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行政權是一種公權力,其行使可能侵犯公民之合法權益。行政法是一種保護公民權、規范行政權之法律,為深入貫徹落實行政法之立法宗旨,保障公民之合法權益,防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制定行政程序法是我國行政法歷史發展之必然趨勢,而行政程序法之基本原則是行政程序法中最為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內容,合理確立行政程序法之基本原則無疑將為我國行政程序法之制定發揮至關重要之指導作用。
關鍵詞 行政程序 基本原則 公平正義
作者簡介:陳姣姣,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2015級法律(法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法學、訴訟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242
現代社會,我們每個公民從搖籃到墳墓,無時無刻不在與各種行政主體打交道。近年來,我們每個人與行政主體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時所享有的行政權是一種公權力,具有強制性,相對人必須服從行政機關之管理,所以,生活中行政主體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之現象頻發。為了保障公民之合法權益,防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我國制定行政程序法是歷史發展之必然趨勢。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是制定行政程序法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本文擬就我國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之研究現狀做出綜述,以請教于大家。
一、 行政程序之內涵
我國學者之間對行政程序概念之爭議較大。其中,最具代表性之觀點應屬應松年教授和張樹義教授,他們認為,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時所應遵循之方式、步驟。我認為,行政程序是行政主體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必須遵守的一系列規則,它是動態與靜態之結合體,表明行政主體應按照法律規定之方式積極行使職權,是約束行政主體依法行政之一大法寶。行政法學界對行政程序法之價值理念已經有了比較統一之認識,學者們普遍認為公正與效率是行政程序法之兩大核心目標。行政主體遵守法定程序,既可以促進行政主體依法行政,進一步接近公平正義,又可促使行政主體及時完成行政目標,提高行政效率,及時為相對人及社會公眾分憂解難,達到行政主體與社會公眾之良性互動。
二、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之研究現狀及內容
(一)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之研究現狀
目前,在中國知網上輸入“行政程序基本原則”一詞可搜到相關文獻資料共計百余篇,其中,代表性資料主要有:應松年教授2009年出版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及2004年出版的《當代中國行政法》;郭道暉教授2002年出版的《中國行政法律制度》;胡建淼、章建生教授2008年出版的《論行政程序立法與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姜明安教授的《行政程序立法及其基本原則》;應松年、陳建福教授的《澳大利亞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及其對中國立法的啟示》;楊海坤教授的《關于中國行政程序法典化的討論》;鄭六一的《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探析》;劉東亮的《論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沈福俊、鄒榮教授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郭道暉教授的《中國行政法律制度》;陳伯禮、潘麗霞、徐信貴教授2001年出版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許崇德、皮純協教授1991年出版的《新中國行政法學研究綜述》;楊海坤教授的《中國行政法基礎理論》;方世榮、石佑啟教授2005年出版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王學輝教授2008年出版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董茂云、朱淑娣教授2005年出版的《行政法學》等。
(二)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之內容
行政程序法立法應遵循的原則有很多,如公正原則、公開原則、比例原則、效率原則、誠信原則等等,但并非所有原則均可作為行政程序法之基本原則。應松年教授在其《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書中曾談到,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有兩個,即行政公正、行政公開原則;張樹義教授在其《行政法學》一書中談到,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四,即民主參與原則、公正原則、公開原則、效率原則。以下將對我國學者之相關意見作出探討。
1.行政公正原則
公正是我國法治國家建設之首要目標。張樹義教授認為,公正原則是指行政程序要符合自然正義之要求,要盡量排除各種可能造成不平等和偏見之因素。行政權力的享有者首先應當保持中立,行政機關應在聽取相對人意見之基礎上作出決定,行政機關之活動應該遵循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則,行政程序之設置還應該符合比例原則。
應松年教授認為,行政公正原則是確保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之過程及結果可以被一般社會大眾理解所應遵循之基本前提,包括行政行為之正當性、橫平性和說理性等。
2.行政公開原則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群眾滿意之根本。張樹義教授認為,行政公開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將與公民有關的各種信息及行政權運行之過程和結果及時向相對人和社會大眾公開,以保障公眾之知情權,并保障公民與政府之間的有效溝通。知情權作為憲法規定之公民基本權利,是公民參與公民社會治理之基本前提,是公民制約行政主體行使權力之根本基礎。行政公開并不意味著行政主體之一切事項均需公開,公開的同時也要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在法定情況下行政主體應不予公開。僅是行政主體在作不利于行政相對人之決定時,必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理由,聽取相對人之陳述、申辯。因此,行政公開除可有效保障公民知情權外,還可加強公民與行政主體之溝通交流,進一步增進雙方之良性互動,也可達到防止行政權濫用之效果。
應松年教授亦認為,行政公開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之過程中,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等不允許公開之事項外,必須及時向相對人及社會公開與行政主體行使職權有關之事項,包括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之依據、過程及結果。
3.效率原則
張樹義教授認為,效率原則是指行政程序之設置要經濟、簡便,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之時代需求,行政主體應該以最少的投入管理和服務相對人,并獲取最大的效益。endprint
胡建淼教授則認為效率是行政權之生命,提高行政效率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實現行政權維護社會秩序功能之必要前提。但是,提高行政效率并不意味著可以損害相對人及社會公眾之合法權益,行政主體應在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之基礎上提高行政效率。
4.參與原則
張樹義教授認為,參與原則是公民憲法基本權利——知情權之基本體現,也是我國人民主權國家性質之必然要求。此原則是指行政權的運行過程中需要公民的有效參與,行政主體要為公民參與與自己有關之行政決定事項提供程序上之保障。我國公民對相關行政活動享有知情權,公民對相關事項有表達意見的權利,行政主體作出相關行政決定時應當聽取相對人的意見,保證公共決策之民主性。
胡建淼教授則認為參與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不利于當事人合法權益之行政決定前,必須給予當事人向有關行政主體充分表達意見之機會,否則,此種情況下作出的行政決定應當是無效的。
沈福俊教授認為行政參與原則是指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行政主體在作出相關行政行為之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為行政相對人及相關人提供參與行政行為之各種機會,確保相對人及相關人實現程序權益,主要體現在相對人享有申請權,獲得通知權和陳述、申辯、質證權三大權利。
5.比例原則
陳伯禮、潘麗霞、徐信貴等教授認為比例原則是行政程序法應有之義,此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之過程中,應當既要保證行政目標之實現,又要保護相對人及社會大眾之合法權益。該原則對行政主體行政權力運作的廣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實現行使行政權之目的與手段之間尋求平衡。行政主體在實現行政目標之過程中,如果遇到可能對行政相對人之合法權益造成不利影響之情況,應當合理尋求二者兼顧之最佳結合點,盡量將此種對相對人之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當今時代條件下,公正原則必然要求行政主體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合理傾聽群眾訴求,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所以,我認為應松年教授之觀點較為合理,行政程序法之基本原則應主要包括兩大內容,即行政公正和行政公開原則,相對人參與、民主、效率、比例原則、誠信等內容是公正原則之應有之義,理應涵蓋在行政公正原則的范圍之中。
三、現代行政程序之功能
我認為,現代行政程序對我國法治國家之發展主要有三大方面之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行政行為之可接受性程度
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但當今社會條件下,公民與行政主體之間缺乏直接溝通之渠道。現代行政程序則可促使公民有效參與整個行政權之行使過程,公民的有效參與可促進普通公眾與行政主體之有效溝通,達到二者之良性互動,進而化解矛盾,提高行政行為之可接受性程度。
(二)有利于和諧社會之構建
如今,我國正處在社會矛盾多發期,現代社會條件下,普通公眾與行政主體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張,是我國主要矛盾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之直接體現。我國和諧社會目標之實現不能僅僅依靠強制力,而要依靠全體公民之努力。現代行政程序的實施則能有效化解行政主體與普通公眾之矛盾,實現各種沖突之平衡。
(三)可確保行政實體法實施,并展示其自身之獨立價值
行政程序對行政實體法來說具有工具性價值,即行政程序之實現可促進行政實體法之實施。但我們也應明確,程序正義本身有著無與倫比之價值,可彰顯相對人及社會公眾在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所發揮之至關重要之作用。
目前,理論界多數學者對行政程序之意義已經有了比較統一之認識,但理論轉化為現實尚需時日,2003年8月27日,我國通過了《行政許可法》,這部法律用29個條文規定了行政許可之實施程序,而且這部法律參考了諸多國外先進之行政程序法立法例,為我國《行政程序法》之出臺起到了良好之鋪墊作用,在此謹期待著我國《行政程序法》之出臺!自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被載入憲法以來,我國社會各界一直關注著法治之進程,行政程序法作為與每個公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部分,更是受到社會各界之廣泛關注。在建立服務型政府的今天,行政主體不僅需完成行政目標,還需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行政效率,增強人民群眾之幸福感。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的確定無疑是行政立法之一大重要前提,亦將是我國法治社會建立過程中的重要進步。孟子曾說:“徒善不足以從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在我國法治國家高速發展之時代背景下,行政程序法呼之欲出,但我想,一方面,我們在著重完善立法,制定相關法律之同時,更應該注重傳播法治思想,讓更多行政主體樹立法治思維,切實做到依法辦事,切實做到為人民服務;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注重提升公民參與意識,充分發揮每一位普通公民在公民社會治理過程中之偉大歷史作用!
參考文獻:
[1]應松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2]中國行政法學精粹2003年卷.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胡建淼.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陳晉勝、彭云業.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法律出版社.2006.
[5]黃德林、夏云嬌.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6]沈福俊、鄒榮.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7]應松年.當代中國行政法.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
[8]郭道暉.中國行政法律制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