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要:國家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改革,給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帶來新的課程目標,強調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學生數學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熟練的應用。本文針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現代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國的實踐應用,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起來,旨在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和提高數學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老師習慣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滯后的教育方法無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正視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加強對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促進其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利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目的在于從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性意識,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自主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完善的過程,通過學生多維數學思維和創新思維的不斷積累,慢慢學會自主獲取知識,讓學生們能夠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形成完整的數學解題思路,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米和米以內長度單位的換算》一課時,教師先對米和米以內的計量單位進行簡介,然后讓學生自主觀察教師內的物體哪些可以用這些計量單位來表示,學生自主探索,課桌用米來計量,鉛筆用厘米來計量,教學用尺可以用分米來計量,并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給予總結。在習題的訓練中,讓學生自主去發掘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并嘗試能夠自己克服難點,通過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掌握解題方法。最后,教師要著重把課時難點不同單位數相加減、單位不相鄰兩個數的換算進行講解,有部分同學肯定也會發現,老師所講的難點也是自己的難點問題,通過教師的講解,加深對難點問題的理解。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不斷發掘自己數學學習和數學理解的薄弱點,并能有重點的進行學習,慢慢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二、利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增加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實踐和理解
小學生好奇心較強,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些特點,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增加課堂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通過對實踐活動的自主操作和總結,實現學生對于課堂學習內容更深入的掌握,并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中關于三角形的相關教學內容時,需要通過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機構特點和組成規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準備一些長短不同的塑料作為教學活動用具,首先給學生演示一下怎樣能夠利用塑料管來組成三角形,再讓學生進行自我實踐,通過實踐會發現有的小朋友能夠利用三根塑料管來組成三角形,而有些學生卻不可以,讓學生們相互觀察這些塑料管之間存在什么不同,答案無疑是長度不同,引導學生去總結為什么有的同學不能組成三角形,因為他們的塑料管中有一條塑料管的長度太長了,所以無法組成三角形,進而為學生們歸納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一定小于第三邊。
三、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動畫視頻引入到小學的教學環節中,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動下形成良好的學習過程。
比如教師在進行乘法口訣的教學內容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便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乘法口訣表的閱讀,進而進行熟能生巧的背誦,有些學習便會由于死記硬背的方式而抵觸課堂學習,難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中的相關動畫視頻,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再在教學總結環節中對動畫視頻內容進行整合教育,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數學知識學習,加深了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有效降低了教師的課堂教學難度。
四、結語
教師要對教學改革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學習,并將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促進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理念的培養,形成互動交流式的學習過程,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實踐和應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綜合學習水平的提高,迎合教學改革的教學目標要求,實現素質教育的本質和宗旨。
參考文獻
[1] 汪勝奎.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3):179-180.
[2] 劉春嫻.基于新課改背景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4):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