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道
為維護金融穩定、強化風險管理能力,完善風險監測手段,提高對風險監測的前瞻性、可預測性、有效性,本文對9家平涼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運用資金缺口法進行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一)流動性覆蓋率滿足監管要求,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
2017年3月底,9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覆蓋率最低為107.46%,最高為313.81%,平均為195.49%,滿足監管要求的100%水平,表明各金融機構有足夠的優質資產來滿足未來30日的流動性需求。
(二)撥備覆蓋率總體較高,抵御風險能力較強
2017年3月底,9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實際計提貸款損失準備13.89億元,整體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為335.50%,較上月增加8.96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50.33%,較上月增加0.50個百分點。分機構看,靈臺縣農商行撥備覆蓋率最低,為151.95%,靜寧農商行撥備覆蓋率最高,為422.33%,各金融機構撥備覆蓋率均高于100%的監管要求。
(三)流動性比例、存貸比下降,流動性略有趨緊
平涼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比例為61.57%,較年初下降1.10個百分點;存貸比為80.36%,較年初下降1.38個百分點,說明流動性略有趨緊,從監管要求來看,各機構的流動性比例均高于25%,存貸比率均高于75%,滿足監管要求。
(四)涇川國開村鎮銀行核心負債依存度偏低,存款穩定性較差
全市核心負債依存度平均為72.92%,同比下降3.42%。分機構看,四家法人機構的核心負債依存度同比增加,五家法人機構的核心負債依存度同比下降,其中涇川國開村鎮銀行的核心負債依存度為56.18%,低于監管所要求得60%,說明存款穩定性較差。
二、風險因子識別及權重確定
(一)風險因子設別
這9家金融機構經營模式為傳統銀行信貸模式,資產主要以貸款為主,負債主要以存款為主,以2017年3月數據來看,貸款占資產總額的70.30%,存款占負債總額的87.00%。所以,存貸款的變化對資金的來源和去向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流動性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們將風險因子確定為:存款、正常貸款。
(二)風險因子權重確定
1.存款流失。將月存款平均減幅作為輕度沖擊值,將月存款最大減幅作為重度沖擊值,輕度和重度沖擊值平均值作為中度沖擊值。以2017年3月底存款余額為基期數據進行測算。
2.貸款增加。用月環比極大值代表樣本期曾出現過的貸款增速極大值,用月環比極小值代表樣本期月貸款增幅至少能達到的水平,每個年度月增速環比中的平均值代表了樣本期月貸款增速最大值的平均水平,以此來確定情景假設中貸款增速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最后通過測算上限值和下限值,以及結合機構自身壓力測試中的情景假設值來確定風險因子的風險權重。
3.權重確定。從輕度、中度和重度三個方面來確定,其中平涼農商銀行、華亭農商銀行、靈臺農商銀行、莊浪農商銀行、涇川農商銀行、靜寧農商銀行、崇信農商銀行、涇川國開村鎮銀行、靜寧成紀村鎮銀行的輕度權重分別為2.95、2.38、3.09、2.42、3.12、2.41、2.41、17.59、13.41,中度權重分別為4.48、2.95、7.61、3.20、6.15、4.40、3.14、27.70、24.63,重度權重分別為6.01、3.52、12.13、3.98、9.18、6.40、3.88、37.80、35.85。
三、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
主要分為兩輪進行,第一輪測算測試時間段的到期資金缺口,第二輪測算存在到期資金缺口,即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資金救助渠道能否有效填補到期資金缺口。在第一輪測算到期資金缺口后,假如在輕度、中度和重度任何情景下,到期資金缺口存在任何一種持續出現正值即持續出現缺口的情況,則進行第二輪壓力測試,否則,無需進行第二輪測試。
(一)第一輪壓力測試
第一輪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以2017年3月底數據為基期數據,測算未來7月1日至7日、8至15日、16至30日、31至60日和61日至90日的到期資金缺口。測試結果為,靈臺農商銀行、莊浪農商銀行、涇川農商銀行、涇川國開村鎮銀行、靜寧成紀村鎮銀行存在嚴重的資金缺口,平涼農商銀行、華亭農商銀行、靜寧農商銀行、崇信農商銀行存在中度的資金缺口。
(二)第二輪壓力測試
根據第一輪測試結果,在實施資金救濟的情況下,涇川國開村鎮銀行無流動性風險,靈臺農商銀行、涇川農商銀行、涇川國開村鎮銀行、靜寧成紀村鎮銀行存在嚴重的資金缺口,平涼農商銀行、華亭農商銀行仍存在中度的流動性風險,而莊浪農商銀行存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
(三)結果分析
各金融機構均滿足撥備覆蓋率和流動性比率的標準,雖然目前放開了金融機構的存貸比,但平涼市9家金融機構中,除涇川國開村鎮銀行的存貸比小于75%外,其余的8家機構均大于75%,對以存貸業務為主的農村金融機構而言,存貸比過高是導致流動性資金缺口擴大的主要原因,流動性缺口的不斷增加使得流動性風險逐漸顯現。
四、政策建議
一是針對存貸比過高的問題,監管單位應將盡快開展流動性風險狀況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進一步加強流動性風險監測管理;二是各金融機構要保持高度警惕,要做好季節性、周期性存貸款預測,防止貸款和存款的劇烈變動;三是各金融機構要及時應對可能的流動性風險,對于流動性異常情況要盡快向當地監管部門和上級機構匯報,防止擠兌發生;四是各金融機構應避免授信過度集中和攬存過度集中,防止大額提取存款和貸款違約后使,流動性突然吃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