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霞
摘要:近年來,國家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和多元的經濟活動凸現了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缺陷,亟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來規范各項經濟活動。文章針對高職院校建立財務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必要性,制度建設的難點和方法對策展開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傳統的高職院校以財政撥款和學生學費收入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為順應社會需求,高職院校教學規模逐年擴大,國家資金對高職院校的投入持續增加。在市場經濟發展力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已經由單純的教育公益機構,轉變成綜合性教育服務機構,市場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資金來源趨向多元化。面對不斷擴大的資金規模、日益頻繁和復雜的經濟業務,為了規避財務風險,規范經濟活動,同時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合法、完整,高職院校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已經迫在眉睫。
一、高職院校建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意義
(一)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是高職院校綜合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嚴格、完整的財務內部控制系統,是高職院校財務會計的核心控制命脈,不僅確保教學、科研等活動的高效運營,也保證了高校資產的安全性,以及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高職院校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良好機制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高職院校綜合管理水平,規范財經紀律。
(二)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促進高校廉政建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嚴格規范了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政府采購、招投標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各經濟事項。有效監督經濟事項事前審批、經費支出各級審批權限、經濟合同會簽,和工程項目、設備資產驗收程序等各經濟活動環節,使經濟活動的每一個步驟都有章可循,整個流程趨于透明。大幅降低了個人違規操作的可能性,從理論上鏟除了腐敗滋生的土壤,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反腐和廉政建設。
(三)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是形成規范、高效的經濟運轉模式的必要條件,有助于高職院校穩定可持續發展。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是建立在高度集中的管理制度之下,有利于充分調動,促使高職院校內部各管理部門發揮職能。統一管理更有利于資源的統籌和調配,優化資源配置。
(四)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是財務人員的武器和盾牌。在高職院校當中,財務部門與其他教學院(系)和職能處(室)屬于同級機構,受黨委和行政的統一領導。由于職業特殊性,財務人員受《會計法》約束。一旦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就意味著用制度把高職院校的經濟活動控制在法律法規允許和規范的框架內。誰審批,誰監管;誰簽字,誰負責。領導者的主觀意愿,同級機構的配合協作,具體經辦人的責任意識都會朝著促使經濟活動合法和規范的方向努力。財務人員按章辦事,就不會觸犯法律的高壓線。
二、當前高職院校內部控制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主觀認識不到位:公立的高等職業院校屬于財政全額撥款,或定額撥款事業單位。受行業背景限制,院校與外界交流不夠充分,管理理念相對落后。院校主要負責人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不了解不重視,甚至有的負責人擔心制度的實施會削減自己的決斷權。具體經濟業務的一部分校內參與者會擔憂完備的內部控制制度會使業務流程復雜化,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會有抵觸情緒出現。
(二)客觀環境約束:財務部門作為高職院校的職能部門之一,部門負責人實行輪崗制,財務部門具有系統的財務管理理論功底的財務人員數量非常有限。基于這種實際情況,完全依靠財務部門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是做不到的。外請會計師事務所不僅耗費時間長,而且資金投入大。
(三)監督體系缺失或薄弱,制度的監督檢查、考核不到位。很多制度出臺后執行“走程序”,相應的監督沒有貨脆弱,方式方法流于形式。沒有建立和完善制度則行工作責任制,不明確責任主體以及責任追究的具體內容,執行制度時緊時松,制度執行的質量和成效得不到真正落實。缺乏加強管理、監督、考核的決心、恒心與手段。會計系統缺乏監督職能和監督動力,會計監督形式化。會計信息公開不到位,會計職責劃分不健全。會計監督不到位導致貪污腐敗頻發,會計信息失真。
三、高職院校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的主要對策
(一)抓住機遇,適時推動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建設。大部分高職院校現行的財務管理制度比較零散,而且更新不及時。一項制度規范一個或一類事項,現行制度與上級部門新出臺的文件標準不一致,沒有制度約束的空白地點經手人無所適從,隨著財政部【關于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通知》】(財會【2012】21號)等一系列有關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相關文件的發布,內部控制工作提升到新高度。建立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管理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進一步提升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權力運行,促進依法行政,推進廉政建設,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二)設置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確保人員和經費投入。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離不開院校各教學院系,及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在高職院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辦公室行文部署,財務部門牽頭,從各院(系),處、(室)抽調關鍵崗位人員組成臨設機構,根據中央、省、市各級相關財經制度和作風建設要求,按照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在高職院校已有的現行控制制度基礎上,查漏補缺,更新完善,形成初稿。廣泛收集校內教職員工意見和建議,比對兄弟院校成熟的方式方法,反復修改后,經黨委和行政審核定稿。內部控制制度系統正式實施前,應該有集中培訓安排,特別是關鍵崗位設置,關鍵崗位人員培訓。高職院校也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外請專家,或外包各會計師事務所,在校內指定人員的配合下,完成內部控制制度系統的制定工作。
(三)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高職院校財務工作幾乎涉及了校內所有的活動事項,需要與所有的部門進行協調,對外溝通財政、物價、稅務部門和銀行等金融機構。所以,財務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每一項經濟業務都涵蓋了很多工作環節,歷經多個校內校外的人員。財務人員必須將風險意識貫穿于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在工作中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確保經手的經濟事項合法合規,憑證齊全,程序到位,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財務負責人需強化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定期組織財務人員參與財務風險控制方面的學習和培訓。
(四)建立財務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監督機制:為了確保制度落實,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抽調責任心強、專業水平高、堅持原則、有時間經驗的同志充實到監督隊伍中。業務學習培訓和責任素質教育,提高監管監察隊伍素質,提高監察監督質量。對監督監察結果進行考核,培養職工的擔責意識,實現教職工對制度的資助落實。高職院校的紀檢監察機構應根據內部控制制度中確定的職責條款,支持、配合內控建設工作,監督內控制度的執行。
(五)內控制度的維護和管理:為提高內控制度的適應性,必須建立制度更新、調整和修訂措施。遇到國家法律法規修訂或政策調整,有關內部控制要求發生變化,或單位具體業務變化和調整。疑惑上一年度內部控制評價提出的缺陷整改需要。單位管理制度新增和修訂等情況,致使內部控制環境、權限、流程等出現變化,單位相關部門應及時對《內部控制手冊》提出修訂意見并做具體修訂。此等修訂需要提交內部控制工作小組審核通過后,友內控工作牽頭部門負責組織進行更新維護。
綜上所述,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可以有效的規范高職院校的經濟活動,預防腐敗、舞弊行為的滋生和發展,保護國有財產免受損失。高職院校應當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內部控制管理的有力武器,肅清內部障礙,規避財務風險,維持自身安全和穩定。在我國職業教育進入全新發展階段的形勢下,更好的實現高職院校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君.高等職業院校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健全研究[J].知識經濟,2014(9):121-122.
[2]李世魁.基于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問題及設計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31):58-59.
[3]高慶峰.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13(1):126-129.
[4]劉軍偉.高等院校加強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 (12):78-79.
(作者單位: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