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克明
[摘 要]作為一個七年級的班主任,面對著一個剛剛組建的班集體,如何讓本班學生的各方面得到積極向上的發展和提高,成為了我深思的問題。為此,我一直在尋求答案。其實,答案就是“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際關系。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要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如果不能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就無法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這樣勢必會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和學生走到一起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可以說是一種緣分。因此,教師有必要和學生建立起真誠的朋友關系,使師生關系和諧化。那教師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關鍵詞]學生;朋友
一、心理溝通,走近學生,了解和尊重學生
首先,所謂心理溝通,即指師生之間在心理上互相容納,即理解對方,接受對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體講,就是學生能理解教師對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指導和幫助,并且化為行動;教師能理解學生言行產生的背景,透析學生言行的真正動機,體諒其具體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師生之間相互接受,將心比心,不曲解對方。一個十分有趣的教育現象是:有的教師溫文爾雅,卻能叫那些頑皮不馴的學生聽話;有的老師批評學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師批評學生卻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這些現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說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師熱愛學生,滿腔熱情地真誠幫助學生,學生理解老師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師的教導,這是一種相互理解的新型師生關糸,體現著心理上的相互溝通。
其次,每個人都需要尊嚴,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學習能力從來都有高低之分,但是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其學習成績的好壞而區別對待,他們需要我們教師一視同仁。尤其在學生犯錯誤時,教師要持寬容態度,不諷刺呵斥,耐心地引導他發現自己的錯誤,鼓勵他改正。我的班上有一名學生自小學時就有抽煙、不服管理等不良習慣,我曾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但效果始終不太理想。經過調查后,我發現該生不善言談,經常獨來獨往,給人一種很冷漠的感覺。針對這種情況,我主動找其進行了面對面的長談,這次我一改以往的高高在上的姿態,把自己放到一個朋友的平等位置,發自肺腑地與他交換想法。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我發現該生并非不善交流,只是平時我們都誤解了他,沒有深入地去了解他。通過這次平等的對話,我全面、客觀地掌握了這名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對他的一些錯誤觀點和不成熟的想法提出了意見,引導他改正,同時也培養了師生間的相互信任。現在,一提到這位學生,大家都說他進步很大。
二、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對自己所要交給學生的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知道如何把知識教給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對教材已經很熟悉,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備好課,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優點,也有不同的薄弱點。教師只有深刻理解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備課充分的情況下,才能在課堂上應對自如。此外,教師站在講臺上,說話聲音一定要洪亮,要保證坐在后排的每一同學也能聽得清清楚楚。因為學生一旦聽不懂,往往會產生厭煩情緒,逐漸使師生關系僵化。這樣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必然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此外,教師板書要字跡工整,主次分明。常言道:“其身正,不令則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教師板書字跡潦草,脈絡混亂,那么學生往往也會這么做。這樣會讓大多數學生心煩,阻礙師生關系和諧化。
三、多換位思考,理解學生
如果教師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那么教師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生,并可以順利解決很多問題。記得有一次上晚自習,有兩個女生,她們是同桌,一直在那里講小話,我暗示了幾次也不聽。為此,我感到很惱火!于是就把她們叫到教室外,接著就是一通呵斥,當時,其中一個女生就哭了,這時,另外一個女生才把原由說了出來。原來這個女生是生理期到了,又不好意思跟我請假,于是才會問她同桌該怎么辦?知道真相后的我感到很自責!原來是我錯怪她了……之后,我專門找這名學生到辦公室,認真、誠懇地向她道歉,對自己的冒失和不問來由的責罵后悔不已;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生活中,無論什么事情都首先要問清楚原由,人與人之間更要互相理解,彼此寬容,師生間也不例外。有問題了,教師不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明白學生行為背后的原因,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讓我驚喜的是,受了委屈的學生不僅從內心深處徹底原諒了我,還被我的誠懇態度所感動,和我成了最好的朋友。克服“自以為是”的武斷思考方式,常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體驗,面對學生的心理狀態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愛的心去關懷他們的成長,主動去贏得學生信賴,敞開心扉,讓他們明白教師對他們無私的關心,這樣班主任就能走進學生的心,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四、善于反思,與學生平等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謂高懸鞭策自警”。其實我在做班主任時內心經常會受到學生的挑戰,曾經有失去自控的時候,,也有過發火發怒,變得暴躁的時候。現在回想起來,這樣做不僅對工作有損無益,有損于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還會加深老師和同學之間的誤會和代溝。我陷入了沉思中,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特別是對待個別行為偏差生,更是好用貫有的思維定勢來判斷和處理問題。我們要用一顆平等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而且,他們也是一個個獨立的人,他們的性格、思想,都有著千差萬別。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當然,世上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所以不能用統一模式、統一方法去改造,而是要因材施教,這樣就需要以朋友的方式走進學生的心靈,用愛的甘泉去滋養學生的情感,學生才會健康成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嚴師出高徒探討[A]. 劉國昌.中國當代教育文集(十二卷)[C]. 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