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
【關鍵詞】 數學教學;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103—01
優質的道德素質是人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集合和支持整體生命成長和發展的影響因素。若是缺少了道德素質,那么人的成長和發展都會受到影響。現階段,在社會經濟和社會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隨之涌現,如金錢大于天、家庭離婚率的提升、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等,這些對小學生的成長造成了重大的影響。數學教學作為學生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肩帶起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責任。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德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
結合有關數學史料,讓學生逐步了解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意義和作用。通過介紹我國古今數學家在推動數學發展中作出的杰出貢獻,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例如,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并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總可以找到適合德育的好素材。
二、引導學生感恩父母,尊敬長輩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感恩社會,尊敬長輩,不能只依據教師的言語去引導學生,可以組織學生以班會等形式,或者是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時機提出問題,從而讓學生從小耳濡目染,明確正確對待父母和長輩的觀念和行為。
例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問題:“在感恩節來臨之際,你們想要送自己父母什么禮物呢?”學生紛紛舉手提出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說想要為父母洗一次腳,有的學生說想要為父母做一頓飯,有的學生說想要為父母送賀卡等等。依據這些問題,教師說:“這有一個問題,班級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想要送花,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想要送賀卡,其余的學生想要為父母做飯,問做飯的學生有多少呢?”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德育思想,促使學生學會感恩父母對自己所做的一切。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
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時,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四、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學習
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建立“知識源于生活”的教學觀念,有目標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際數學活動中。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最重要的是還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學生在學習“利息、打折”等知識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相關知識的基礎理論和意義,之后讓學生利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問題為:學生自己擁有一千塊錢,有兩種儲蓄方案,一個是在銀行中存兩年,年利率為百分之四點五;另一種是存一年,年利率為百分之三點八七,之后將第一年到期之后的錢整體取出來,并且再次存進銀行,為期一年。這種問題不但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識點,還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從而促使學生喜歡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更加熱愛生活。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筆者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一定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的目的。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