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關鍵詞】 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7—0042—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正在實施和發展。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必須向40分鐘要質量,不斷鞭策自己務必在這短短的課堂40分鐘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收獲,達到更多的實效。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刺激下、激勵下,學生才能帶著好奇,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自覺地去知識的海洋里探索。所以,作為老師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要利用自己高超的教學水平、豐富的知識,采取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講講一篇課文的作者,講講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我們也可以在閱讀課文前,先拋給學生幾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學習課文中尋找答案。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來激發學生的自信,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結合多媒體來營造課堂氛圍,促進教與學的和諧氣氛,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教學活動更融洽,更有效。
二、科學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我們都知道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老師要擺脫傳統的教學觀念,走出老師是課堂教學主體的誤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是說老師不要在課堂上滔滔不絕,面面俱到地講個不停,要合理、科學地分配課堂時間。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正常人真正能連續集中精力的時間是二十分鐘左右,所以教師就要利用這個科學性,在二十分鐘的時間內把課堂上要講的內容講完,其余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提問,使他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把自己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分析,以便課后復習。當然,老師還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向學生提問,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掌握課堂教學的有效度,從而更加完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方法,達到我們課堂的教學要求。
三、注重精講和精練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自身實際、學生實際,去粗取精,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取得盡可能高的教學效率。要在每堂課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和資源,創設恰當的情景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在學習中給學生提供充分自讀、自悟的機會,結合恰當的引導,放手讓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去探索。在交流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學中,要牢牢抓住語文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使課堂教學變得實在,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學到語文知識,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
四、巧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學生愛不愛上老師的課,除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外,還取決于老師淵博的知識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因為這樣的教學過程花樣百出,新奇獨特,讓學生在課堂時間內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以下一些教學方法。
1. 運用談話法教學。教師要想讓一堂課有活躍的氣氛和高超的效率,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交流、問答,并巧妙地從每個學生的問題中找到破綻,進行深入講解,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透徹、全面。這樣交流、問答的課堂教學不但能讓教師抓住問題的切入點,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能讓教師走出演獨角戲的尷尬,教學效率也會好很多。
2. 巧用小組討論法教學。要想真正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教師就要在教學中采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把學生根據學習成績的高低混搭開,分成幾個小組,并讓每組選出一名組長。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組長要組織小組成員組內討論,在確定了自己的答案和觀點后,由組長向教師陳述。最后教師進行客觀、全面的指導,對優秀的問題給予鼓勵、分析,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說明。在這樣的學習過程當中,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不同的觀點中,對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更加全面。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