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華

摘要:目的 研究呼吸內科對重癥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我院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診治的144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將其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的72例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的72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通過比較,觀察組患者中,44例治愈,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患者中,32例治愈,有效率為77.77%;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內科重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治療有效率,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是輔助臨床治療的一種重要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8-0124-02
呼吸系統疾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病變在于支氣管、胸腔、肺部以及氣管中。患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引起患者嚴重缺氧,呼吸阻塞最終死亡[1]。除了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臨床治療外,還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我院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診治的144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診治的144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將其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的72例患者中,男40例,女32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58.6±2.4)歲;疾病類型:11例為支氣管擴張,26例為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為支氣管哮喘,16例為支氣管炎,9例為肺癌。觀察組的72例患者中,男41例,女31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59.1±2.6)歲;疾病類型:9例為支氣管擴張,28例為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為支氣管哮喘,18例為支氣管炎,7例為肺癌。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對比分析(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1心理干預 疾病會嚴重危害人體的身體健康,長期受到嚴重疾病的干擾后,因不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心理上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影響患者疾病的治療,影響患者的預后[2]。因而,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根據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向患者介紹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緩解其心理不良情緒。在與患者溝通交流過程中要態度誠懇、語言溫和,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消除其負面情緒。
1.2.2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 當患者進入醫院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注意患者的脈搏、血壓、心率以及呼吸,一旦出現緊急情況要立即與上級醫生溝通,實施急救措施,為搶救患者爭取寶貴時間。
1.2.3機械通氣 對于重癥呼吸疾病患者,必然存在一定的呼吸困難,因而護理人員要做好相關的機械通氣準備。掌握機械通氣的操作方法,在實施機械通氣前,要先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進行清理,清除分泌物后,將呼吸機連接,保證呼吸機與呼吸一致,而且在機械通氣過程中,要做好氣道濕化[3]。
1.2.4飲食護理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飲食非常關鍵,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為其制定相應的飲食結構,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前期患者應以流質飲食為主,病情逐漸好轉之后,可適當的進食半流質食物,叮囑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另外叮囑患者少食辛辣刺激食物,禁煙酒。
1.3療效評價
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消失,能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好轉:患者的大多數癥狀消失,不會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明顯改變,甚至有所加重;死亡:患者經過積極搶救無效死亡。
1.4統計學方法
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5.0系統軟件,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字2檢驗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為77.77%,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疾病的出現具有不可預見性,特別是一些重癥疾病,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呼吸系統疾病特點為病程長,容易感染,反復發作等,在護理操作中略有不注意就可能導致呼吸道感染,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同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煩躁、焦慮、情緒不安等心理疾病,對患者的康復產生嚴重影響,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除了要提升治療效果外,還要注意護理干預措施。護理是現代醫療事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對疾病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實施機械通氣、心理護理以及飲食護理干預措施后,不但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也能夠緩解患者的心理顧慮,提升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積極撇和治療,提升患者治療的滿意度,加速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本文通過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實施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病情觀察、機械通氣以及飲食干預等干預措施后。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為77.77%,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說明,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提升臨床治愈率,臨床效果顯著。導致患者治療無效死亡的原因可能為:①護理人員操作疏忽,引起嚴重的不良后果;②患者病情突然惡化,導致搶救無效最終死亡。因而,我院以后需要加強管理。規定醫護人員嚴格依據相關規章制度以及護理工作流程實施,逐漸提升護理管理規范。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操作技術,以便能夠更好的為患者服務[5]。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對患者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
綜上所述,護理內科重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治療有效率,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是輔助臨床治療的一種重要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紅梅,曹麗.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20(04):587-588.
[2]徐盼盼.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現代養生,2014,12(22):364-365.
[3]劉精霞.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0(17):285-286.
[4]楊德芳.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30(02):264-265.
[5]王達莉,吳希媛.人性化護理運用于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30(02):182-183.
編輯/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