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玲
摘 要 文章分析梳理2013年-2015年我國一些與大學生的創業方面有關的文獻,從現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出發,我們可以對我國的大學生在創業方面的問題和措施進行深度分析,然后總結出關于大學生創業的研究文獻的特征。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業 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80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2013-2015)
XIE L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tudies on combing 2013 -2015 in China and entrepreneurship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of our country, we can make a deep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the business of our country, the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review
1 大學生創業現狀
1.1 大學生自身方面
據教育部統計,2013年高校大學生畢業人數為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了19萬。而201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27萬,但根據麥可思研究院所對外發布的2014年的就業報告上的數據表明:我國2013級的大學生和上屆的大學生相比自主創業的比例上升了0.3%,而發達國家一般占20%~30%(謝永恒,2015)。
對武漢市7所“211”工程高校的調查表明,選擇畢業后直接創業的占15%。而還有28%的人認為自己是因為現在就業競爭過于激烈而不得不選擇創業,即所謂的“被動性創業”,當然還有40%的人是選擇那種挑戰自己的主動性創業,而剩下17%的人想要一種生存型創業,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為了自己以后的理想生活去認真努力地掙錢,而受到國家創業鼓勵政策引導的機會型創業占17%。主動型占主導。此外,調查顯示,在創業行業的選擇上,25%的人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有15%為了國家的政策而去選擇現在最新興的產業,還有20%的人他們最后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行業,剩下的40%則最后選擇了一些行業,因為他們這樣的行業不許過多地啟動資金 而且風險小。認為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的為8%(劉夢男,2014)。綜合各種調研結果,近幾年我國大學生創業意向強烈,但創業心理不夠成熟,風險承受能力較差,多選擇餐飲、教育等風險低且啟動資金少的行業,且創業成功率較低(王國紅,2013)。
1.2 大學生創業環境現狀
從2010年國務院通過的《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開始,我國大學生的創業優惠政策開始具體化,此后國家開始以各種形式鼓勵大學生多渠道就業創業。到2014年更多省份參與共同營造良好大學生創業環境,如:2014年8月20日,河南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大學生創業扶持力度通知》給予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一定的資金支持;2014年10月1日南京市頒布條例,為大學生提供一定的免費創業場地。可見,我國各省市都開始積極出臺相關政策,為大學生創業制造便利,為大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李明,2015)。
2 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首先,就大學生自身來說,孫虹喬(2013)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創業不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點:一是缺少在市場方面的管理經驗和必備的市場意識;二是創業意識不夠強烈,創業認識不夠具體全面;三是在創業過程中不能合理安排資金、使用風險投資;四是大學生缺乏一定的風險感知能力。
其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方面,葛翠恩(2014)認為現在一般的高等學校缺少關于創業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教學方式單一、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欠缺。黎昕(2013)也指出我國各高校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重視程度不足,相關教師隊伍建設滯后。而在大學生創業政策方面,張娜依(2013)強調我國創業政策發展較晚,存在政策缺乏系統性、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政策執行力不強等問題。此外,大學生創業貸款等創業優惠政策對于申請人的條件設置過高,手續程序繁雜。
最后,大學生家庭方面,王曉蕾(2013)認為家庭教育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家長對于創業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子女的職業生涯規劃。家長普遍希望自己子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在有很多人不太支持自己的孩子去自主創業,因為他們認為創業風險大,過于辛苦,導致孩子們嚴重缺乏創業意識。
3 大學生創業的促進措施
3.1 大學生方面
劉夢男(2014)指出大學生除了需在校系統學習關于創業的知識,并且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自己的創業意識,并且逐漸提高自己的創業素質。此外還要更加注意創業所需的各種能力的培養,王國紅(2013)也強調大學生需要理性地進行創業,自覺學習創業知識,積極參與創業實踐。
3.2 學校方面
王國紅(2013)表明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高校應改善學校課程設置上重視理論而輕視實踐的現狀。學校生創業教育,首先需要準確定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目標及內容等,還要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和能力,以及提升綜合素質,對高等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驗,高校需要準確定位創業工作,明確創業教育目標。潘峰(2014)在其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分析中指出學校要加強和企業的合作,更要通過更多的渠道開籌集貸款并且設置專項基金,發揮社會各方力量,還可以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來確保信息的精準搜集和及時發布,我們要大力創建科技創業區,多開展一切創業方面的競賽,這樣能為師生的創業實踐提供更好的實踐平臺。endprint
3.3 社會、政府方面
王國紅(2013)指出創業可以為現在的社會穩定和社會產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而且可以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社會應該通過拓寬大學生創業資金獲取渠道,如我們可以為大學生們提供基金方面的支持,這樣可以保證大學生有更多的實習創業機會,還可以借此機會讓更多的社會企業與高校之間有所互動。還可以通過提供資金等方式提高社會對于大學生創業的關注度和包容度,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及網絡平臺大力弘揚創業精神,倡導傳播創業知識,為大學生們提供便利的創業環境。
黎昕(2013)提出政府對大學生的創業方面,會加強資金上的支持,也會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并且和各部門協調以后統一建立一站式的服務部門,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多方面的鼓勵和支持。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創新大學生創業融資方式,通過由政府引導,和多個投資企業聯合,收集民間資本,通過社會的資助來建立大學生創業資金。張娜依(2013)也強調要注重宣傳落實政策服務,為當代大學生創造一些關于創業的咨詢服務,可以通過建立網絡平臺來實現。而且可以構建一些扶持體系,以高校、政府和一些民間組織為主體,來建立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服務體系。
3.4 家庭方面
劉夢男(2014)提出對于父輩的“找一份穩定工作”這種傳統觀念,大學生自己需要對其加以指導就有可能使其轉變觀念,首先我們就應該說明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并且強調關于創業和就業之間是相關聯的,然后列舉一些現在大學生創業的案例,來讓他們相信創業也是一條可行路徑,最后再說明自己的創業項目的可行性以及風險問題,進而減少家長的焦慮情緒。
4 結語
我們通過對近幾年文獻的整理,發現了這些研究成果的四個特點:
第一,關于總體研究成果方面,在這方面的成果很豐富,而從這些研究成果的數量上來說,研究大學生的專著很多,而且論文也不少,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現涉及各個方面的問題,例如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和所存在的問題等。
第二,研究內容較為零散,缺乏連續性的跟蹤性的研究,從創業的總體研究成果上來講,比較全面系統,但是就單個研究成果來看,大多數僅僅涉及大學生創業的某一方面,且研究成果論文較多,專著較少,導致研究成果不能成為系統、科學、權威的指導方針并運用于實踐,解決現實問題。
第三,研究深度有限,現在的研究成果并沒有上升到較深的理論層次,可能是因為大學生創業興起的時間不夠長,學術深度不夠。且由于缺乏全面深度的現實考究,很多對策缺乏可行性。
第四,研究人員多樣,研究成果水平參差不齊。依據大學生創業研究人身份,現發表的有關大學生創業研究的論文專著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專門研究該方向問題的教授或碩博士等專業人士的研究;二是其他學科專業學者進行的學科交叉視角的分析研究;三是從事高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的人員。前兩者對于大學生創業研究雖有較為科學的理論分析,但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其研究成果的實踐指導價值有待考量。第三者的研究更多的是經驗的總結,很多成果無法上升到理論層次,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研究人員只是因自身升職評獎需要而進行研究,其發表的論文幾乎沒有含金量可言。
所以,針對大學生創業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有實踐經驗的專業學者進行更加全面深刻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