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融資擔保公司投資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進行分析與探索,融資擔保公司在保持擔保主業為核心的前提下,適度開展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的自有資本金投資,將有利于提高其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
【關鍵詞】融資擔保 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
一、融資擔保公司目前的發展狀況
(一)融資擔保公司業務開展依賴于銀行,利潤空間較低
融資擔保自出現以來已經歷二十多年的發展時間了,但其發展經營狀況并不理想。由于融資擔保公司通過增信等方式幫助融資方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這種特殊的社會融資渠道性質決定了其業務開展往往依賴于銀行等金融機構。而銀行自有資本金雄厚,業務范圍很廣,融資擔保公司與其合作,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為降低自身風險,作為業務主動方的銀行在業務開展之前就已經要求融資擔保公司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證金,與追求高利潤的銀行合作,融資擔保公司的利潤空間被壓縮的很低很低。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融資擔保公司的發展面臨著很大的困境與挑戰。
(二)融資擔保公司放大倍數小、擔保費率低
一方面大多數融資擔保公司的擔保業務只能帶來很少的收入,利潤空間微薄。另一方面,雖然融資擔保公司的放大倍數最大可以為10倍,但幾乎沒有公司能夠真正利用10倍的杠桿倍數,多數融資擔保公司的放大倍數多在2~5倍左右,甚至部分融資擔保公司的放大倍數不足2倍。而融資擔保公司的擔保費率一般不超過2%,這樣算起來,實收資本1億元的融資擔保公司,按照兩倍的放大倍數,其一年的擔保收入僅為400萬左右,在扣除其他的成本,其利潤幾乎不剩多少了。在這種獲利極低的狀況下,很多融資擔保公司的處境很不好,因此,融資擔保公司已經不能僅僅依靠擔保收入維持正常經營了。
(三)融資擔保公司經營范圍和投資范圍有限
根據有關規定,融資擔保公司不得從事的活動有: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受托發放貸款、受托投資以及省金融辦規定不得從事的其他活動。根據規定,融資擔保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限于國債、金融債券及大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信用等級較高的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以及不存在利益沖突且總額不高于凈資產20%的其他投資。融資擔保公司自有資金投資范圍僅限于規定的四類,且均為固定收益類的金融產品,而固定收益類的金融產品收益率很低,已經不能滿足融資擔保公司的發展需要。
在目前擔保行業運營風險加大、放大倍數偏小、擔保費率持續走低的形勢下,不超過2%的擔保費完全不足以維持一家融資擔保公司的正常運營。我們知道,融資擔保公司的收入來自于三個方面:擔保業務收入、評審及咨詢收入、利息收入及自有資金投資收入。可見,利息收入可以彌補擔保收入的不足,是融資擔保公司維持正常經營的另一個收益來源。而有關規定對自有資金投資范圍作了限制,使得融資擔保公司不可能有高的利息收入。而要獲得較高的利息收入,僅依靠固定收益類的金融產品是不夠的,需要政策層面適度放開范圍,擴大至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的金融產品,比如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的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
二、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現狀
(一)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占據市場主流
近年來高風險的股票市場讓許多人都選擇主動回避,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已占據理財市場主流位置。有些短期、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市場銷售量非常大,不少產品還出現排隊搶購的現象。經過調研統計,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等銀行在售理財產品中,有大約60%以上為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已占據市場主流。
(二)銀監會對理財產品的監管更加全面
中國銀監會為規范銀行理財產品,陸續出臺了2013年8號文、2014年35號文、2017年6號文等文件,對理財產品設計、開發、銷售等方面進行規范和限制,關注銀行風險,更關注投資者保護,例如2017年6號文專門提到加強金融消費者的保護,要求銀行充分披露產品信息和揭示風險。金融信息時代,更多地信息披露出來,再加上政策上的傾斜,使投資者在理財業務中的弱勢地位大大改善。
三、投資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與問題
(一)銀行理財產品設計復雜,很難評估其真正的風險程度
銀行一般設有專業的部門,依據市場的需求并考慮市場已有的理財產品來設計開發新的理財產品,設計理財產品往往涉及外匯、證券以及貸款等業務方面的知識,往往很專業,而投資者往往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投資時很難評估其真正的風險程度。
(二)銀行理財產品合同條款大多不利于投資者
銀行理財產品合同往往都是標準文本,合同的條款都是由專門的法律顧問設計的,沒有應對突發金融事件的例外條款和止損條款,投資者往往無法選擇,也無權提前終止理財,當發生突發不利事件時,投資者只能被動蒙受損失。
(三)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人員往往過于強調高預期收益
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為了完成指標任務,面對有投資需求的客戶時往往夸大其詞,過分強調高預期收益,以吸引投資者,而對產品風險的提示不足。投資者看重預期投資收益,也甚少關注合同中的風險提示。
四、投資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的建議
投資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首先還是要衡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后選擇合適的產品,選擇產品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
(一)產品的預期收益和風險狀況
預期收益率只是一個估計值,不是最終的收益率,看預期收益率主要依據理財產品合同而非銀行銷售人員的口頭宣傳。合同中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揭示要重視,風險程度是否超出自身的預期承受能力。
(二)產品結構和贖回條件
了解理財產品的掛鉤標的,有的理財產品掛鉤債券基金,有的理財產品掛鉤滬深指數,理財產品掛鉤標的的市場波動較劇烈的話,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會波動比較大。在投資前要進行評估,以避免大的風險。另外還要了解贖回條件,有些不允許提前贖回,若提前贖回會支付贖回費用甚至可能虧損本金。
(三)產品期限
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期限有長有短,短的有幾十天的,長的有一年以上的。產品期限較長一方面風險較高,另一方面占用資本金,影響流動性。融資擔保公司投資非保本理財產品建議先以短期的試水。
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是風險最高的,即既不保證收益,更不保證本金,但同樣高風險帶來的是高收益,其收益也是最高的。如果未來金融監管政策放開,允許融資擔保公司做此類投資,融資擔保公司還是要保證擔保主業為核心的基礎上,衡量公司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后選擇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的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合理運用自有資本金,以提高融資擔保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杜婷婷.我國融資擔保業的市場表現、改革進程及發展模式思考[J].信用擔保,2016.
[2]吳曉冀.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經營問題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新金融,2014.
[3]楊萌茵.我國融資擔保行業的發展困境及解決途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4]銀監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管理辦法.2011.
作者簡介:孫春青(1984-),女,山東濰坊,濰坊市再擔保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會計師,中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