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沙沙
摘要:在網絡全民化的校園文化氛圍下,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者,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歷史使命。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微博、微信等媒體的出現,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只有抓住信息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機遇,找到應對新形勢下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戰,才能更好地發揮輔導員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在各行各業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前社會技術發展潮流引入網絡技術,利用互聯網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并且近幾年大學生應用網絡的范圍不斷擴大,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潮流。高校輔導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應該重視網絡技術的應用,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一、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狀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有效解決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是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基數大,輔導員工作任務重。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幾年高校學生數量迅速增加,但是輔導員配備卻十分不足,使得輔導員的工作任務量不斷擴大,需要管理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經過調查顯示,很多高校的輔導員平均學生人數達到了200 人左右。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加輔導員需要承擔的責任也在不斷增加,工作負擔越來越繁重。這種學生多輔導員少的反差大大增加了輔導員的工作難度,使得輔導員沒有足夠的精力去與每個學生進行及時溝通,影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欠缺時效性和針對性。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少主動與輔導員溝通,不愿意與輔導員主動進行思想交流。據調查顯示,某高校 982 人中,只有 10%的學生愿意主動與輔導員進行思想溝通,而大多數學生都對此比較抗拒。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制度的內容比較死板,思想教育工作僅僅表現在形式上,學生對這種思想教育表現出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而且通過這種思想教育并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發展實際狀況,為學生解決困難和問題,所以學生不僅不能對輔導員產生信賴感,還會失去對輔導員的依賴和信任。
二、高校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媒介被稱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具有低成本、不限時、無國界、交互性、針對性等特點。但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在充分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和毒害。輔導員是高校學生一線工作者,如何加強輔導員自身學習,發揮自身優勢,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網絡的快速發展給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戰。網絡是巨大的信息庫,也是一個信息垃圾場。大學生在上網時表現出來的好奇心強、鑒別力弱、可塑性大的特點,往往使其喪失是非善惡的判斷力,以致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錯位、逐漸墮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時,教育者所能壟斷的信息資源減少,其權威逐漸削弱。而網絡的互動性和平等性激發著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他們不再輕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輸,更愿意在平等互動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這些使傳統的單向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沖擊。
三、在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中網絡發揮的作用
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直接引導者,輔導員和學生的溝通水平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網絡時代下,如何提高輔導員和學生溝通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如溝通方式上,有面對面溝通,也有非見面溝通,包括博客、論壇、電話、短信和 QQ 等方式。輔導員還可以利用心理網站建立學生心情檔案,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個性化溝通。在溝通過程中,輔導員要以學生為中心,注意溝通的雙向性。
1、即時通訊工具。目前比較常見的即時通訊工具有QQ、MSN、飛信,以及近兩年興起的微信、微博等。輔導員可以通過學生簽名了解學生動態,尤其要關注那些比較內向且不主動溝通的學生。另外,輔導員可以建立班級QQ 群,可以通過QQ 向班級群里任何一個學生發起對話,做到單獨交流;也可以在群聊里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讓沒有遇到問題的學生在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能迎刃而解;更為重要的是,輔導員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談話,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做好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論壇(BBS)。論壇是一種交互性強、內容豐富而及時的Internet 電子信息服務系統。用戶可以在站點上下載軟件、發布信息、討論交流等。輔導員要多多關注學生中間的熱門論壇,這樣可以及時了解學生關注的話題,掌握學生對社會熱點的態度等,從而有利于輔導員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
3、網站、博客。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輔導員博客作為一種網絡文化現象正在崛起。與傳統日志相比,輔導員通過博客回復的方式收集學生對班級的意見或者建議,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動態,從而增加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同時通過撰寫自己的生活感悟或者對生活事件的心里話,讓學生更加了解輔導員,產生師生認同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輔導員創建博客的過程對于自身也是一種學習和提升。在網絡時代,如果能借助網絡的平等性、透明性、廣泛性、互動性等優勢,積極建設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網絡平臺,就可以彌補常規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對千頭萬緒的事務性工作進行梳理、公開。總之,網絡不僅能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更能提升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譜寫新樂章。
四、結語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輔導員是高校一線學生工作者,應加強自身學習,發揮自身優勢,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無論網絡帶來的是機遇還是挑戰,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規律,是推動思想政治教。
參考文獻
[1] 史仁民. 高校輔導員專業發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 劉亞斌. 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