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斌
班級是學校工作的一個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組織。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德、智、體、美諸多方面發(fā)展的指導者。班級管理就是千萬百計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生活和班務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級管理能加速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有效地展現(xiàn)學生各方面的潛質(zhì)和才能,為學生發(fā)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讓整個班級正常有效的運轉(zhuǎn)呢?我就持續(xù)二十年來從事的班級管理工作淺談幾點:
一、責任與情感并行,密切師生關系
現(xiàn)在,學校都在提倡“以人為本”;而我卻認為學生管理要“以心為本”。你只有把心掏給學生,學生才可能把心交給你。熱愛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責任心是班主任修養(yǎng)的前提,就像陶行知說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顆草去。”我對學生定位說:“我的價值就是成就你們的價值,是為你們服務的 。”在學習上盡職盡則地幫助他們,在生活上對他們進行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主動問寒問暖。深入學生宿舍中去,深入同學中去,與他們交流。讓他們也確實感到了班主任是為他們好的,不再認為班主任是來管他們的,從而使學生對班主任產(chǎn)生了信任感,有一種向心力,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的自覺性、自制力畢竟有限,盡管有班級量化考核的約束,但學生的行為習慣經(jīng)常出現(xiàn)反復。作為班主任要有責任心,經(jīng)常到班級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有些同學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安排值日小組成員自由組合,組長按任務分好工,誰出現(xiàn)問題就落實到誰,增強了同學的責任心。每天早晨親自到學生宿舍叫同學起床,陪同他們一起跑步做操,提高了他們的自覺性,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不定期11:00以后到宿舍抽查住校生情況,檢查有無上網(wǎng)同學,并對不按時作息的同學嚴加管教;對生病住院的同學,親自帶領班干部前去探望;對于同學遲到、曠課、請假等現(xiàn)象,親自及時地打電話與家長溝通,了解情況;定時給班團干部開會,指導他們的工作;班級開展的活動,親自參加,進一步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強了同學們的參與度;培養(yǎng)可靠的信息員,通過特殊途徑了解班級情況;鼓勵學習優(yōu)秀的同學,在期中、期末考試中進入前十名的同學,給予獎勵;班費(學校活動中班級獎勵的經(jīng)費)的開支做到公開透明,完全處在所有同學的監(jiān)督之下,杜絕了同學對班主任的猜忌,加強了師生互信。
二、架起學生與家長溝通的橋梁
父母對學生的關心和付出是孩子學習上不竭的動力,家庭教育永遠是我們最強有力的伙伴。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主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和溝通,與他們做朋友,取得他們的幫助和支持。但是許多學生認為和父母無話可說,對父母比較冷淡;親情淡薄,無感恩之心。我利用語文課的優(yōu)勢對他們進行親情教育。課文中有一句揚子的話,在兩代人的矛盾中,許多父母的錯,都依然出自于愛——縱使是自以為是的愛。作兒女的要多理解父母,能夠理解、傾聽父母的嘮叨。你的父母不會令人討厭,他們將會給你買單。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家長的養(yǎng)育,感謝老師的付出;時刻懷有感激之情,回報之心,并把這種積極的情感內(nèi)化為學習的動力。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動,在特別的日子里給家長打電話,每學期安排學生給父母寫兩封信,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出來和父母交流。,連同學生的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班級量化成績,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一并裝入信封,以信的形式寄給家長,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許多家長讀后甚至熱淚盈眶,非常感動。回到家中跟父母談心,女生給父母做一頓飯,男生為父母分擔一些農(nóng)活,同學們反映效果很好,父母也非常高興。善待每一個家長,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和指責,報憂不報喜,不要等學生出了問題再找家長。像學生沒有及時到校,要主動聯(lián)系給家長,了解情況;同樣的學生思想、學習等方面進步,都可以與家長及時交流。每學期安排學生給父母寫兩封信,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出來和父母交流。這樣充當起家長與學生溝通都橋梁,既增進了家長對子女的了解,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更促進了他們對于學校工作的支持。
三、加強與科任教師的聯(lián)系與交流
班級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在這個陣地上,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使命神圣、責任重大,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教育目標需要友好的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科任老師與班主任的需要相互理解與支持,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有力保障。有了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理解與支持,就可以使班級管理更加靈活,更加全面,同時還可以彌補一方工作中的不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過一旦科任老師和班主任之間不能形成班級教育合力,教育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我們必須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一件藝術品,精雕細琢,反復揣摩。針對每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出點子、想辦法,大大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因此作為班主任,必須與科任老師加強配合,及時化解學生與任課教師間的矛盾;善于創(chuàng)造機會,加深科任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行之有效的讓學生尊重每一位任課教師,信任每一位任課教師。
四、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要真正公平地愛學生,必須用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把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真正當成人,當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覺的學習主體。同時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立的人格特點和價值,不能幻想用一個截然統(tǒng)一的標去修理個性千差萬別的學生群體。素質(zhì)教育要求我們平等地對待有差異的個性,平等地看待在某些方面發(fā)展程度不同的受教育者。《學記》中也有句名言:教育也,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義是,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長處,恰如其分地表揚,使其對自己對未來都充滿信心。班主任不一定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可以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在其它方面素質(zhì)好,如品德優(yōu)秀、能吃苦耐勞、愿意學有所長,為社會盡心盡力等。因為,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尖端的科技人才,出色的管理干部,能干的政府官員等,更需要大量的平凡的勞動者。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強調(diào)指出:培養(yǎng)同現(xiàn)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shù)以億計的高素質(zhì)的勞動者和數(shù)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fā)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yōu)勢,關系到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全局。所以,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班主任要因勢利導,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個人興趣,培養(yǎng)合格加特長的高素質(zhì)人才。我們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成功欲望,只要教育得法,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也是可以造就的,絕不可因為成績的好壞或其他原因而漠視部分學生或偏愛部分學生。
五、開展豐富多彩活動,促進班級發(fā)展
搞好同學們的團結(jié),提高班級的凝聚力,與班級活動是密不可分的。每學期舉行一次野炊活動,并邀請任課老師一同出行,并且在活動中評出“最佳廚藝獎”、“最佳組合獎”等,這樣不僅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怎進了師生、同學之間的感情。讓同學們利用晚自習前的時間進行教唱歌曲活動,放松他們的心態(tài);開展演講、朗誦、講故事等活動,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上臺表演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開展繪畫、書法、學習筆記、作業(yè)展評等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情緒飽滿,積極性高,讓整個班級呈現(xiàn)一派和諧融洽的氣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理念,一如既往地在班級管理中摸索、探求有效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成人、成材,那么這個班級定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才能亦能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