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增
設立雄安新區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加快天津經濟發展
◎ 李文增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為何河北雄安新區一設立就具有那么高的地位,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國內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國家級新區,如何與之相適應,在進一步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天津定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發展。
國家級新區最早是中國于90年代初期設立的一種新開發開放與改革的大城市區。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從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到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區震撼登場。至此,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中國國家級新區總數達到19個。
眾多國家級新區都在不同程度地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何河北雄安新區一橫空出世就被列入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筆者認為既有河北雄安新區的特殊情況,也有上述一些國家級新區在新世紀新階段發揮作用不足的問題。
從雄安新區的特殊情況來看:一是有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與北京、天津距離均只有100多公里,而且是內陸地區。作為中央頂層設計要將其打造成為區別于沿海開放城市的內陸地區增長極的樣板。
二是雄安新區是萬畝平疇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且開發程度較低、人口密度也相對較低,發展空間充裕(遠期規劃達2000多平方公里,比深圳和浦東要大,和天津濱海新區差不多),以三縣中人口最多的安新縣為例,其44萬人生活在738平方公里的縣域范圍內,每平方公里不到600人,而北京核心區每平方公里超過2.3萬人。此外雄安新區三縣工業多為輕工制造業,為環境保護和新區產業規劃建設奠定了相對有利的條件。在開發程度低的一馬平川大平原上進行開發,有利于未來的規劃發展。將有可能超越深圳和上海浦東的城市規劃水平。
三是水資源比較豐富。華北地區普遍缺水,但三縣不僅有豐富的地熱水、優質的礦泉水,還有華北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
四是雄安新區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是在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來規劃建設的。與此同時還會承接經濟中心城市天津的輻射和帶動,還會采取較深圳和浦東更加創新的國家級新區和全新城市發展模式。未來必能形成強大的后發優勢。因此,雄安新區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國家級新區,是其他任何城市都無法替代的。
從一些國家級新區在新世紀新階段發揮作用不足的情況來看。其一般都局限于某一特定方面的改革開放試驗,綜合性和影響力均不夠強。均不具備深圳和浦東那樣的全國性增長極之地位。
此外,一些新區在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時,已有一段時間和一定程度的發展,經濟基數已經相對較大,增長極的綜合帶動力和影響力相對不夠大。例如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是以國發〔2006〕 20號文的頒布為標志,距天津濱海新區的最初成立已有十余年的時間。天津濱海新區最初建立于1994年,當時天津提出了用十年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其重要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占天津全市的40%左右。也就是說此時濱海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要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了2005年末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已占到天津全市的40%,盡管在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之后獲得了一些政策支持,對天津濱海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作用的發揮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但終究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經濟基數已經較大,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加快增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其帶動力和影響力較上個世紀8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建立時和90年代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時相對較弱。
除此之外,還有如下一些重要原因:一是京津雙城競爭大于合作的負面影響。即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尚未形成時期的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京津雙城競爭大于合作的負面影響,制約了濱海新區經濟增長極作用的充分發揮。例如在金融市場建設方面的競爭就較為突出。國函〔2008〕26號文,《國務院關于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明確提出:“積極支持在天津濱海新區設立全國性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積極支持在天津濱海新區設立全國統一、依法治理、有效監管和規范運作的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北京還是以“新三板”的形式,率先建立了具有全國性證券第三板市場性質的中關村代辦轉讓系統。最終由于北京的強勢,使天津在全國性第三板市場的建設中處于弱勢地位。
二是從主觀上來看,當時天津的某些主要領導存在嚴重的腐敗問題,導致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過程中既有“內傷”,又有“外傷”,從而沒能發揮好區域增長極應有的作用。
從“內傷”來看,主要是“圈子文化”。從“外傷”來看,主要是管理體制機制問題導致管理不善,最終出現“8.12”大爆炸這個重大事件,不僅給濱海新區的建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給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區域經濟增長極的地位自然會被弱化。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戰略頒布之后,確實對天津濱海新區產生過一些震動。客觀地說,雖然濱海新區目前已經不再擁有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服務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三增長極的地位,但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之后,濱海新區進一步開發開放也確實發揮了一定程度的區域經濟發展排頭兵的作用,并取得了進一步的集聚發展。因此,從現階段來看它比剛起步的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擁有相對較強的走出去發展的經濟實力。但雄安新區建立之后,必然會得到中央和全國其他地方的支持,從中央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確定的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來看也決定了雄安新區未來必然會獲得驚人的迅速發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逐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雄安新區獲得迅速發展后必然會對濱海新區乃至天津全市形成強強聯合的發展態勢,將會比過去強弱聯合擁有更多的發展資源和發展空間。因此,這是濱海新區面臨雄安新區建立之后最大的發展機遇。
從歷史來看,雄安新區三縣圍一水的白洋淀與天津的海河,還有剪不斷的關聯。歷史上,白洋淀從北、西、南三面接納白溝引河、萍河、瀑河、唐河、漕河、府河、孝義河、潴龍河等9條河流,史稱“九河入淀”;白洋淀的水,從淀區東面經大清河、趙王新河匯入海河。兩地之間借助水域資源繁榮和發展了航運和貿易經濟。
到了近代,鐵路運輸興起,逐漸取代水運,成為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總之,府河、白洋淀、大清河、東淀、海河,南北運河,這些河流曾經相互連通,在京津冀的歷史版圖上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經濟、人文畫卷。歷史上,京津冀的相互連通,水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今天,高鐵、高速公路替代了當年四通八達的水運,現代化、城市化的步伐不可阻擋,包括雄安新區和濱海新區這兩個國家級新區在內的京津冀發展,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統領下,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限制,樹立一盤棋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必然能解決發展的新問題,對濱海新區乃至天津的進一步加快發展無疑是機遇大于挑戰。
3.1 擁有實力較強的先進制造業
自從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被定位為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特別是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形成“一基地三區”的天津定位之后,經過努力和發展,已形成了有一定集聚規模和數量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不僅如此,還擁有了包括以“一區二十一園”為主體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擁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產學研用結合的,集創新研發、孵化轉化、產業化于一體的產業公共技術平臺,產業創新聯盟,中外合作研發中心,國家級研發機構及產業化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擁有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等先進制造創新支撐體系。
3.2 擁有優越區位和較強實力的港口交通運輸業
天津濱海新區位于京津冀城市帶和環渤海灣城市帶的交匯點,也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和亞歐大陸橋橋頭堡;擁有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天津港,具有“三北”遼闊的輻射空間;濱海新區還地處東北亞中心,也是中國和蒙古共和國簽約的出海口岸,還是哈薩克斯坦等內陸國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是區域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橋梁。目前天津港作為中國北方第一大港,世界第四大港,年吞吐量超過5億噸。是國內唯一同時擁有三條鐵路通往歐洲陸橋的港口,且運距短。此外,天津還擁有門戶樞紐的航空港,良好的集疏運體系;通達能力較強的公路網;良好的國際航運服務功能等優勢條件。這就成為天津今后進一步加快經濟建設和發揮京津冀等區域經濟發展排頭兵作用的另一個重要支撐。
3.3 擁有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的歷史積淀和現實基礎
天津除了歷史上是中國北方的金融中心,還有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之后,天津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先行先試取得的新的創新成果積淀,諸如以濱海新區為核心的天津融資租賃業,已占到全國1/3的市場份額。
3.4 擁有先行先試高度開放的天津自貿區之重要載體
天津擁有改革開放先行區賴以充分發揮作用的重要載體天津自貿區。面向京津冀和東北亞的天津自貿區是中國北方地區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園區,依托天津海空港,與京津冀和“一帶一路”戰略疊加運行,不僅能促使天津濱海新區更好更快地有效發揮融入中韓自貿區戰略的作用,而且能帶動天津乃至京津冀地區的經濟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并作為促進京津冀連接東北亞和國內中西部地區乃至中西亞和歐洲的交匯點之引擎的作用將會更加凸顯。
4.1 將天津較強實力的先進制造業適度向雄安新區延伸發展
雄安新區剛剛建立,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雖然作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會得到不少北京的產業來此集聚發展,但在此過程中,作為國家曾經大力支持并在先進制造業已得到集聚發展的天津,也理應實施反哺雄安新區先進制造業的建設。可以天津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的延伸形式進行拓展。既可有力地支持雄安新區先進制造業的集聚發展,也可形成雄安新區與濱海新區先進制造業的一體化發展,是一舉兩得或多得。

4.2 發揮天津港口交通運輸業對雄安新區建設的支持作用
雄安新區作為非常重要的國家級新區未來的發展必然帶來極大的物流,并且作為內陸地區,其在未來的對外開放發展中,必然會借助對外出海口,天津港作為中國北方第一大港,且是距離雄安新區最近的港口,可從戰略高度盡早謀劃,在雄安新區的適當地方設置無水港,并借助其優勢逐步發揮對雄安新區建設的港口交通運輸支持作用,并在此過程中使天津自身得到進一步加快發展。
4.3 發揮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對雄安新區建設的金融支撐作用
雄安新區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之后,除了可獲得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以及一些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之外,作為天津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應該發揮促進雄安新區建設排頭兵的作用。可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發揮天津金融控股集團的作用。即泰達國際控股集團作為天津金融控股集團已建立并運行多年,目前已控股渤海銀行、天津銀行、渤海證券、北國投、恒安保險和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等多家金融機構,當前要將其作為天津地方金融業的旗艦,在搞好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上,將旗下的各法人金融機構的資源和業務進行有機整合,以聯合艦隊的形式向雄安新區建設方面進軍,促進雄安新區建設。在此過程中,還可逐步增強天津地方金融業的集約化發展和對外拓展能力。
二是發揮天津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的作用。不僅要發揮對雄安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帶動作用,而且要發揮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對雄安新區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還可將近期籌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在做好充分準備后向雄安新區進軍,在促進雄安新區建設的過程中逐步擴大影響并得到發展壯大。
三是要發揮以濱海新區為核心的天津融資租賃業的作用。融資租賃業不僅能支持城市和區域的先進實體企業的經濟發展,而且能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帶動作用。以濱海新區為核心的天津融資租賃業的規模那么大,完全可以發揮促進雄安新區建設的重要排頭兵作用。不僅如此,天津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走出去發揮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還能形成良好的“倒逼”機制,促進中央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對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進而促進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的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快發展。
4.4 發揮天津自貿區對雄安新區建設的開放促進作用
雄安新區未來的加快發展也離不開對外開放,從國內改革開放的實踐來看,對外開放是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而自貿區是國內開放度最大的區域,雄安新區建立之初,乃至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尚不具備建立自貿區的條件,因此,促進雄安新區加快對外開放的重要途徑,就是將天津自貿區的體制機制,如天津自貿區的行政審批制度,金融科技創新制度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向雄安新區復制推廣,不僅如此,還可謀劃設計逐步在雄安新區設立符合雄安新區開放發展情況的天津自貿區的雄安片區,以此增強雄安新區內生的開放發展活力。
應該指出的是,為了促進雄安新區建設,中央已在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方面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政策,例如在中央的支持下,北京鼓勵北京的企業遷入雄安新區,稅收由河北和北京分享。這實際上也給包括天津在內的天津企業向雄安新區拓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共享經濟政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