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靚
摘 要:英語口語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如何通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深化思維、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成為英語口語教學必須完成的中心任務。
關鍵詞: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英語口語教學一直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考試中沒有對口語的安排,使口語教學一直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進一步深入,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全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人們迫切希望能用英語與外界直接交流,互通信息,以及從事各種洽談活動。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出來,學生越來越希望能夠擺脫“啞巴英語”的困境,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也越來越受到英語界人士的廣泛關注。筆者經(jīng)過多年來口語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通過中西文化及語言的差異比較,設計日常口語會話情景,訓練日常口語會話
學生要熟練掌握日常口語會話,就必須掌握范圍廣闊的、基本得當?shù)娜粘S谜Z,以服務于交際的目的。如怎樣表示想與陌生人交談;怎樣表示喜愛與厭惡,贊同與異議;怎樣問路與指路;怎樣發(fā)出與接受邀請;怎樣處理電話;怎樣抱怨與安慰別人;如何購物、求醫(yī)、節(jié)假日或旅游時的交際范圍有哪些等等。這些問或答,與中西文化及語言的差異在哪兒?好多學生不知如何應付。在基礎會話單元教學過程,我針對這一情況首先通過中西方語言差異比較,將學生感到困難的關鍵句列在黑板上,然后將學生分組,自己設計情景,組織會話,并進行反復實踐,使學生對自己使用不當?shù)暮偷氐赖皿w的語言逐步加深印象。然后要求學生用所給的關健句,設計情景,反復實踐,直到嫻熟。
二、通過對日常生活題材討論,逐步提高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
對日常生活題材的討論是訓練學生日語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和課外討論活動,適時引導學生廣泛地對日常生活中的各類題材相互間進行會話,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逐步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擴大了知識面。此類話題涉及鄰里關系、購物、運動與健康、家庭生活、抽煙與疾病、教育與發(fā)展、少年犯罪等等。在討論這樣的題材時,有時是全班一起討論;有時是每組負責討論一個問題,然后面向全班闡述自己的觀點;有時是各小組將各自討論的結果作對比,分析總結異同,并且學生即興發(fā)言,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在討論某一問題時,要求每個發(fā)言者不能只顧自己說自己的,而是要針對前一個人的發(fā)言做出評論,提出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使每位同學都能集中注意力,同學間相互學習和逐步領會駕馭語言的要領,而且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及駕馭語言能力的提高。從而為口語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通過對熱點話題辯論,提高學生口語的思辨能力
提高學生口語的思辨能力是口語教學的最高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作長篇論述的能力。目前,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需要口語輸出時,講的多是零星片語,而形不成有序的邏輯主體。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聯(lián)想與想象這方面的訓練,不知道應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剖析。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在教學中通過循序漸進的形式積極引導學生,對每一個會話題材進行橫向和縱問的分析。如在組織討論“What is happiness?”時,筆者引導學生先做橫向討論,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觀;中學生的幸福觀是什么?大學生的幸福觀是什么?單身漢的幸福觀是什么?年輕夫婦的幸福觀是什么?老年人的幸福觀是什么?知識分子的幸福觀是什么?
再從縱向來講,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具有不同的幸福觀。筆者用自己的例子加以說明,然后鼓勵學生從各自不同的成長階段尋找例子,或從身邊其他人不同的成長階段發(fā)掘例子等。
還可以從逆向講,幸福不應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對幸福的追求中,飽含渴望的過程更為重要。最后再進一步深化討論的主體,得出獲得幸福的關鍵是保持心理平衡,并分析、闡釋這一觀點。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引導和討論,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口語的思辨能力,同時陶冶了情操。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思辨、分析和創(chuàng)新能力,筆者在口語課的后期階段還采用演講、辯論或二者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教學。如對老師布置的題材,要求每位學生選擇不同的主題準備2分鐘,然后上臺做即興演講,演講完畢后,其他學生可以質疑,以此引發(fā)出熱烈的辯論。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又訓練了學生批判性傾聽能力。有時,還采用正反兩方辯論的形式組織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先定好辯論的話題,確定正方與反方,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分析資料,再綜合對比進行辯論。通過辯論,學生不僅知道了如何推理、如何識別與利用不同的資料為自己服務,而且知道了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既提高了語言的運用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敏感性。
總之,英語口語教學不僅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了英語日常口語,了解了語言的文化含義,能使用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語言,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正如大多數(shù)學生在英語口語課結束時所形容的那樣“英語口語課不僅使我們口語流利,也改變了我們的思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