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平 龍淑珍
【摘 要】本文針對以往急救護理學課程中理論課教學以講授法為主、實訓課以單項操作技能練習為主等問題,提出改變傳統教學思路,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理論課采用體驗式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參與式教學法、翻轉課堂等,實訓課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綜合模擬實訓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急救護理能力。
【關鍵詞】急救護理學 教學方法 急救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C-0155-03
急救護理學是研究各類急性病、急性創傷、慢性疾病急性發作及危重病人的搶救與護理的一門學科。隨著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急救護理學的發展水平及人們對急救護理的要求逐步提高。國內不同層次的醫學院校均將急救護理學列為主干課程或必修課程。
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急救護理學課程共36學時,其中理論課30學時、實訓課6學時。理論課教學內容包括:院前急救、急診科及ICU設置與管理、ICU監測技術、心肺腦復蘇、急性消化道出血、休克、理化因素損傷、急性中毒、災害、常用救護技能。實訓課教學內容包括:心肺復蘇術及考核、心電監護儀、簡易呼吸球囊及除顫儀的使用。我們通過改革急救護理學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論課教學方法
傳統的急救護理學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傳授輕參與”,較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
(一)體驗式教學法。將體驗式學習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強調真實場景體驗與教學互動。例如,急診科及重癥監護病房的設置與管理、急診科護理工作流程等教學內容,可安排學生到急診科或重癥監護病房,現場觀摩各功能分區、監護設備、治療設備及院內急救護理工作流程,在真實的臨床工作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與呆板的課堂講授或圖片展示相比,體驗式教學使學習變得真實、生動,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者陳聰芬在醫院急診科開展急救流程教學,周田田等開展的災難救護技能培訓等體驗式教學均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任務驅動教學法(Task Based Learning,TBL)。PBL教學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PBL及TBL的思路基本一致。在學習ICU監測技術、心肺腦復蘇、急性消化道出血、休克、急性中毒等章節時,為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點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重點設置相關問題,比如“如何對休克患者進行補液”“如何對消化道出血患者開展飲食控制的健康教育”“如何判斷患者是否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中毒程度”等;學生需要在課前查閱文獻資料,觀看操作視頻,分小組進行討論如何解決問題;課堂上,由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再總結點評,解答問題,從而完成學習任務。眾多學者在急救護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用PBL教學法及TBL教學法,認為PBL及TBL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培養臨床思維、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不足之處是: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需要花較多時間來查閱文獻資料,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要求較高,組織課堂教學難度大、課堂時長難以控制。
(三)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通過運用典型的臨床案例,組織和引導學生從臨床角度開展思考和討論,將需要學習的知識點自然地融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例如,完成心肺腦復蘇章節的學習后,預先設置一個院外心搏驟停患者的案例,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應該如何開展現場救護—院內救護—ICU救護,既能將本章節、多個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CBL教學法在多個臨床學科包括急救護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能有效縮短理論與臨床實際的距離。CBL教學法幾乎適用于所有臨床疾病的教學,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編寫符合教學要求的臨床案例,學生必須具備較好的專業基礎知識,并且課前能主動學習,否則學生無法有效參與教學過程中的討論環節并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四)直觀演示法。通過在課堂上展示設備、物品或進行示范性教學,學生獲得直觀的感性認識。例如學習電除顫術時,教師可在課堂上展示解除顫儀的結構,演示除顫術的操作步驟;講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及護理時,可現場展示三腔二囊管的結構及使用方法、護理步驟。通過現場觀看實物及操作示范,將抽象的概念和內容具體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優于觀看圖片或視頻。
(五)參與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實現教與學的緊密結合。教師選取難度適中的教學內容比如“氣管插管患者的護理”“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毒物清除”等,作為教學任務布置給學生,由學生分工合作,對教學內容開展討論,查閱資料,進行課堂設計,制作課件,課堂上對教學內容進行講授和操作演示。參與式教學法通過鼓勵學生全程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教學過程中的樂趣,改變了學生作為被動的“知識容器”的角色,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六)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通過對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進行重新規劃的新型教學模式。我們將中暑、溺水、觸電、災害等理論知識難度不高的教學內容應用翻轉課堂教學。通過應用BB平臺,教師于授課前一周將教學PPT及教學視頻上傳,并提出思考問題如“發生地震如何逃生?”“火災現場如何自救?”等。學生自習后完成學習筆記,分組討論問題并形成結論,并于課前將討論結果反饋給教師。課堂上,教師聽取每個小組的總結發言,并針對小組的討論結果結合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次課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補充講解。翻轉課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但需要教師與學生在課前花較多時間進行學習和準備,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與總結能力,因此選取的教學內容不宜難度太大。
二、實訓課教學方法
傳統的實踐課教學是以單項技能的分散訓練為主,“演示—練習—指導”的教學程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急救反應能力、溝通能力、多項操作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及建立團隊協作精神。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急救護理學實訓課教學方法如下。
(一)情景模擬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是一種將角色扮演、情景教學和對話練習融為一體的仿真模擬演習教學法,可增強學生的角色體驗和責任感,使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提高。我們設置了某些模擬場景,例如一氧化碳中毒導致患者心搏驟停、車禍導致前臂骨折、食物誤入氣管導致窒息等場景,提前一周通知學生分組討論應對方案。學生在課堂上分別扮演患者和醫護人員,在模擬現場開展救護。由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把控,并對模擬救護過程進行點評指導。情景模擬教學法可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要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水平、應急能力及醫患溝通能力,縮短學生從學校到臨床護理工作的適應期。同時,新的教學模式也使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了提升。情景模擬教學法目前也廣泛應用于醫院的急救技能培訓,不僅能使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系統結合起來,還有助于提高護士的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二)綜合模擬實訓。綜合模擬訓練是綜合運用醫學基礎和專業知識、技能,在模擬臨床實際工作場景中,對綜合模擬人實施臨床護理的實踐教學方法。校內護生往往對單一的理論及實踐技能掌握較好,而缺乏將多項知識與技能整合的能力。為了讓學生對院前急救、院內急救及重癥監護的操作技能進行綜合練習,我們設置了一例在院外發生觸電并發心室顫動的病例,學生需要協助患者脫離電源,實施現場徒手心肺復蘇,在轉運途中實施監護,到達醫院后繼續實施院內心肺復蘇、電除顫術、氣管插管輔助通氣、開放靜脈通道給予復蘇藥物、低溫療法腦復蘇等救護措施。學生在熟練掌握了單項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通過綜合模擬實訓,按照急救護理工作流程對多項操作技能進行鞏固和靈活運用。甚至可將急救護理學融合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等多門課程開展綜合模擬實訓,培養護生的臨床護理綜合能力。實訓過程中使用的綜合模擬人,可根據教學需求設置多種臨床急癥模擬病例供學生開展急救護理訓練,有效解決護生在校內或到醫院見習時難以接觸到或難以再現的多種臨床典型病例。
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及終結性評價。我們充分運用Blackboard電子教育平臺、微信、QQ等信息化途徑,開展網絡考勤、在線討論、課后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在線測驗等教學活動,同時獲得本門課程教學的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包括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考核評價。課程結束后,由教務處發放調查問卷,從教學方法、課堂氣氛、課件制作、師生互動、作業布置、教學效果等方面了解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滿意度。自2015年開展急救護理學教學改革以來,2014級、2015級護理專業學生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及教學滿意度均高于2012、2013級。P值均小于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實施教學改革前后教學效果對比情況表
項 目 教改前
(n=2451)(x±s,分) 教改后
(n=2433)(x±s,分) t P
理論考試成績 73.6±10.2 81.3±11.4 -2.356 0.020
操作考試成績 82.2±8.1 89.5±8.9 -5.607 0.000
教學滿意度 86.3±12.4 91.5±9.5 3.722 0.000
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臨床護理工作崗位對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豐富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以融合急救護理學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為主線,以提高職業素養為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師由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專業知識與技能扎實,具備社會人文知識,具備組織、管理、創新、協作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聰芬.情景體驗式教學法在急診科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4)
[2]寧靜靜,王永紅.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
[3]李占宣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數據庫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0(12)
[4]胡大杰.CBL 與 PBL 結合教學法在急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
[5]陳旺盛.急救護理學理論教學應用PBL教學模式的研究[J].吉林醫學,2014(3)
[6]張劍青,劉鵬飛,張巧芬.情境與案例教學法在急危重癥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6)
[7]蘇玉娥.基于參與式方法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8]繆金萍,王正才,徐玉芳.參與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10A)
[9]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10]薛光輝.淺析場景模擬教學法的護理教學實踐[J].管理學家,2012(18)
[11]周艷云.急救護理學教學中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及評價[J].人人健康,2016(14)
[12]許瑞,王艷波,李芳,等.急救情境模擬演練及競賽活動在急救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
[13]郎紅娟,何乾峰,張娜.情景模擬聯合LBL教學法用于臨床急救護理教學人員培訓[J].護理教育,2015(12)
[14]江智霞,曾慧,趙遠連,等.《急危重癥護理學》綜合性實驗教學模式構建[J].護理研究,2011(7)
[15]樸龍范.ECS綜合模擬人在急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14(3)
【基金項目】廣西衛生廳課題“以臨床為導向對急救護理學課程改革的探討”(Z2014021)
【作者簡介】薛麗平(1963— ),男,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系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外科學,急救醫學;龍淑珍,女,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