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翠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東廣州 510006)
河源市連平縣農村小學的籃球課的開展狀況調查①
譚小翠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東廣州 510006)
小學生身體發育引起社會的關注,特別農村學生的身體狀況,體育在教育中有重要作用,籃球為農村體育迎來了發展機會。采用文獻資料、調查法、訪談法,對河源連平小學的籃球課的狀況進行調查,結果得出,連平農村小學的籃球課普及率不高,活動形式單一,缺乏籃球專業教師,籃球課時少。受到應試教育、籃球興趣、籃球技能等因素的影響。
農村小學 籃球教學 開展現狀 影響因素
2011年教育部提出,中小學開始取消籃球作為體質水平達標的測試項目,教育部下的文件,要求學校只是做9月份的體質測試數據,到目前為止,籃球項目的測試仍然沒有籃球項目,但籃球屬于課程的教學范疇[1]。導致小學生籃球開展也影響初中生甚至以后階段的學習和提高,雖然初升高要進行多項的體育加試,體測成績成為升學的重要學分,將籃球納入測試的學校還是十分稀少。大部分農村學校對體育教育的關注十分不足,更嚴重的地方小學都沒有接受正規學習。小學生是發育身體的關鍵期,增強身體的好階段,是一個培養籃球感覺的最好機會和時期[2]。通過了解河源農村小學的籃球課開展情況,了解農村小學的籃球教學質量,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有效開展籃球課提供依據。
本文以連平縣農村小學的籃球活動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小學有36所。
為了研究能夠順利又好地進行展開,前期論文工作是,查閱圖書館的籃球書籍,還有“中國知網”查閱的論文報告,將書籍和文獻都整理。農村籃球的一些教學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并研究了所有的問題,再進行了有效詳細剖析,為撰寫論文做參考。
采訪了學生和教師,再把問卷調查的結果,還有數據進行分析,將所獲得的文字和數據整理。
連平農村的籃球教學的詳細內容傳送給農村小學生,這些教學有理論、技術、游戲[3]。表1是連平縣農村小學的籃球課教學內容,授課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授技術內容上是31%,主要是運球、傳球、投籃等;籃球戰術(10%)主要是傳切配合、突破分球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籃球游戲(30%)在課堂占主導作用,籃球規則講解是19%,籃球比賽的教學很少(10%)。表1的結果說明,授課的內容主要是放在游戲引導上,吸引小學生的籃球興趣,但是技術與戰術的教學十分少,甚至教學內容簡單,不過教學的內容要遵循小學生的興趣。
表1 教學內容的安排情況
籃球的教學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階段,教師進行教學的內容要與學生相符合,那么如何才能把教學內容融入,這就要把教學形式進行改進。從調查的數據顯示,連平縣農村小學的籃球教師的授課形式有四種,采取放養式的“自由學習”的教學方式有44%;其中分組教學的教學形式有24%,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26%,比較先進的分層教學方式有5%。從調查數據,例如“放養式”的自由活動現象占主導地位,連平縣農村小學的教學形式是非常不合理的。
從現實中的訪問調查中發現,體育教師的基本信息,特別是性別、年齡,男教師的比例是85%,女教師的比例是15%,男女教師的比例差距大。連平縣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師年齡按老中青分成三個階段。他們的年齡結構,20~35歲的教師有34%,30~39歲的教師有40%,40~59歲的教師有26%,從數據分析得知,中青年結構的體育教師中“中年”老師占主導地位,年齡的結構比較合理。
教師專業代表教師的專業水平,表2是體育教師專業一覽表,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的比例是8∶2,學校中也有一些非體育專業教師做了體育教師的工作。體育專業教師中的專業比例,其中10%籃球專業,比田徑專業和非體育專業的要少。數據反映缺乏體育專業教師,為應付教學,出現了跨學科的教學方式,將大大影響教學質量。
表2 體育教師專業情況調查(N=56)
從調查的數據顯示,學生獲得籃球知識、技術的途徑,教師講授20%,同伴間學習62.6%,觀看電視或者互聯網視頻52%,家長陪同練習10%,體育書刊35%,其他的途徑10%。說明,農村小學生學習理論和技術的渠道是十分少的,首先教師以講授為主,生怕學生出現受傷情況;其次就是傳授學生技術的時候做個簡單的示范,即使給學生做了糾正,學生未必可以領會,但是電視或者互聯網的NBA比賽更加吸引學生的眼球,反映出教師教學引不起學生興趣,對于體育教師改善教學方法有指導性意義。
從調查的數據顯示,學生掌握籃球技術的統計,學生認為學習的籃球技術容易掌握(21%)、基本掌握(63%)、很難掌握(12%)、無法掌握(4%)。從數據上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個是教師教授的籃球內容與學生喜愛的一致,傳授技術的難度不大。但是,也存在著某些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難度大,因為學生有個體差異,需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例如進行分層學練。
籃球課程在體育課的改革中,面臨挑戰與機遇,要深入理解改革的意義,尋找籃球在連平縣農村小學體育的發展機遇,讓農村、城市孩子一樣可以享受籃球帶來的樂趣。影響連平農村小學?;@球教學的一些因素,包括興趣(30%)、應試教育(50%)、籃球技術(10%)、籃球場地(5%)等,是阻礙開展最多的因素。
體育鍛煉需要充足的時間保證,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小學生的學業壓力十分大,作業“大包袱”始終纏住學生,束縛學生的身心。小學生為追求學業上的高分數,教師增加作業和補課。家長為了孩子成績,向孩子“軟硬兼施”。國家教育部給學生學業減負,要求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發現連平縣農村小學對于升學壓力,家長、教師和學校都把孩子文化成績作為學校的大事,在調查的學校中,小學生普遍反映學習負擔過重,常常把籃球課的時間取代了去上文化課,恐怕只有寒暑假才有時間去鍛煉。
參與籃球活動需要動機,動機的形成需要自覺性。首先是要有深刻的籃球認識,其次就是內在的需要。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顧名思義,喜愛籃球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之中,最后才會有打籃球的欲望。體育運動畢竟在校學生的階段,是從興趣愛好中培養和發展,讓小學生在籃球活動中體驗樂趣,開展愉悅心情體驗,以及活動之后產生滿足感。調查得知30%的小學生都喜歡打籃球,連平縣農村小學在籃球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方法缺乏趣味性,忽略小學生的興趣,這是影響連平縣農村小學學生開展籃球運動的因素。
喜歡鍛煉需要正確的途徑,對小學生而言,要形成課外籃球鍛煉的習慣。教師正確指引和教學使得小學生在籃球技能的掌握上才會更快,農村小學在體育課籃球教學中教學效果與目標存在差距,缺乏評價,難以達到教學要求。小學生在掌握籃球技術上都是憑借感覺進行,這種感覺的技術是不穩定,最后使得他們在比賽中難以發揮,或者體會不到樂趣,使得小學生不愿意參加籃球學習,對開展籃球活動有一定影響。
(1)連平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學歷在本科以上,出現了少數非體育專業教師擔任體育課,有些是體育專業卻不是籃球方向的,體育教師年齡主要是中年為主,教學的經驗豐富,管理上顯得淡定。
(2)籃球教學在連平農村小學開展率不高,安排的籃球課教學時數少,在教學的手段上是鼓噪,教學內容以游戲為主,組織上單一,基本上忽視小學生心理接受力。
(3)影響籃球運動在連平縣農村小學開展的因素是多樣化的,現在的應試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學生的籃球興趣也是一個問題,籃球技能的掌握程度阻礙學生的積極性。
(1)建議大力調動教師創新能力,多創造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挖掘教學潛力,提高執教能力,以及訓練水平。
(2)在觀念上,改變籃球器材充足的觀念,開發符合小學生的器材,挖掘學校資源,改造器材用于籃球教學。
(3)改變小學籃球課堂安排的無序性,以小學生的興趣為目標,使籃球教師能夠參與到課程中,結合學校和學生的目前情況,從而促進籃球教學。
[1]付祥林.籃球運動對青少年的影響[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12(3):58-64.
[2]馬尚奎.河南省農村中學籃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269-272.
[3]吳萍.籃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應從青少年入手[J].遼寧體育科技,1998(4):19.
[4]何斌.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四川體育科學,2005(3):67-69.
G841
A
2095-2813(2017)08(c)-007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072
譚小翠(1963—),女,漢族,廣東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