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要:隨著在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網絡新媒體應運而生,并憑借著其高效,便捷,多樣化的特點迅速推廣普及。時至今日,網絡新媒體已經發展到各個領域,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對網絡新媒體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作為大學教育的基礎,網絡新媒體如何在大學思政教育中進行應用,又可以取得怎樣的效果,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網絡新媒體的一些特性進行分析,并以此得到一些可以運用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可行辦法,以達到推動網絡新媒體發展和促進大學思政教育進步的目的。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10-01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必修課,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重大難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抽象化的特點,往往難以在教學中吸引到學生的興趣,因此如何將抽象的思想政治概念通過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就成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隨著網絡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它在思想文化傳播中所具有的直觀性、主動性、普遍性,似乎成為了解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抽象化問題的對癥良藥。那么如何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對網絡新媒體進行應用,這樣的應用有哪些好處,在應用的過程中又需要注意什么。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探討。
1.在大學思政教育中運用網絡新媒體需要面對的問題
1.1 如何對復雜的網絡信息進行篩選。網絡新媒體在帶來許許多多的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難以回避的弊端,對這一點,我們需要用辯證的眼光進行正確看待。由于網絡上的信息量十分龐大,許多信息的信息來源也無法保證,如果讓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的確立階段受到一些具有煽動性的錯誤信息的引導,那么學生極有可能形成一些錯誤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因此,面對無法確定優劣的復雜網絡信息,就需要學校和教師進行準確的篩選。針對一些具有負面思想、狹義理論的信息進行刪除。同時用積極和正確的引導對學生進行獨立信息篩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對一些不實的、主觀化的信息進行準確辨別,將學生塑造成一個能夠明辨是非,積極向上的大學生。
1.2 如何確立學生正確的網絡觀念。學生對網絡極大的依賴性既是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優勢,同時也是在大學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一個隱患。網絡新媒體對學生的吸引力強,學生對其載體--手機的依賴也會加深,雖然對網絡的接觸是時代的進步所致,但以手機為載體的豐富的娛樂方式也很容易使學生沉迷其中。網絡可以成為學習教育的工具,也可以是學生娛樂放松的一種途徑,但學習仍然是大學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唯一目的。為了避免"舍本逐末"現象的發生,如何在保證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新媒體運用有效運用的同時,通過正確的引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也是我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2.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2.1 以網絡新媒體為輔,豐富教學素材。網絡新媒體作為時下作為先進,也最為流行的新聞傳播方式,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廣泛、現實的教育素材。教師可以提出對于時事熱點的課堂或課下討論,通過對即時的社會熱點討論,再利用后續的事件報道,給學生以置身于其中的實踐體驗,讓他們在時事政治中能夠快速的對其中的要點進行捕捉,掌握精髓。同時,網絡新媒體帶來的素材,很多都是鮮活的、真實存在的社會實例,遠比課本上"小紅"、"小明"以及老師的"諄諄教導"顯得更為貼切,能夠起到的教育意義也更加深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日常的新聞進行分析與探討,讓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對現實生活進行一些比較現實、深刻的思考,進而培養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是的選擇處理能力。
2.2 結合網絡新媒體優勢優化教學手段。網絡新媒體改變了原有的信息傳輸和獲取方式。如QQ、微信、新浪微博等網絡平臺作為時下最為火熱的新媒體應用,其自身具備著高效性、廣泛性的優勢,能夠極大的優化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使其從傳統的課堂式教育中脫離出來。在大學教育中,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存在于課堂,對于學生的教育方式也僅僅是老師的課堂講解。學生對于完全理論化的思想教育完全不感興趣,單一的教育手段也讓原本就極為抽象的理論知識更加難以被學生接受[1]。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運用網絡新媒體上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甚至是表情包、動圖等極具特色的信息傳播方式做為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課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讓這種獨特的線上交流方式和交流環境給學生帶來不同于課堂的輕松感、親切感。
同時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開展,如建立學校的官方微博或微信公眾號,經常更新一些學生樂于關注的動態或文章,或者在微博或公眾號上舉辦一些有獎活動等等。通過走進學生的課余生活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使其以發散的形式進行發展。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改變大學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革新傳統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2.3 加強網絡溝通,提高思政教育工作主動性。一方面,學校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加強教職員工對于各種網絡社交工具的使用,通過網絡的方式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與溝通,在溝通與交流中以對話的方式和朋友的身份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強化思想教育工作師資力量的建設。另一方面也要密切而廣泛的關注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通過在社交平臺,聊天工具上對學生思想狀態以及心靈成長方面的關注。找到學生普遍樂于接受、也具有濃厚興趣的領域與溝通形式,然后針對性的展開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這樣主動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式,不僅可以充分的發揮作為教育工作者再教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還可以對受教育者的思維主動性進行有效調動。
2.4 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為加深網絡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學校和教師應通過對網絡新媒體平臺的創建,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對學生的吸引力以及其直觀的特點,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入實踐當中。通過多樣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將教育過程簡單化、直接化。具體上,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的群組方式將學生聚集起來,通過線上的形式使教育方式更加便捷。還可以通過對當前網絡熱點事件和政治新聞進行討論和分析,鍛煉學生對思想政治事件的自主思考、辨析能力,保證在教育過程中是學生逐漸形成客觀化、多元化的思想,最終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2]。endprint
對熱點話題與新聞的討論在其中尤為重要,通過組織學生對當前時事熱點話題進行討論,還可有效地對學生自身起到現實的示范或警醒作用。在學生世界觀、價值觀還未完全確立的大學期間,通過對社會事件的討論與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正確的價值理念,和政治觀點,使學生政治觀念、價值觀念的建立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5 加強以網絡新媒體為基礎的教育合作。網絡新媒體既然給大學政治思想教育帶來了多元化的教育理念,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在對網絡新媒體的應用過程中更應該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已有的網絡新媒體教育形式和理念固然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很積極的作用,但對新的教育形式和理念的探索依然不能停滯。高校不能僅僅通過用戶的方式對在新媒體教育方式進行應用,同時也需要利用高校自身的優勢和地位與網絡新媒體平臺進行合作,并通過合作的方式對學生的網絡新媒體教學進行監督和管理,在優化教育手段的同時也讓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的直接化,達到對信息科技手段的最大化運用。
同時,學校還可以對應性的建立相關管理制度,組建網絡信息的管理部門。通過專業化的引導和管理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構建出良好的網絡環境,讓網絡新媒體的優勢在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體現[3]。既可以保證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正確的指導,也能夠讓基于網絡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落到實處。
3.結束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個對思想理論的灌輸過程,其對學生思想政治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正確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都有著很多現實性的意義。我們對網絡新媒體的運用,不僅是為了便于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是為了通過這種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增加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只有讓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才能夠在教書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才能為社會和國家所造一個又一個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徐佳文,薛晶晶.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知識經濟,2017,(11):159+161.
[2] 張雪峰,王志浩.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5):58-59.
[3] 柴巧葉,鄭新星,王浩等.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J].經濟師,2016,(05):185-186+1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