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作為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板塊,其發展對于整個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中小企業自身具有規模小,資金不足,抗風險能力差等特點,在金融危機中,較大型企業會受到更多的壓力,承擔更多的風險。作為整個中小企業的核心,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直接決定了企業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也決定了企業在特殊的經濟形勢下能否正常應對。為了讓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在經濟危機中存活下來,并且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對企業的財務工作進行重新的規劃和統籌,進行創新,以此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 中小企業 財務管理
作為維持企業管理體系正常運轉的決定性環節,財務管理是否高效、是否高質是檢驗整個高校管理體系的重要標準。而如何將財務管理工作做好,對其進行創新,讓整個財務管理工作變得更為科學合理,效率更高,失誤更少成為了財務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在經濟危機這種特殊的環境中,如何讓中小企業這一特殊群體在未知中尋求發展,在發展中突破創新,成為了許多中小企業自我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
一、金融危機時代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抗風險能力弱
經融危機對于整個市場環境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其本身因為規模小,資金有限,抗風險能較差,在這種特殊環境中,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1]。尤其是在財務管理上,許多矛盾都開始顯現,不僅在投資上,資金的規劃,財務目標、資金流向等方面面對許多風險,還在稅收政策、資金運轉上存在較大的風險。除了自身的局限,中小企業危機意識的缺乏,對金融法危機的認知缺陷以及應對風險手段的匱乏都讓企業在危機來臨時,無法及時做出反應,也正是因為這一情形,讓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極差,一旦出現風險,就會出現無法挽回的損失。
(二)資金籌集問題
在國內,我國經濟的大多組成是有中小企業構建的。而在傳統金融中,中小企業的貸款是非常繁瑣和不利的,受中小企業的組織規模和其他因素影響,以及傳統金融機構客戶定位的原因,中小企業的融資一般都比較艱難。尤其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中,融資更加艱難,財務管理形勢嚴峻。許多企業出現經驗困難,資金鏈斷裂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2]。
(三)監管力度不夠
監管體系的缺失會帶來許多的財務管理風險,監管的漏洞則會帶來行為的不合規。監管體系的漏洞是導致財務管理無法達到高水平,無法滿足現有制度需求的重要因素。對于監管方面的缺漏會導致資金流向的不清晰,權責劃分的不明確,讓財務管理陷入僵局。
二、金融危機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對策
(一)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
員工是進行財務管理工作的執行者也是整個財務管理工作前進的推動者,員工的綜合素質關系到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必須進行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在進行財務管理人員培養時,既需要培養員工的專業知識,也需要培養他們的職業觀念和職業信念,另外,還有相應的信息技術和設備使用技術的培養以及相關財務軟件的使用,只有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全方位的綜合培養,才能打造財務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推動整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進程。
(二)加強體質建設,完善監督機制
要不斷的加強企業的體質建設,在財務管理的監督機制方面需要進行著重關注,體系的缺失會帶來制度的漏洞,制度的漏洞則會帶來行為的不合規,企業要意識到監督機制的重要性。作為管理的理論基礎,也作為管理行為的標準和依據,監督機制的建立是將制度進行實施的,檢驗制度實施效果的關鍵環節。只有將財務管理納入到監督機制內,才能規范相關人員的工作行為,讓財務人員操作更合規,避免出現一些違紀行為,讓整個財務管理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4]。
(三)擴寬融資渠道,增加抗風險能力
中小企業資金短缺以及融資渠道的匱乏,極大的束縛了其自身的發展。為了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就必須要將融資渠道進行擴寬,增加其抗風險能力。除了一般的銀行信貸,還可以進行民間資本的運用,利用互聯網金融,為這些貸款困難的公司提供資金渠道和支持,用P2P模式來彌補傳統金融的覆蓋不足問題,讓民間資本得到較好的利用,最大程度的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只有將融資渠道擴寬,才能避免出現企業資金鏈斷裂現象的發生,才能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的進步,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4]。
三、金融危機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對策
(一)財務管理理念上的創新
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財務管理模式都比較固定,人們都是用傳統的思維模式來進行財務管理的運作,無法跳出圈子來進行創新。任何事物的創新都需要用決然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財務管理模式創新也不例外,只有進行思維模式的改變,跳出僵化的思維怪圈,不再受到傳統模式的束縛,才能進行新的財務管理模式的建立。
(二)財務管理目標及內容的創新
財務管理者需要根據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市場情況來進行管理目標和管理內容的轉變,對其進行創新。認清現在的局勢,對市場樹立正確的認知,并以此為前提來將企業的財務系統進行優化升級,將管理內容以及管理目標進行調整。需要盡快的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狀況。
(三)融資渠道的創新
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當然出現融資難、貸款難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破解融資難題,企業首先要對融資的方式進行一個梳理,對企業的融資方向進行定位,根據企業的規模和資金需求量合理選擇融資方式和融資渠道,并且要在滿足生產經營需要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融資成本,并要保持融資渠道的多元化[5]。
四、結語
雖然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企業的壓力也會隨著經濟蕭條而更加沉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危機的另一面就是機遇。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我國中小企業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找好對策,堅強地活下去。其次要善于把握機遇,化危為機。企業應正確的認識金融危機,不斷地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進行創新和發展,以此來應對惡劣的經濟環境。
參考文獻
[1]姜紅芳,呂潼.淺析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財務危機的防范和化解[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05:89-91+95.
[2]孟曉俊,趙萬娟.基于金融危機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對策研究[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S1:87-90.
[3]邢浩.探討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戰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125-126.
作者簡介:俞志衡(1989-),男,山東濰坊人,青島科技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與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