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成
摘要:人本原則就是要求生活化教學方案的制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信息化素質的養成。同時,教師在教學評價環節,要多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減少一味的批評指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等積極情感。
關鍵詞:信息技術;生活化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生活化教學的設計原則
基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以技術操作為重點的學科特征,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設計,更好地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價值和應用價值,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生活化教學要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1、開放性原則。所謂開放性的設計原則,即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打破教材的限制,對于同一問題的解決,不要一味開展標準化的教學,而是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信息技術手段來解決現實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拓寬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2、價值性原則。該原則要求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方案時,一定要選擇有價值的教學素材,這樣才能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同時,增強生活化教學的針對性,加快學生信息化素養的養成,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3、難易適中原則。對于初中生而言,信息化素質的基礎比較薄弱,對于很多抽象化、復雜化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在理解和應用方面還存在能力上的不足,所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時,一定要難易適中,既不能過于簡單,讓學生失去探究樂趣,又不能因為難度過大而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1、善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常識。初中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積累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其實已經遇到了很多信息技術學科方面的知識,形成了對個別信息技術知識的感性認識,這其實已經為學生理解和學好某些信息技術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講到某些信息技術知識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常識來加深對信息技術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學習,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障礙,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技術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信息技術主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難題,讓信息技術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服務。例如,在“計算機系統及其工作原理”的教學中,很多同學一開始可能對計算機軟件、硬件的理解和區分并不完善,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早就有該方面的生活常識和經驗,所以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托,開展更加深入的教學,如在計算機硬件系統教學環節,可以從學生已知的鼠標、U盤、鍵盤、顯示器等常見硬件設備入手,延伸到CPU、內存、硬盤等計算機內部的硬件設備,這樣會在第一時間消除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陌生知識的心理距離,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掃除學習障礙。
2、善于發掘生活中的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開展教學外,還要善于發掘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只要是有利于教學和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生活教育素材都可以充實到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來。一方面,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這是因為現在的網絡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又能夠實現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聯系,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素材和學習空間。另一方面,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吃、穿、住、行、學、用、玩等生活環節出發,多搜集那些集知識性、生活性、應用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生活化教學資源,這樣可以盡快營造出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抽象的理論知識更加具體化,便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在“多媒體與多媒體作品”的教學中,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可能會讓學生覺得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但是如果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積極引入生活中的視頻、聲頻、Flash動畫等趣味化的多媒體作品,開展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生活化教學,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運用生活中的實物進行教學,加強實物的觀察與操作。初中生活潑好動,思維方式比較直觀、活躍,但是理性思維的發展還相對滯后,所以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要多利用實物教具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在抽象概念與客觀實物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系,又能更好地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可謂一舉多得。例如,對于CUP、內存、主板、聲卡、顯卡、網卡等,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地進行文字描述或圖片展示,學生在下次看到實物時可能還是區分不了,教師只有多進行實物教學,并闡述各個硬件的功能和識別技巧,才能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
4、善于組織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形式。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形式下,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和書面考試形式等傳統因素的影響,教師多是機械性地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或者脫離實際陷入“題海”教學的弊端,這樣會導致信息技術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很多學生甚至因此喪失了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組織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形式,使復雜的、深奧的、抽象的、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簡單化、通俗化、具體化、生動化,對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形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增強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對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提高大有裨益。例如,在“文件的建立、復制、查找、刪除”等內容的教學中,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先引入生活中文件夾的概念,看現實生活中文件夾是怎樣進行有效管理的,然后再延伸到“我的電腦”與文件夾、文件管理相關的知識,這樣可以讓信息技術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
三、結語
總之,生活化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是新課程理念得以貫徹和落實的必然選擇,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對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主動貼近初中生的現實生活和多樣性的學習需求,多創設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學生信息化素質的養成與提升。
參考文獻
[1] 石其樂.《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改革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8(06):74-76.
[2] 黃成,郭學品.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整合策略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0(10):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