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萍
【關鍵詞】 歌曲;語音結構;語言美;凝練美;意境美;情感美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5—0087—01
一、語言的凝練美
作為詩化的語言,語言的凝練美是它的基本因素。由于受曲式的時間容量的限制,也由于人聲嗓音本身與聽覺在一定時間的承受力,所以它必須用凝練的語言來表現。即便是大型聲樂套曲,雖然有眾多樂章表現,同樣也要受到限制。詩化的語言要追求它的口語美,那些生僻晦澀的字與深奧難懂的詞語,在聲樂表演中難以讓歌唱者啟齒運腔,聽眾也難以捕捉感受,達到共鳴。
歌詞的凝練不僅字要簡練,而且整首歌詞都要進行濃縮,甚至超越時空、大幅度跳躍,在很小的空間里包含了豐富的內容。
如莫耶的《延安頌》:
夕陽輝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
春風吹遍了平坦的原野,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
這段歌詞就是用很小的空間展現出很多個場景,如塔影、河邊、原野;表現出了更多的景象,如夕陽、月色、平坦的原野,讓人猶如身臨其境。
二、語言的意境美
每當我們聽到一首歌曲,首先感受到的是歌詞的意境美。意境美包括自然景象、物象,或者真實的現實生活。詩、詞作家在創作作品時將主觀情緒與客觀景物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情感背景。
例如,歌曲《草原之夜》的前兩句: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在感受到時間、人物、地點的畫面背景下,讓我們首先領略到的是意境美。
又如,歌曲《月之故鄉》的前兩句歌詞:
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這兩句詩的意境描寫為我們展現出中秋佳節的月亮之美,為后面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之情做了巧妙的襯托與鋪墊。
劉勰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感由境發,情由景生。劉勰又說:“情以無處,故義必雅。”這就說明外部事物引發了人的內部情感,令人觸景生情,情隨物動。情感與意境的有機結合是歌詞創作的基本手法,就如《月之故鄉》以物(月亮)移情(思鄉之情)。
三、語言的情感美
《樂記·樂本篇》開篇寫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其核心是情感的表達,歌唱也不例外。一首歌曲能否打動人心關鍵看歌詞有無情感,情感的真實是歌詞的生命力。藝術不能照搬生活,但決不能夸張到脫離生活,并且要符合情感的發展。
例如,歌劇《白毛女》中喜兒唱的《北風吹》: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
純樸的喜兒捧著大嬸送的玉茭子面準備過年,在她純樸的心里,凜冽的寒風、漫天的大雪竟是那樣美。回到家當看到爹爹沒回來,心中一陣焦慮,而后決定包餃子等爹爹回來吃,情緒由憂慮立刻轉為歡喜:“我等我的爹爹回家過年。”歌詞情感很符合喜兒這個人物特征,既令人感到親切又感到真實、自然,體現了一種情感的真實美。
四、語言的形象美
歌詞以它凝練的語言、真摯的情感,通過“物化”的媒介手段或寫景、或寫人、或敘事,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形象。歌劇、戲曲或部分曲藝中的人物的身份都具有確定性:確定的年齡、性別、性格,特定的生活環境,在敘事性與戲劇性情節中刻畫著鮮明的人物性格。
如,歌劇《小二黑結婚》中:“我前晌也等,后晌也盼,站也站不定,我坐也坐不安,背著我的娘來洗衣衫。”表現了女主人公小芹急切地盼望意中人二黑開完英雄會的情景。這幾句歌詞把小芹少女純真的、忐忑不安的感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昨夜晚小芹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二黑哥你當了模范。人人都夸你是神槍手,人人都夸你打鬼子最勇敢。縣長也給你披紅又戴花。”這段表現的是在她的想象中給予了美好的愿望和真摯的愛情。
“大伙兒啊,大伙兒啊,你拍手呀,他叫喊哪,拍手叫喊,都說你是一個好呀么好青年”,這段把小芹喜悅與愛慕的內心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唱:“喜鵲兒,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叫幾聲,替我小芹報喜訊,忽聽得,樹葉兒莎啦啦啦,莎啦啦,好像是二黑哥的腳步聲……哎,刮了一陣風。”這段獨白式的唱段把小芹的內心活動和神情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這個詠嘆調的歌詞把女主人公的年齡、性格、神情、內心活動都形象地為觀眾展現開來,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躍然而出。
歌詞的語言美使我們懂得了歌詞的韻律美及歌詞與音樂的關系。雖然歌詞的內容決定了歌曲的內容,歌曲的音樂受到歌詞的限制,但是它進一步升華了歌詞的內涵,起到了升華的作用。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