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蘭
摘要:目的 分析外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為我院隨機選取的80例外科患者,研究時間為2015年2月~2016年12月,研究對象分類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納入40例患者。對照組行常規性護理管理,觀察組在常規性護理管理基礎上行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總結兩組患者最終的管理效果。結果 經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觀察組管理效果更接近預設值,與對照組相比,護理質量指標、護理滿意度、SDS、SAS評分更為理想,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外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可較好提高護理質量、護理舒適度及滿意度,清除各類風險隱患,降低差錯事故發生率,進而維護患者健康,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外科護理管理;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0-0169-02
在外科管理工作中,臨床護理是其中的關鍵內容,也是維護患者健康、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的重要條件,所以做好臨床護理工作至關重要。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外科治療中的護理措施都存在缺陷,不僅影響治療效果,而且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所以如何提高護理管理質量成為臨床護理工作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持續質量改進屬于一種管理學方法,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可較好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風險發生率,進而促進患者的康復。本研究以80例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取得了較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隨機選取的80例外科患者,研究對象分類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納入40例患者。對照組有23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年齡35~57歲,平均年齡(46.0±10.5)歲;觀察組有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年齡34~56歲,平均年齡(45.0±10.3)歲。在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層面,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 行常規性護理管理,采集患者臨床資料,依據患者情況制定出合理的護理方案,加強健康宣教,并實施監督護理質量。待患者出院時,總結護理工作,提出改進意見。
1.2.2觀察組 在常規性護理管理基礎上行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建立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各護理人員擔任組員?;颊呷虢M后,對患者各項資料進行收集,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進行護理工作質量評估,1次/w,對護理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提出解決措施,形成持續的護理質量改進循環,以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
依據《護理管理工作規范》制定出護理質量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基礎護理、病發管理、健康教育、護理操作等內容,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高。統計患者的滿意度,方法為問卷調查法,滿意度分級為滿意、一般、不滿意。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病情、心理狀態、護理環境等內容,共10項,滿意為1分,一般為0.5分,不滿意為0分。若分值≥9分,則為滿意;若7分<分值<9分,則為一般;若分值<6分,則為不滿意。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值越高表明情況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計數資料采?。?)表示,行?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行t檢驗。對比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對比
經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干預,觀察組護理質量更接近預設值,與對照組相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經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干預,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接近預設值,與對照組相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
經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干預,觀察組SAS、SDS評分更接近預設值,與對照組相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主要對外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統計了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SDS、SAS評分。發現對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5.0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且觀察組護理質量、SDS、SA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在外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可較好提高護理質量、護理舒適度及滿意度,清除各類風險隱患,降低差錯事故發生率,進而維護患者健康,應用價值較高。
在外科護理管理工作中,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與患者的預后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只有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清除各類風險隱患,才能更好維護患者健康,所以做好護理工作至關重要[1]。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通過持續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清除護理過程中的隱患,讓患者安心、滿意[2]。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中,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業務能力也會不斷增強,能通過心理疏導、健康教育、注意力轉移等方式來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緩解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進而提高患者的護理配合度[3]。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可減少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出錯現象,提高其綜合素質,讓其能時刻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滿足患者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4]。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的病情,讓患者處于良好的修養環境中,有利于患者的預后[5]。
綜上所述,在外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可起到較好作用,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朱粉芳.持續質量改進在靜脈留置針規范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79-281.
[2]成娟.持續質量改進(CQI)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58):222-223.
[3]孫宏.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模式應用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0):106-107.
[4]吳金香,沈立芳,吳麗紅,等.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神經內科留置尿管感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0):940-941.
[5]朱妙儀.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79-80.編輯/雷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