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融創與萬達,演繹現代版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譚浩俊
融創中國7月11日早間公告披露收購萬達資產的細節。融創房地產與大連萬達商業訂立框架協議,收購萬達商業下屬13個文化旅游項目公司91%權益及76家城市酒店100%權益,代價為人民幣295.75億元和335.9526億元,合計631.7026億元。據公告,13個文旅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5897萬平方米,其中自持面積約為924萬平方米,可售面積為4973萬平方米。76家酒店總建筑面積約為324.9萬平方米,總房間22920個。
顯然,面積只是確定單價的基本指標。單價高低,只與交易雙方有關。倒是收購資金的來源,很值得關注。因為,按照早一天媒體披露的消息,融創收購萬達資產是用的自有資金,而融創賬上則有900多億貨幣資金。但是,從融創公告披露的情況來看,似乎并不像此前所說的那樣,全部用的是自有資金。按照公告,在轉讓款支付方面,第四筆295億元的轉讓款,為萬達先通過指定銀行向融創方面發放296億元為期三年的貸款,隨后融創再予以支付。
這也意味著,融創收購萬達文旅資產的295億元資金,是萬達提供的,也可稱之為萬達借錢給融創收購自己,此舉到底是說明融創沒錢呢,還是萬達并沒有遭受資金困擾,抑或是有更深的內涵、更多外人所不知的內幕?應當說,雙方能夠做出這樣的決策,一定是經過反復商量和權衡的,并非一時心血來潮。我們甚至可以懷疑,是不是兩個難兄難弟結成同盟,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資金困局,并借此來提振投資者信心。因為,孫宏斌此前曾經破產過,融創目前的資產負債率也達到了120%以上,而萬達則在不久前出現過股債集體“跳水”的現象。也就是說,兩家目前的境況都不是十分的好,盡管現在正是炎熱夏天,也只能抱團取暖。

此時此刻,不禁讓我想到了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杜十娘為了從良,也曾將自己積攢的銀兩給李甲,幫助其籌集錢財贖自己。但是,膽小的李甲,卻在將杜十娘贖出后的途中,經不起一位富家子弟千金銀兩的誘惑,將杜十娘轉賣給了富家子弟。悲憤之下,杜十娘打開百寶箱,怒斥奸人和負心漢,抱箱投江而死。
孫宏斌的性格,顯然不是李甲所能比,融創這些年來的擴張步伐,也是一般企業所做不到的。但是,高負債率留下的隱患,也使融創很有可能成為現代版的李甲。就象賈躍亭一樣,真的愿意將樂視網等優質資產賣給融創嗎?沒有辦法。如果有一天,融創也遇到了樂視這樣的現象,誰能保證孫宏斌不會把今天收購的萬達資產轉賣給“富家子弟”。到時候,萬達可能一定不會有杜十娘那樣的勇氣。
對杜十娘來說,并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而讓李甲贖她出去,而是為了從良,是想過有尊嚴的生活。所以,她愿意將自己的銀兩給李甲,也愿意帶著自己的百寶箱與李甲一起去過正常人的生活。但是,她看錯人了。那么,萬達是為了什么借錢給融創買自己呢?如果是為了上市需要,這樣做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吧?試想一下,把自己轉型升級的主要資產賣給融創,投資者會怎么看萬達。即便是以股代債,這樣做也顯得太沒有骨氣、太沒有一家大型企業的氣魄。更何況,融創并不是最好的買家,融創本身的風險就很大。
或許這意味著,萬達的此次買賣,很有可能與杜十娘一樣,無法達到“從良”的目的。296億借款帶來的資產負債率下降,實質是一個泡沫,如果以這樣的資產負債表上市,有關方面是應當好好審查一下的。同時,這筆資金是否存在風險,也是值得考量的問題。融創與萬達之間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交易,有沒有什么私下約定和承諾,都可能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地方。不然,萬達不需要以這樣的方式去賣自己。要知道,讓一個資產負債率超過120%的企業去收購資產負債率只有70%多的企業的資產,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行為。
種種跡象表明,融創和萬達的此次收購,極有可能是一出由雙方經過反復商量和權衡以后導演的戲。一方面,萬達通過借錢給融創收購自己,既能達到降低資產負債率的目的,也能解融創的資金困局,讓融創能夠只要支付335億元就能獲得萬達631億元的資產,那么,融創獲得這些資產以后,資產負債率也能下降。同時,還能用這些資產進一步融資。如果整合到融創中國之中,還能獲得巨額無代價資金,從而有效改善融創的資產負債結構;另一方面,萬達轉讓掉這些資產以后,獲得了融創的335億資金,也能有效緩解自身的資金困局,降低資產負債率。更重要的,可以加快上市步伐。一旦上市成功,并獲得巨額資金,萬達的資產負債結構也會大大改善,資金困局完全破解。只是,很有可能給股市增加了許多泡沫。
杜十娘因為李甲的不地道,最終與百寶箱一起沉入江中了。但是,萬達不需要,萬達可能有股市保護自己,有股民為其買單。而融創,也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任何道義責任,也可以最終讓股民為其買單。如此結果,當然是雙方最希望看到的,也是雙方努力追求的。對投資者來說,則要小心為上。現代杜十娘與李甲,要比過去的厲害多了,故事情節也要更加曲折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