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遠征
摘要:在課堂教學當中,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是左右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新課改以來,廣大教學工作者也更加對這方面予以關注。數學這門學科中的概念,公式和法則等本身也是繁瑣而相對枯燥的,所以對于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課堂更加是顯得乏味無生機。而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對問題情境進行精心地設計和安排,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置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23-01
1.問題情境設置
1.1 通過引入生活問題導入。從學生生活當中比較熟悉的事物設置相關的數學情境進行導入,再慢慢引出其中隱含的數學概念,通過用生動的語言和具體的實例吸引學生,學生容易理解并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1.2 通過問題情境中探索新知識。對于比較抽象的數學教學內容,可以不用傳統老套的機械記憶的方式去把握他們的定義和特征,而是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可以嘗試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去進行操作,去通過設象進而感受并經歷體驗整個思維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情景的參與當中更自然容易地收獲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樹立自我信心的能力,在他們發現問題并且應用問題的整個完整而有意義的過程中深刻地親自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重要聯系以及感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因此,通過這樣精心地進行問題情境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玩當中對新知識進行探索。
1.3 練習、小結中的問題情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課堂練習是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產生內化過程,也是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深化和提高的過程。因此,我們數學教學工作者要有目的有選擇性的對課堂練習進行編選,這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實際練習操作當中,根據所教的數學知識內容編變式題,使得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基本概念,鍛煉他們的靈活性,提高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1.4 問題情境要求“變”。求變也就是指通過改變條件或結論,變換形式或更改內容的方式,把學生引入到新的問題情境當中去,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方面對問題進行思考,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思維模式,進而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2.設置問題情景應注意的問題
2.1 提問應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基礎上。在數學教學方面,教師提問最忌諱問:“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提問只能說是嘩眾取寵,課堂形式搞的熱熱鬧鬧,但效果卻是全無。問題的設計要有鋪墊,有程序、有輕有重。提問要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從層層設問的過程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得到相應的知識。
2.2 提問要把握時機。一個適時的提問,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掀起軒然大波;一個巧妙的點撥可以使學生從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兩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益。因此,要精心把握好提問的時機。
2.2.1 在關鍵處點撥。當一個學生在學習中,對一個問題進行全身心投入思考時,遇到困難之處,這時教師應及時提問,切中要害。問題一經點撥,學生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正如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從而激起學生更進一步的學習欲望。
2.2.2 在模糊處巧問。在學習中,最容易令學生感到模糊的是概念性的問題。因此當遇到學生模糊,似懂非懂時,教師應及時給予提問,使學生通過問題的回答,對概念性的知識有所了解。
2.2.3 在重點難點處追問。在教學重點和難點時,學生可能對知識點的理解有困難。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學生,結合可能出現的問題,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有層次、有步驟地提出問題。
3.提出的問題既要關注基礎知識,又要關注研究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的實施,促使教師關注“過程與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創造條件,引導學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一課中,設計以下問題。
問題1:(復習)正比例函數y=kx(k≠0)的圖像形狀、分布、增減性如何?哪個量決定正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問題2:(新課)用什么方法畫圖像研究y=的圖像和性質?
問題3:請同學們細心體會每個點的位置?這些點大概構成怎樣的圖形?
說明:在上述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容易研究從正比例函數的方法遷移到研究反比例函數的方法,進而很好地探索、發現反比例函數的圖像特征和性質,逐步掌握研究函數的性質的方法。
提出問題的主體既可以是教師,又可以是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要保持緘默,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思考、交流,因為此時教師的作用是確保學生圍繞中心問題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在巡堂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適時進行個別輔導。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教師不應急于給出是與非、好與壞的評價,而應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通過有效的問題教學,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使所有的學生都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中,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更深層次地思維,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真正有用的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