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儀
摘 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城市文化品牌是一個城市內在歷史底蘊和外在品味特征的綜合表現,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集中反映。因而,應該努力打造城市文化新品牌、提升城市競爭力、塑造城市新形象,并在其中融入特色的地域文化,打造獨特城市品牌想象。文章主要論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中的設計表現,以供參考。
關鍵詞:地域文化;城市品牌形象;意義;設計
對于任何一座城市來說,城市的品牌形象塑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人們提起某個城市時,城市的建筑風格、綠化效果等都會直接關系到對該城市的整體印象。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已經不能僅僅滿足于城市的物質性和功能性需求,還向往魅力城市的更舒適生活,因而城市品牌形象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設計中加入地域文化,就會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彰顯自身的獨特魅力。
一、地域文化對城市品牌形象設計的重要意義
“白瓷磚,方盒子,走到哪里都是一個樣”,當前很多城鎮成為簡單排列和堆砌的聚居地,“千城一面”現狀的背后是陳舊的規劃理念 [1]。一個城市的形象與其地理位置及地域文化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隨著城市規模和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也會形成一些文化屬性。在當今的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該把地域文化屬性與城市品牌形象充分融合,把握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展示其獨特魅力。提到威尼斯,你會想到“水上之都”;提到維也納,你會想到“音樂之都”;提到巴黎,你會想到“時尚之都”“浪漫之都”,這都代表著一個城市獨特的競爭力和形象力。
(一)北方傳統歷史文化下的城市形象
我國北方歷來都是歷朝歷代孕育發展的主要區域,因而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在城市設計中級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地域文化資源,打造魅力文化古都[2]。以首都北京市為例,北京是我國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元明清等幾個皇朝在此定都,再加上此處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因而在建筑、文學、藝術等各種領域都展示出非凡的皇家風范,在特殊地域文化影響之下,成為北方城市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例如在舉辦北京2008年奧運會時,在宣傳設計中就運用了中國紅、玉脂白、青花藍、琉璃黃、國槐綠、長城灰這六種獨具城市特色的專用色彩元素,這些色彩都彰顯著歷史文化古都北京的濃厚底蘊,另外火炬中的云紋圖形也象征著吉祥如意,在體現城市地域文化的同時還滲透著國際化,通過成功舉辦奧運會,向世界人民展現出了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城市宣傳作用。
(二)沿海開放自主文化下的城市形象
我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沿海城市因為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優勢,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上展現出了開放自主的設計思路[3]。以山東省青島市為例,展現出了藍天、碧海、綠樹、紅瓦、黃墻的色彩之美,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同時展現出了城市道路主次有分、錯落有致的結構之美,更是展現出海、山、路、建筑物的整體和諧之美。青島市在協辦北京奧運會的海上項目時,就充分利用了山、海、城融為一體,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特色形象,設計建設了高標準的奧運場館及相關配套設施,并設立了專職城市品牌形象設計推廣機構,把青島市“帆船之都”的形象推向全世界。如果你漫步在青島市的街頭,隨處可見動感十足的雕塑作品,盡顯海濱城市的活力四射,同時青島市還打造了奧林匹克主題公園,園內不但有雕塑景觀、帆船主題活動等奧運娛樂地帶,還設有啤酒廣場、比賽直播區等,充分展示了地域文化,也為奧運贊助商進行了品牌宣傳。
(三)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城市形象
文化交流沒有地域限制,無論是本土還是異域都沒有明顯界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地區各國家的文化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在我國,因為歷史因素,港澳臺這三個地區與外來文化的融合較為明顯,這些地區的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相互影響融合,明顯與內地城市那種民族傳統性強的地域文化有著很大差別,從而在堅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形成了國際化審美傾向的特色的地域文化,因而城市品牌想象設計也體現著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例如香港的“飛龍”造型標志,雖然香港曾經受到英國長期的統治管轄,但依然體現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源所在,彰顯著東方文化的永不凋落,近年來香港以“亞洲國際都會”作為城市品牌形象進行宣傳,促使了自身向更為開放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當今香港回歸20年的時間節點上,在中央政府的堅強后盾大力支持下,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中的設計表現
當前大躍進式的“造城運動”,顯示出了城市經營者的盲目性,同時說明,他們只關注了城市硬件建設,卻忽視了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形象方面的建設,導致城市品牌模糊、人們缺乏認同感,因而應該融入當地的地域文化,提升自己的特色品牌形象。
(一)城市品牌形象定位的確立
城市在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定位時,應該富有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這樣才能確立衡量這個城市形象的標準,形成品牌建設應該秉承的理念。對于一個城市管理者來說,要對城市的品牌形象要有個明確的定位,是要追求活力奔放還是古色古香,抑或是休閑娛樂,因而應該根據自身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從中分析提煉出要點和精髓,并對其開展科學的可行性論證,要綜合反映出城市自身的地理面貌、鄉土民俗、宗教文化、文物古跡等[4]。另外,僅僅著眼于歷史文化的繼承,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歷史文化才能歷久彌新、充滿活力、煥發生機,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因而在地域文化中還要補充融入時代性特征,這樣才能充分展現出城市形象的基本脈絡,彰顯永不褪色的鮮明個性。例如河南省許昌市的鄢陵縣,地處豫中平原,是“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花木栽培始于唐、興于宋,素有“花鄉”的美稱,享有“鄢陵蠟梅冠天下”的盛譽,全縣花木種植規模大、品種多,被授予“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蠟梅文化之鄉”“中國花木之都”,因而為加快發展旅游業,該縣就確立了“一花一世界、一水潤千年、一湖迎天下”的品牌形象。此外如山東濰坊的“世界風箏之都”品牌提升計劃等,這些都充分挖掘了區域文化內涵,充分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品牌形象。endprint
(二)開展城市品牌宣傳活動
從一定意義上說,傳播力決定影響力。為了宣傳城市的品牌形象,應該充分廣泛借助當今各種傳統媒體和新媒介的傳播形式,加強廣告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可以從電視、報紙、廣播、雜志期刊、網絡、戶外廣告等具體表現形式出發,形成覆蓋廣泛的強有力傳播體系,多維立體地傳播城市文化,形成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發展的持續動力[5]。同時,還要注重城市品牌形象宣傳的實踐活動,比如對于城市內公交車車體的廣告設計中,應該滲透到地域文化要素,以實現更好的宣傳效果[6]。例如甘肅省天水市就借助當地特色的麥積山石窟,成功創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不斷擴大地域文化的影響力,使之成為天水城市品牌的代名詞,并且還連續舉辦“書香天水”讀書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建設并完善公共應用基礎設施項目
為了確保現代城市能夠順暢有序的發展建設,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廣大市民提供完善的基礎公共服務。當前建設和投入運營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括公用電話亭、書報銷售亭、路燈、公園座椅、便民垃圾箱等,以及城市地圖、導向、交通標識等服務性應用技術系統,這些不但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綜合建設水平,還展現著城市品牌形象,因而在建設時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選取本地區的特色文化元素[7]。例如湖北宜昌新區在市民廣場上,就展示了包含青林寺謎語、宜昌絲竹、南曲、興山民歌等民俗文化內容,給予市民及游客親自體驗的機會;在道路綠化或小游園建設中,廣泛采用欒樹、鴿子花、月桂等當地特有的樹木花草;在道路、橋梁、公園、樓宇的取名上,也盡量避免使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名稱,而是采取如屈子大道、明妃大街、張自忠路等能夠凸顯地域文化特色名稱。
三、結語
文化軟實力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部分。當今時代,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與科技緊密結合,新興文化業態迅猛發展,文化產業日益成為調整經濟結構的增長點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城市建設決策者在塑造當地城市品牌形象的時候,一定要常懷文化傳承與創造之心,勇于探索和實踐,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只要根據城市地域特點、歷史傳統、資源條件和功能進行準確定位,并加強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保護,做好各方面的文化展示工作,就一定能夠構建出文化經濟時代的新型發展模式,打造出“文化—經濟—城市”聯動發展新格局。
參考文獻:
[1]柯山.運用視覺傳達圖形符號豐富遵義城市品牌內涵[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4,(04):120-124.
[2]黃偉斌.昌吉市品牌形象設計路徑與策略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5,(03):172-173.
[3]李少博.呼倫貝爾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塑造的對策研究[J].藝術教育,2015,(05):103.
[4]趙勤,黃琪.“六色”地域文化元素在江西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塑造中的運用[J].包裝工程,2015,(20):21-25.
[5]王曉丹.符號化的城市印象——探究“視覺符號”與城市品牌形象的關系[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10):39-41.
[6]王衛軍,王靖云.溯“善”尋“美”——以視覺傳達設計構建“善美保定”城市品牌形象[J].文藝爭鳴,2013,(01):290.
[7]王淼.互聯網+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以天柱山風景區視覺形象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1):98-99.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