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本文以中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育成為背景,探討了班委會如何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以及“工匠精神”在班委會組建、班級活動開發、班級文化培育中的作用。本研究能豐富和發展中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的教育理論,對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提升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工匠精神;中職院校;班委會建設
工匠,是指受到工業文明熏陶,經過長期實踐磨礪培育出來的一種專門人才。我們國家要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既需要科學大師,也離不開能工巧匠。無錫是中國吳文化、民族工商業和鄉鎮企業的發祥地,歷來具有強烈的商品經濟意識,自古以來就重視發展實業。正是這種深厚的人文底蘊,孕育發展了無錫“至善、誠敬、創新”的“工匠精神”,形成了無錫有別于其他地區和城市的獨特品格,成就了改革開放以來輝煌的發展成就。無錫技師學院作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多年來始終堅持辦學隨著經濟方式轉變“動”,跟著產業結構調整“走”,圍繞企業人才需要“轉”,適應社會市場需求“變”,探索建立了多元人才培養模式和產學研合作教育長效機制。在當前形勢下,需要從職業教育的內在規律要求出發,把打造自身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貫穿于教學改革全過程,注重加強學生“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體驗教育和實踐教育,從而為無錫產業強市建設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班級是一個學校的組成單位,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德育目標實現學生成長的平臺。中職學校的班集體是培養具有“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的搖籃,是培養“工匠精神”班級文化的載體。班委會是學生管理的最基層組織,無論是在班級建設,還是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每位學生的思想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班委會隊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將從幾個方面論述“工匠精神”與班委會建設的結合點。
1 班委會引領班級群體“工匠精神”價值觀和行為
“工匠精神”的精神實質是:人品比技術更重要。班委會有育人功能,班委會用“工匠精神”的價值觀引領班級群體行為。
1.1 為班級群體提供“工匠精神”的價值引領
班委會是班級的學生領導群體,也是班級核心組織,這一特殊地位,必然要求班委會擔負起班級發展方向的重任。基于“工匠精神”的班委會引導班級群體在做事態度上追求極致,樹立崇高追求。2014年6月,李克強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不僅要培養大批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而且要讓受教育者牢固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等職業精神,使 “中國制造”更多走向 “優質制造”、“精品制造”。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改革創新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中提到“創新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為班級核心組織的班委會擔負著引領班級發展方向的重任,把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貫穿于日常管理中,將工匠精神的環境和氛圍滲透于每位班級成員的心中,倡導 “做專、做精、做細、做實”的班風,帶領班級群體苦練內功、精益求精。這也有利于構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
1.2 為班級群體提供基于“工匠精神”的行為示范
建設支撐“工匠精神”的行為文化,班委會明確日常行為規范的價值導向,對學生行為習慣有培育作用。在平時工作中,班委會成員首先要規范自身行為,以“工匠精神”的價值觀提升班級群體核心素養,在同學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真正起到引領班級群體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的模范帶頭作用。其次,班委會制定完善的行為規范要求,讓每個學生知道該做什么、該怎樣做。只有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班級管理的每個環節,讓班級每位學生都能堅定、踏實地學習技能,才能為將來做出打動人心的一流產品打下基礎。
2 基于“工匠精神”的班委會建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 以“工匠精神”為導向組建班委會
班委會成員素質的高低,對班集體成員的發展和學校的管理有著重大影響,引領著班級文化、精神的發展方向。在班委會組建階段,作為班委會組織者的班主任應盡可能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并做出客觀的評價。以“工匠精神”為導向,通過學生自薦和同學推舉的方式,選取孜孜不倦、追求精益求精的學生為班委會成員,從做事方式和態度上影響班級文化的發展方向。一個強調做事認真負責,敬業、有責任心,具有“工匠精神”的班委會,對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2 班委會要基于“工匠精神”開發班級活動
活動是人的存在形式,活動在班級管理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班級活動也是班級目標、班級文化形成的重要載體。將“工匠精神”貫穿于日常性活動中,使專注、執著、堅守、耐心、淡然、精細的品質對班級群體成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改變學生行為方式。定期舉行以“工匠精神”為背景的旨在增強班級凝聚力的一系列主題性活動。班委會在主題活動的主題選擇、活動設計、組織之中,活動后的總結與反思等各個環節中,貫穿“工匠精神”,充分挖掘身邊體現“工匠精神”的教育資源,發揮班級群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從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來,我院將“工匠精神”貫穿于班級活動中,開展了多項班級活動,豐富了班級活動的內涵。比如“踐行工匠精神”演講比賽、面向全系召開 “弘揚工匠精神,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班會課公開觀摩活動,邀請能工巧匠為我院學生做“彰顯技師風采,弘揚工匠精神”的勵志講座,聘請名師指導與熏陶“工匠精神”等。這些活動提升了班級成員扎根專業領域,深耕細作,精益求精的素質能力。
2.3 班委會團結班級群體培育基于“工匠精神”的班級文化
在中職學校教育的班級文化建設中融入并體現 “工匠精神”的職業人文素養。新生入校之際、班級成立之初是建立班級文化的最佳時機,此時,對班級進行有關“工匠精神”的入學教育,讓班級群體成員了解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從教室的布置,班旗、班服、班歌的設計,班規、班訓的制定下手,全面體現“工匠精神”。班委會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帶領班級群里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班級理念,塑造班級精神。
3 結論
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職院校班級班委會建設的研究是一種全新的視野和實踐,能豐富和發展中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的教育理論,有利于提高中職院校班委會的實際工作效果,有利于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精神的培養。但基于“工匠精神”的班委會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按照以生為本的原則,體現中職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發揮班委會的育人作用,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加強工匠技能,提升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肖景蓉.當代我國中小學“班委會”的功能轉型及其實現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5:35.
[2]郭巍巍.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與核心素養提升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6 (12):166—168.
[3]劉志剛,于紅斌,謝飛.創新班委會建設的有效路徑與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 2015(9):83—84.
[4]張捷樹.中職學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職業研究,2017(01):31-35.
[5]孔保根.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途徑[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5):53-56.
[責任編輯:張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