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軍
9月19日,是理查德森(John Michael Richard-son)擔任美國第31任海軍作戰部長第四年開始的第一天。這天他在參院軍事委員會接受了議員及第七艦隊兩艘發生“撞船”事故驅逐艦遇難水兵家屬的詢問。在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的詢問過程中,理查德森對在西太平洋部署的艦艇狀況表達了一種“知恥后勇”的態度。而這一態度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據美海軍學院新聞網9月20日報道,盡管理查德森在詢問中承認,自2006年第七艦隊的艦艇從20艘增加到目前的40艘以來,在西太平洋實施前沿部署的艦艇普遍缺乏“認證”,但他并沒有確認美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在9月份提交的報告中艦艇“認證”過期的具體數字。可同時,他不僅表示了要改變艦艇“認證”過期比例過高的現狀,而且還要改變艦艇指揮官的一種習慣——即在水兵和艦艇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接受艦艇的作戰部署任務。例如,當他被問到為確保“認證”合格而延遲了艦艇的作戰部署后是否會對艦艇指揮官產生負面影響時,理查德森明確地回答道,他不僅不會指責艦艇指揮官,反而給他們發勛章。他表示:這正是我們管理一支安全、有效海軍所需要的誠實和透明的態度。
那么理查德森不愿意承認GAO報告中第七艦隊艦艇“認證”過期的具體數字是什么呢?9月7日,GAO發布了一份28頁題為《針對艦隊持續維護保障、訓練和其他挑戰,美國海軍應當采取的行動》的報告。報告中指出:駐日美海軍11艘驅逐艦和巡洋艦的“認證”過期狀況從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上升了5倍。如有8艘艦艇的反潛訓練作戰證書已經過期,而有7艘艦艇的巡航導彈作訓練戰證書已經過期。具體到發生“撞船”事故的“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其10項關鍵作戰訓練證書已全部過期,另一艘“麥凱恩號”驅逐艦,已有6項證書過期。很顯然,這些數據又說明了第七艦隊艦艇“認證”普遍過期并被迫“超負荷”部署,大部分都發生在理查德森任海軍作戰部長期間。
那么作為海軍最高指揮官不確認這些數字,是否就表明理查德森對其中的隱患沒察覺呢?事實上,在今年5月16日理查德森簽發的《未來海軍》白皮書中,就已明確指出:美國海軍必須摒棄過去優勢所帶來的安逸或自滿的心態,即刻開始建立一支規模更大、能力更強、行動更迅速的艦隊,未來艦隊必須時刻準備好執行各項作戰任務。時間就是一切!可見,在第七艦隊接連發生“撞船”事故的前夕,理查德森不僅意識到了隱患的存在,而且也提出了解決的設想。巧合的是,他在白皮書第一章中設定的前提是:要應對來自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的挑戰,而中國海軍是排在“挑戰”第一位的。也就是說,理查德森其實知道第七艦隊存在的隱患,但按白皮書中說的中國海軍“艦隊現代化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推進”的現實,他只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了。而他不愿意確認GAO報告中的那些數字,也許是出于保密或別的什么原因。
最后我想說的是,理查德森在參院聽證會上所表達的“知恥后勇”,無疑與中國海軍近幾年的活動頻度增加和活動范圍擴大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理查德森任海軍作戰部長在參院聽證會上表達“知恥后勇”的前一天,中、俄海軍“海上聯演——2017”第二階段演習剛好在西太平洋北部的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拉開了帷幕。對于中國海軍而言,我想理查德森簽發的《未來海軍》白皮書里最后的一句話“時間就是一切”也應該是適用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