者的宮頸機能造成影響,安全性較高。3組產婦會陰側切、產鉗助娩、宮頸裂傷、產后出血無明顯差異,表明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行手術治療不會增加術后的出血量,所造成的創傷也不會增大,患者可自然陰道分娩。與正常產婦相比,行手術治療的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分娩結局并未出現較大差異,不會對患者預后造成較大影響,所以采用LEEP術、CKC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可取得較好效果,不會對患者的陰道分娩造成較大影響。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晚婚晚育人數的增多,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發生率也不斷提高,而且隨著陰道鏡檢查技術、診斷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得到確診。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大都存在生育要求,所以為了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一般采用LEEP術、CKC術等治療方式。實際情況中,雖然應用LEEP術、CKC術可較好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但是是否會對陰道分娩造成影響依舊頗具爭議。雖然WHO建剖宮產率的適宜水平為10%~15%,但是隨著環境、生活等因素的變化,近年來的剖宮產率不斷提高,已超過WHO建議的平均水平,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8]。剖宮產率的升高會直接影響到產婦及嬰兒的健康,剖宮產的主要原因為頭位難產,臨床主要表現為產程異常,主要包括活躍期停滯、活躍期延長。
從相關理論基礎看,宮頸錐切術對宮頸內口部分結締組織進行了切除,在宮頸纖維化愈合后,會形成相應的瘢痕,造成第一產程時患者宮頸不能完全擴張,出現宮頸性難產,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宮頸錐切術并不會對分娩方式造成影響,所以不可作為剖宮產指證[9]。有研究表明,行CKC、LEEP、激光錐切術后,相應的剖宮產率分別為22.1%、23.4%、33.2%,與普通人群剖宮產率相差不大[10]。
從LEEP組、CKC組和對照組陰道分娩產程相關數據看,對比并無明顯差異。所以在行宮頸手術治療后,若可待到足月妊娠,則表明宮頸功能正常,可自然陰道分娩,所以臨床中不可輕易將宮頸手術史作為剖宮產指證。
在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進行治療時,多應用LEEP術,這種手術方式操作時間短,采用電凝止血方式,術后無需進行縫合,且創面愈合較快,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而且據相關研究報道,采取這種手術治療方式與正常分娩產婦的分娩孕周、剖宮產率、總產程均無明顯差異,不會對患者的妊娠結局造成不良反應,也不會增加產后出血、宮頸裂傷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從相關結果可知,與對照組相比,LEEP組、CKC組的產程時間、分娩結局等情況并無明顯差異,所以可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行手術治療,不會對患者的陰道分娩造成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行手術治療不會對患者的宮頸機能造成影響,患者可自然陰道分娩,所以采取手術治療可行。
[1] 吳湘,崔毅,龔穎萍,等.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病變外科手術治療的合理選擇[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7(8):824-828.
[2] 陶萍,劉湘.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106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12,18(12):1695-1698.
[3] 牛曉宇,馮余寬.重度宮頸上皮內瘤變進行環狀電切手術治療后病灶殘余和復發的高危因素[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46(2):321-325.
[4] 吳堅,周春慧,王季青,等.TCT聯合高危型HPV檢測對218例CIN手術治療后隨訪結果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7):597-599.
[5] 李春紅.LEEP刀手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4):103-104.
[6] 雷玲玲,劉曉巍.手術治療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陰道分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3):42-44.
[7] 胡英改.手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對陰道分娩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34):82-83.
[8] 李東豫.不同手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患者預后比較[J].臨床醫學,2016,36(4):89-91.
[9] 李丹.利普刀手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67例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2,31(4):111.
[10]陳永峰,陳妍,薛榮,等.高危型HPV-DNA檢測在宮頸上皮內瘤變手術治療后的意義[J].新疆醫學,2014,44(2):4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