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燕
摘要文化建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文化是國家、民族、單位、個人的靈魂。校園文化是校園精氣神的體現,也是歷史、人文的體現,更是發展潛力和發展方式的體現。校園文化建設的動力在創新,成效在在創新,生命力在創新。本文論述了校園文化建設思維創新、內容創新、載體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創新的作用和途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 思想政治建設 創新
校園文化建設是思想政治建設的有效載體,更是學校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持續發展的根本。校園文化建設關鍵在創新。要以思維創新為基礎,以內容創新為根本,以載體創新為關鍵,以方法創新為靈魂,以制度創新為保障,努力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水平。
一、要強化思維創新這個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
思路決定出路,思維決定行為。辦好任何事情,其基礎和前提是思維。校園文化建設要有新思維,才有新出路和新起色。要用戰略思維謀劃校園文化。要站在世界的高度思考校園文化。要把國內外校園文化的精華為我所用。要用創新思維謀劃校園文化。時移世易,不能用老眼光審視校園文化,要把校園文化與時代特征相結合。要用辯證思維謀劃校園文化。要把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于校園文化建設,要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審視校園文化。要用法治思維謀劃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要在法律范圍內推進。要用底線思維謀劃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活動一定要遵守道德底線、法律底線和正能量底線。要通過思維方式的創新推進校園文化的創新。要用思維創新開啟校園文化建設新思路,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新發展,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新境界。
二、要強化內容創新這個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校園文化要成為推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促進和推動力量。校園文化建設內容要符合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校園文化建設要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和根本目標。要讓“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核。校園文化建設以學生為中心。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健康成長、快樂成長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推進學生智商、情商雙提升。要強化綜合素質的提升活動。通過綜合能力的培育,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演講能力、操作能力、耐壓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實干能力。
三、要強化載體創新這個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
要以活動為載體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要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文娛活動參與度要達到100%。要運用好拓展訓練這個良好載體,要用循序漸進的難度、強度開展拓展訓練。要通過拓展訓練提升學生意志力、向心力、凝聚力。要開展走出去系列活動。要通過走出校園,觀賞、體驗、感悟中國和世界的自然文化、社會文化、歷史文化和人類文明。要開展競技文化活動。要通過各種知識競賽、技能競賽、特長競賽、體育競賽,弘揚奧運精神。要通過開展紅色旅游活動,弘揚長征精神。要開展奉獻活動。要通過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弱勢群體等愛心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要開展吃苦耐勞系列體驗活動。在艱苦生活的體驗中,不斷提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要強化方法創新這個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
校園文化的方法是千變萬化的。要充分運用感化的方法。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要運用生動的場景和故事感化人;要運用典型案例感染人。要運用好激勵的方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要多運用表揚的方法,激勵、獎勵的方法,少用批評教訓的方法。要運用關心人、理解人、支持人、尊重人的方法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運用因人而異的方法,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方法。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華和特長的平臺。要運用好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法。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效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持久的漫長的活動歷程中潛移默化,要在持久的感染感化中見成效。
五、要強化制度創新這個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
要建立校園文化的領導機制。學校黨政工青婦、學生會、各個支部要切實擔負起校園文化的領導責任。要建立校園文化的責任制。要實現校園文化領導責任制和層次責任制。要建立校園文化激勵機制。要把物質激勵和精神鼓勵結合起來。要建立校園文化投入機制。學校要安排充裕的校園文化建設經費,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各項活動所需經費開支。要建立校園文化創新機制。校園文化活動要在繼承發展創新中推進,要用創新提升活力,用創新提升實效,用創新提升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