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良德
摘要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改革,呈現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為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國企違法違紀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群眾對此反響強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和諧,阻礙經濟的發展。怎樣使國有企業更好發揮主力軍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企業 黨風建設 反腐倡廉工作 問題 建議
一、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是觀念缺位,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領導人員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政治意識較為缺乏,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為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是黨群部門的事,與企業發展關系不大,一旦發生違法違紀案件也只是“陣痛”,過后依然。片面強調企業效益優先,一切以經營業績為指標,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游離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邊緣,形成“兩層皮”現象,甚至停滯不前。
二是制度執行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企業在開展反腐倡廉工作過程中,結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完備的規章制度,但有制度不執行的情況還是非常普遍,制度規范運行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制度不執行或打折執行,管理不到位,有章不循是導致違法亂紀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是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到位。黨建工作缺乏具體的組織規劃與督促指導,對反腐倡廉建設精神實質領悟不深不透,關于企業開展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應該抓什么、怎么抓的思路不清晰,對具體目標要求、任務重點把握不準確,從而影響執行效果。往往是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工作照抄照搬,缺乏更深入、更實質的舉措,工作難以打開局面。
四是攻堅乏力,改革創新不到位。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需要通過制度創新不斷注入生機和活力,而這一點卻常常被忽略。企業滿足于完成“規定動作”,對“自選動作”興致不高,具體舉措上始終停留在形式層面,對企業改革發展也未能起到預期的積極作用。
五是企業紀檢力量薄弱,管理監督難到位。企業人財物管理頭緒多、任務重、風險大,但監督工作十分薄弱,紀檢工作有心無力,職工數量多,管理人員、管理崗位無法及時監督到位,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任務十分艱巨繁重,“三集五大”改革后,紀檢人員少,沒有專職的紀檢部門,與地方黨委政府的要求不夠一致,人員配備遠遠達不到要求,工作中顧此失彼,疲于應付,全心全意開展紀檢工作難上加難。
二、對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議
強化思想觀念,解決認識不到位的問題。要促使企業領導人員充分認識到國有企業的根本性質,把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作為“一崗雙責”的考核內容,特別是主要領導人必須十分重視紀檢監察工作,把反腐倡廉建設融入生產、經營、服務的全過程,融入各個關鍵環節。
理順體制機制,解決責任不到位的問題。一是完善企業管理體制。針對當前國有企業“多頭管理”的格局,堅持“權利、責任、義務”相統一和“管資產、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理順企業隸屬和管理關系,明確監管主體。二是健全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機制。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紀檢監察部門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其他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三是落實企業內部監管責任。實行紀檢、監察、審計合署辦公,構建“三位一體”的監督模式,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部門作用,實現各監督部門的優勢互補。
明確任務重點,解決措施不到位的問題。一是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企業領導人員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督促企業領導人員嚴格落實廉潔從業“七項要求”,規范企業領導人員薪酬管理制度和職務消費行為。二是以“三重一大”事項為重點,構建科學的權利制衡機制。結合企業改革,促進企業由“一把手”體制向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轉變,形成集權有度、分權有法的權利制衡機制。逐步探索建立“三重一大”決策調研論證制度、決策公開公示制度、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決策事項效能監察制度等保障性制度機制。三是以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為重點,切實提高企業的自我糾錯能力。加強企業效能監察工作,加大企業自辦違紀違法案件力度,重點查處危害國有資產安全、失職瀆職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職工參與關聯交易損害出資人利益、侵害職工群眾利益,以及違反“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廉潔從業“七項要求”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件。嚴肅查處工程建設、物資采購等方面的商業賄賂案件。加強對典型案件的剖析,查找制度漏洞,有針對性地完善監管制度。
整合各方資源,解決監督檢查不到位的問題。一是要立足企業自身,在明晰監督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加強內部監督。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審計部門隊伍建設,提供必要的人員、經費和工作設備保障,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升監督隊伍的政策能力、業務能力和辦案能力。二是要發揮相關職能部門作用,加強對企業的外部監督。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重要抓手,組織相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對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進行日常檢查、業務指導,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三是要通過進一步完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發揮職工代表大會和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積極作用,深化廠務公開,保障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四是要面向社會組建專業監督隊伍。聘請工作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突出的職工代表或群眾,以設立社會監督員的形式,填補因企業自身監督力量薄弱而造成的監督“盲區”。
找準著力點,解決改革創新不到位的問題。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是企業改革發展、深入推進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不竭源泉。然而,脫離實際的創新始終是缺乏生命力的創新,缺乏實質內容的形式始終是毫無意義的擺設。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之所以要求改革創新,是寄希望于用新的辦法更好地推進各項工作,以達到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健康運轉的目標。因此,必須立足于解決具體問題,結合企業實際,找準工作著力點,突破固有思維定式,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求新求變,形成工作的特色和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