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姣
摘要:從現在小學低年級練習現狀分析入手,對學生的練習進行了改革,總結出練習設計的幾種策略,以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低年段數學;練習;策略
數學學習離不開練習,練習是學生鞏固學習知識,提高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傳統的數學練習,過分的注重計算,存在著機械性、重復性和懲罰性的特點。學生做這樣的練習,無疑是十分被動的,這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極為不利的,長期如此,學生會背上沉重的負擔,產生“厭學情緒”。不僅浪費了學生許多寶貴的時間,剝奪了學生參與其他活動的時間與精力,導致學生視力下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體重與身高,影響身心健康成長。
基于以上小學低段練習現狀,筆者對小學低段數學練習設計進行一些改革,以學為本,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練習系統,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探索、體驗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數學能力。我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練習設計的策略:
一、從教師方面
1、明確意圖,有效針對。練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鞏固所學,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收集練習題時一定要明確此次練習的意圖,要做到有針對性。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后,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可以先設計一些基礎性的練習,如師生對口令、填口訣、計算、看圖寫算式等類型的題來鞏固基礎。同時還應注意練習的層次性,這樣才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這時可以練習一些發展性練習,提高學生的能力,如根據5的乘法口訣畫出圖、連一連、比較大小等,這樣既讓一般性的學生“吃飽”,又讓優等生“吃好”,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2、避免重復,注重變式。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產生活躍的狀態,引發積極的思維,數學練習的設計要考慮學生們好奇的心理,設計一些新穎、生動有趣的練習。這就提高了練習設計的要求了,練習的設計應追求題型的多樣化和練習方式的多樣化,這樣可以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扎實、學得有趣、學得靈活。把學生抄題、做題的純粹機械動手練習變為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的練習。題型可以是口算練習、筆算練習、應用練習、選擇練習、判斷練習、綜合練習、操作練習、競賽練習、游戲練習等,讓學生既要動手,又要動口,還要動腦。而且在練習時既可以讓學生集體練習,還可以有獨立練習,當然也可以是小組合作練習。[1]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的“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這課時,這位教師開始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做猜數字的游戲來引入新課:教師用撲克牌隨意抽出一張,讓學生猜猜是幾,如老師拿的是7,學生猜的是9。
師:我說一句話,你們再來猜猜。撲克牌上的數比你說的少2。學生會很快地說出是7。
師:你是怎么算的?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這樣地反復練了幾次,學生當時的積極性很高,在練習中知道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的。
這位教師就是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猜數字這個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是多少該用什么方法來計算。
3、注重反饋,激發興趣。新課程改革也非常重視“挖掘課程資源”,課堂上的反饋信息就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反饋信息對教學進行有機調控,從而使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一種和諧、民主的氣氛中得到同步發展。那么,要實現有效反饋,教師就必須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則必須處于主體地位,成為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
反饋要及時、到位。當學生做完練習題時,教師要及時反饋,在反饋時要讓學生多說說自己的想法,而且要讓多位學生說,例如在教學二年級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加減混合時,教師出示圖:(車上原來有67人,到站后下車的25人,上車的有28人。)學生看圖后馬上算出現在車上有70人,這時就要問問學生你怎么知道是70人的,學生肯定會說“原來車上有67人,到站下車25人,就是減掉25,上車28人,就是加上28人,所以列算式67- 25+28=70(人)”像這樣地說肯定有很多學生會說的。學生會說了,說明他已經理解了,掌握了,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述能力。
二、從學生角度
1、認識起點,有效訓練。在練習之前,教師首先要清楚學生的起點,然后再進行有效的訓練,這樣練習的效果才會更好。例如,在教學二年級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筆算后,對于這種筆算學生都能很快地計算了,然后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筆算時,學生們就能很快掌握了,只要讓學生注意個位相加滿“10”要向十位進“1”。接著,讓學生多訓練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筆算的練習,練習的形式多樣些,如改錯題、比較大小、連線題、奪紅旗等不同的形式,
來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2]
2、強化計算,持之以恒。
第一,改變口算的練習形式,使之經常化,從而讓學生在豐富多彩地口算練習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記憶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運算技巧。包括二個方面:一是加強視算練習,可以有看卡片口算、接力算等多種形式。二是要重視聽算訓練,我認為這種“心算”練習對提高短時(瞬時)記憶具有直接的作用。我在教學二年級數學時,班中學生計算時常有像上面所列舉的錯誤,為此采用了“視算加聽算”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通過平時觀察,發覺學生有很大的進步,聽算對的題越來越多,計算錯誤率明顯下降,說明經過訓練,學生的短時(瞬時)記憶有了一定的提高。
第二,鼓勵低年級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自主探索應當成為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我們應抓住知識上的聯系,鼓勵學生積極思維,自主嘗試,大膽探究計算方法,提倡學生有多樣化的算法,有所創新,從中鍛煉學生的數學運算思維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和總結一些運算技巧,并加以靈活運用,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實踐證明,我們的研究打破傳統的練習格局,更新教師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師素質是確實有效的。我們的研究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解放了我們的學生,用我們設計的練習題代替了大量重復、機械的作業,減負增效,學生能真正主動、積極、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華.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優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2] 高蕾. 淺談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4,(S1):460.
[3] 張蓉. 淺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策略[J]. 成功(教育),2011,(06):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