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摘要:面向小學生的數學教學,我們既需要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還需要注重師生合作,注重發展實用性強、應用性強、能動力強的現實性教學。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合作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把握師生間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出心與心的對立教學。因此我們將對小學數學課堂現實性的運用做出總結和歸納,希望對老師和同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現實性;研究;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168-01
如今已是21世紀,家長對孩子的寄托和社會對每個孩子的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在新課改出臺的前景下,老師的任務變得更艱巨,以前總是以分數評判成敗的傳統模式已不再適用。在新課改的模式下,我們更看重的是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方式。我們發現,教學務實才是根本,現實性的抓住教學的策略才是實現教育方針的第一步。落到實處的教學遠比紙上談兵的教學更較不易且更加深遠。當老師沒有明確教學的目標,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也是盲目的,課堂效率也將得不到提高。那要如何才能落到實處,發揮教學的現實性能?
1.聯系生活,多運用現實問題
聯系生活是學習并進的一種有效途徑。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關于數學的知識運用,同時聯系生活的學習方式有利于糾正我們對數學的片面認識。打破傳統的教學局面,從實踐、動手、思考、分析等來挖掘數學的潛在魅力是學習的關鍵。
在生活中,小學生可以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把生活中的數字、圖形、重量、質量等相聯系起來。這種真實版的實踐探究利于學生在學習中把握學習的樂趣,還有利于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發現課本知識的相通點。同時,把課本知識與課外實踐相結合也是新課程背景下對孩子們的一大要求,是培養健全人格的一大突破。
"動手做"在教學中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策略,它讓學生由手即腦的展開式實踐,挖掘了學生的腦細胞,活躍了學生對學習的氛圍。早在很多年前美國、英國等就善于讓學生在課堂上"hand on"的學習。例如老師可以真的把學生放到課外去實踐跟數學有關系的活動。比如"和父母一同買菜稱重"、"和同學一起買水果"等等。這樣做的有效因素有很多,它利于學生積極的去開發大腦的同時也掌握了知識的來源和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梢园衙總€學生的心得和體會凝聚在一起,感受實踐的價值和意義。
2.讓生活理念融入數學課堂
生活中體現真我,生活中呈現事實。當我們把學習逐漸貼近生活后,學習就附加了一種魔力,這層魔力讓學生主動性加強了,興趣加強了,能動性加強了。運用熟悉的生活化情景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學習,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例如,老師在教習"三角形"這一章節的時候,三角形的穩定性是最好舉例的,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一些木架,拿一些做成四邊形,拿一些做成五邊形、六邊形。這樣一來,經過發現我們可以知道三角形在數學上來說是相對較穩定的圖形,通過生活的真實案例,我們更加確信。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是有助于我們求真務實,落到實處。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除了格式化的教條外就是老師的舉一反三。沒有過多形式上的變遷就沒有來自學生的熱情。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是一種變相的把生活植入到課堂的方式,這種方式需要老師的極大配合,數學老師經過篩選把適應的教學方案引入課堂,一來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來增強了師資力量。就上訴所說的"三角形"一節,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帶上衣架、相機架、肥皂架等物品與學生進行探討。如果嫌麻煩,老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把所有有關三角形穩定的物品和心得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這樣做既有益于學生把教學與生活密切的聯系起來,也有利于學生通過現代科技看到教學的真實寫照,展示教學的多樣性。
3.改革教學評價,彰顯現實性教學
教學評價一直以來是衡量一個學生或者老師教學水平的一大組成部分。相對于傳統教學評價來說我們更愿意把現實性的評價拿來權衡一位學生的整體發展水平?,F實性的教學評價不僅表現在課堂中還多處于生活中,實踐中,動手能力中等等,綜合一系列的表現最后給出評判。這既彰顯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現實性也展現出了新課改下老師評判的精準性。從教學評價可以看出,現實性的覆蓋不僅是平時的也可以是潛移默化,深入持久的。
4.總結
當時代在進步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抓住學習的本質,辯證的去思考學習。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發揚新的教育形式。老師和學生不應該只看重教學的結果和成績,應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發展出色的教育過程,把好的完善的教育體系保存下來,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F實性的辯證教學使我們從另外一個層面去看待教學。教育源于生活,生活與教育密不可分。
參考文獻:
[1] 鄒瑞榮.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的現狀與分析[J].中小學教育,2004,10.
[2] 張軍.從生活化入手,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教學[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04).
[3] 李道博.試分析小學數學游戲性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