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運河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育領域也進行著不斷的變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要求各個地區的人們加強對教育的重視,在新形式下抓住機會,結合當地優勢發展教育。而農村地區在這種形勢下,缺乏教學改革,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仍然約束著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小學階段又是學生學習打基礎,培養自身素質的重要階段。因此為了更好地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了實現教育的公平發展,農村小學教育需要注重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本文從下面幾個方面提供了途徑:
一、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加強學校常規管理,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學校是進行文化知識傳播的重要基地,而學校教育更應是一種非常豐富的文化活動。因此農村小學要結合自身地理位置,因地制宜的創建出特色的校園自然環境,同時結合當地的風俗文化,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活動,營造文明和諧的文化氛圍。
學校教育的宗旨是教書育人,而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是教書育人的主要實施途徑。因此,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質量必須加強學校常規管理。注重每一次課堂教學,做到按時按量的完成每一節課。學校負責人認真抓好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課外活動等教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規范教學行為,推進課堂改革。重視教研活動,重視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師德水平。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主體意識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自覺動機,是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興趣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對認識過程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學習的對象上,使感知活躍,注意力集中,觀察敏銳,記憶力持久而精準,思維敏銳而豐富,激發和強化學醫的內在動力,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提升農村小學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對所教學科的興趣,采用目標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同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的教學中,應該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確定“學生主體”的思想,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對其提出來的問題要盡量鼓勵并且支持,雙方要互相理解、彼此溝通、相互激勵,只有更好地尊重學生,才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親切。師生間和諧的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親和力”。教學研究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著為教師所教的課程。
三、提高農村地區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加強專業培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人才是立校之本,強校之本,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辦不成高水平的學校。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提高農村地區小學教育質量需要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而農村繼續教育是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的有效手段。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在培訓時間上,針對以往培訓課時較少的情況,增加現行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課時。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知識體系、教學藝術的豐富和發展。只有當教師有了新課程改革理念和科學的新課改方法,才能提升農村小學教育質量。
2.在培訓渠道上,讓農村教師除了在自己所在任職學校以及本縣教師進修學校培訓外,去更先進的院校進行學習交流,并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培訓。
3.在培訓方式上,在“聽專家講座、報告”這種傳統的“傳遞”繼續教育模式基礎上,多與專家研討互動,交流對話;與同行進行經驗介紹,教學展示,共同探討;遠程網絡或實地考察的形式參與培訓。
除此之外,可以進行城鄉教師輪崗制,在促進城鄉之間的文化資源共享的同時,也讓城市和農村教師之間有了溝通交流的平臺,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促進農村教師綜合素質的快速提升。
四、加強對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合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現如今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作為知識傳播中心,學生往往都是被動式、機械式學習,進而降低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對學生全面發展十分不利。隨著這些傳統教育的弊端日益凸顯,致使小學教學質量與效率得不到保障。而多媒體技術的到來能夠有效緩解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數學知識更加形象化、活躍化,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小學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要正確應用多媒體技術,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實現小學教育改革。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全面提升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但農村地區教育發展較為緩慢,作為農村教師任重而道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