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彩云
【關鍵詞】 幼兒園;大班;歌唱教學;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3—0120—01
幼兒園歌唱教學主要是培養幼兒對歌唱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情感的共鳴和歌唱欲望,引導其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體驗歌唱的樂趣,感受音樂的美好情趣。使歌唱教學更生動有效,這是我們一線教師更應關注的問題,我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優化表演情境,設計有趣的游戲情節
大班幼兒對歌曲的內容、情感的體驗與理解能力逐步增強。對一些簡單的歌曲內容,教師可以巧妙設計有趣的游戲環節,從玩游戲開始逐步加入歌曲,讓幼兒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以及體驗操作,從而積極地參加演唱活動。例如,對于歌曲《秋風秋葉》,教師可扮演秋風,幼兒扮演秋葉,然后讓秋風吹著秋葉忽上忽下,最后秋葉玩累了,大家躺在地上休息。在這種情境化語言的帶動下,幼兒會不斷調節自己的音色和氣息,以此獲得準確表現歌曲內容、富有感染力地表達情感的歌唱方法。通過這種情境化的方式,歌唱活動中的難點能由此得到化解。
二、分解學習難度,輕松理解歌詞內容
有些歌詞內容較為抽象復雜且較長,短時間內讓幼兒完全記住歌詞是歌唱教學的難點。為分解歌曲學習的困難,教師首先應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性質,使幼兒更加關注歌詞的韻律節奏等方面的審美特征,細細品味歌詞的意義;再可將歌詞單獨分離出來,利用兒歌、詩歌和故事形式,借助圖畫或者課件等幫助幼兒理解。等歌詞掌握之后,再可把重點放在曲調與歌詞的關系上,然后不斷地讓幼兒接受挑戰,在經受挑戰的過程中幼兒會慢慢充滿信心地演唱歌曲。
三、強化節奏練習,挖掘有趣的學習形式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圖譜教學法是幼兒學習歌曲的有力支架之一,以形象的圖案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覺器官,在幫助幼兒了解歌曲句式結構、掌握節奏類型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能使教學由難變易、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情緒及學習興趣,讓幼兒自然掌握各種節奏。遇到比較難掌握的地方,教師可加上語言節拍,有目的地運用兒歌訓練幼兒的節奏,或者通過身體伴奏、聲音模仿、演奏樂器的方法引導幼兒表現歌曲的休止、延長、快慢、強弱。適當轉換歌曲節奏不但能再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且也能使演唱風格變得更加豐富、多變。
四、嘗試創編歌詞,發揮獨特的想象能力
幼兒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想象大膽,喜歡從不同角度去探索事物,有時會顯露出獨特的思想。教師可以啟發引導幼兒運用原有知識對歌曲的部分歌詞進行符合邏輯的替換,或者針對歌曲的語言結構創編歌詞,不斷以新的刺激激發幼兒練唱的積極性。這種方式能給幼兒更多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和勇于創造的機會,這無疑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大有好處。
五、豐富歌唱形式,增加幼兒學習興趣
歌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歌曲學會之后,可先讓幼兒逐一熟悉各種形式的名稱、方法,等幼兒基本掌握后,就可以由幼兒自由選擇和設計歌唱的形式玩“小指揮”的游戲,以不同形式展示教學效果。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組織實施自己的設計計劃,培養幼兒的組織能力,教師還應指導他們模仿、學習各種演唱形式的指揮方法。在幼兒自由設計中,難免有不符合本歌曲的演唱形式,教師讓小朋友之間對比,選擇合適的形式。一般說來,一首歌曲可側重一至二種演唱形式,如歌曲《兩只老虎》就可側重輪唱和表演唱,《柳樹姑娘》可側重合唱,《小麻雀》可側重領唱和齊唱,《大饅頭》可用對唱形式等。
六、營造寬松氛圍,享受情感的交流體驗
情緒、情感是整個歌唱活動中的靈魂。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有時幼兒難以體驗,教師在歌唱活動中要加強幼兒與作品間的情感交流,幫助幼兒體驗作品的內涵,掌握歌曲的性質,處理演唱技巧等。如,在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初期,我采用了情景表演與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喚起幼兒內心深處最樸素的美好情感,幼兒被孝順的小烏鴉深深感動,接下來我和幼兒在活動中一起討論“應該怎么唱”、“用什么聲音唱”、“為什么用這種方法唱”,逐漸加深幼兒對歌曲的理解。
平等寬松的環境與氛圍、融洽和諧的師幼關系是歌唱活動的基礎。作為教師還應以飽滿的情緒、自信的面貌感染幼兒,引發幼兒對表演游戲的強烈渴望,讓幼兒學會輕松自主地歌唱。在老師的贊賞與鼓勵下,幼兒將會更加自信、專注、積極地投入到歌唱中。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