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關鍵詞】 小學語文;生本理念;質量;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44—01
隨著我國教育思想的不斷改進與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生本理念越來越居于重要地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該是能根據小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高效的學習,也可以促進學生今后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還提高了教學的整體質量,使生本理念更好地融入到小學生的教育中。
一、生本理念的含義
生本理念中的“生”就是指學生,而“本”就是指根本,所以生本理念就是要以學生為根本。學生才是教學中的主體,所以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目前不斷改進的教育模式與不斷轉變的教育思想已經使生本理念與小學教育結合得更加合理、高效。這種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的生本理念,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充滿自信,并且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需貫徹生本理念
在新時期的教育環境下,教育理念與教育水平不斷地提高與完善,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了,所以,生本理念貫穿于教學中才是今后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為了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提高他們學習語言文字的能力,從而使他們具有主動學習的意識,這對小學生的茁壯成長和健康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會持久,這是由小學生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因此,課堂上,教師應秉承生本理念進行教學,有意識地創設教學情景,帶學生進入一個充滿互動、擁有積極思考的場景中。例如,教師在講《春曉》這首詩時,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每句詩的意思和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小學生可能對這個不會感興趣,因為學生的年紀很小,無法對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有更深的體會。因此,教師這時就需要引進生本理念,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教學,這樣教師在講解《春曉》這首詩時,可以讓學生來扮演孟浩然,通過這樣一個情景劇式課堂活動的創建,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過來了。這時,教師首先對環境進行生動的描述,讓學生可以通過想象,融入到詩歌中,再加上教師的積極引導,就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這種方法,既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當然,這是貫徹生本理念的最好辦法。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貫徹生本理念的途徑
1. 創設平等的教學環境。生本理念的特點就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語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可能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但是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改進,教師也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語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到引導學生的輔助作用,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而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產生一種主人翁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2. 創新語文教學模式。為了使小學語文課堂能夠高效、有趣地進行,就必須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發展,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貫徹生本理念。即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根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盡量采用幽默生動的語言來進行語文教學,將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人文素養。
3. 加強實踐教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增長語文基礎知識,但是學生學到的僅是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對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卻沒有提高。為了響應生本理念的貫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尤其在課堂上可以多設計一些具體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通過情景對話的表演,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這樣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總之,生本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學生的視角來處理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