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敬梅
【關鍵詞】 農村;幼兒園;鄉土資源;主題性;美術活動;評價;
家長;參與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7—0074—01
作為地處農村的我園,所有教育對象都是農村家庭的孩子,由于經濟與環境的限制,農村的幼兒相對于城里的孩子而言,所處的文化氛圍不是很濃厚,家長對孩子特別是幼兒的教育理念較落后,尤其對美術活動不屑一顧,以下不失為有效開展農村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幾種途徑。
一、高效利用好鄉土資源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大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空間。”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農村鄉土資源隨手可得,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強、經濟實惠的特點,便于收集和拼貼。幼兒對這些自然材料有著天然的親和力,高效利用好鄉土資源于幼兒的各種美術活動中,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農村美術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成為幼兒園美術活動開展與創新的首選,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他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而在我們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多彩,糧食、樹木、花草這些不同質地的自然物、得天獨厚的農村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正是我們開展美術教育活動極好的素材和內容。因此,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使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創造性地、有個性、有特色地開展起來。
二、開展好幼兒園主題性美術活動
幼兒園開展主題性美術教育活動對萌發幼兒美感,陶冶幼兒情感,促進幼兒認知、智力及創造性能力和主動性的發展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幼兒園主題性美術活動的價值取向應突出以人為本,還應順應幼兒的特點,因勢利導,貼近幼兒的生活,主題性美術活動有利于幼兒獲得經驗、構建能力。
一位臺灣學者曾經感慨地說:“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兒童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兒童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學習的過程中有刺激而沒有收獲。” 因此,在主題性美術活動中,教師要認真學習并領會綱要精神,樹立正確的教學目的,通過繪畫、裝飾和制作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在動手的過程當中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實踐中去體會、思考,從而發展多向思維。
三、進行有效的美術活動評價
畢加索曾這樣說過:“每個兒童都是藝術家。”我們應該讓兒童找到自己的感覺,父母或老師決不能用簡單的以“像不像”作為“好不好”的標準,而是要他們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并通過自主的創作過程建立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否則會傷害兒童的自尊心,壓抑兒童大腦的思維活動。
在幼兒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幼兒園應更加重視如何引導幼兒全面發展,而不是以培養幼兒的智力因素為主要目標。因此,幼兒園應更加重視美術活動,應通過高質量的美術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但是幼兒的心智還不成熟,其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弱,導致了幼兒教育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教育中要引導幼兒形成健全的心智,并讓幼兒保持樂觀與開朗的態度。并且需要對幼兒進行正面的評價,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以此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
四、鼓勵引導農村家長積極參與到美術活動中
實踐證明,只要善于引導家長參與孩子的活動,孩子、家長和老師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家長就能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這樣,家園就能成為一個整體,有效地促進幼兒全面主動地發展。當家長們全心投入到教師每一次精心組織的美術活動中時,他們對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有了新的認識,對教育孩子的觀念也從注重知識向注重孩子技能、能力方面的發展轉變,并能積極地參與這樣的活動。教師由于經常接觸家長,其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交往能力等也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所有的活動中,受益最大的當屬孩子,他們的自信心、個性、社會性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總之,美術活動對幼兒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遵循幼兒認識規律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內容,創造寬松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選用恰當的方法,正確評價幼兒的作品,使美術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們的一種樂趣,一種蕩漾著激情和人性的活動。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6]GHB1049)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