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麗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是為實現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整體目標、按一定的結構系統把語文知識組織起來的科學體系。兒童文學本身就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教育兒童的需要創作的文學作品,它最適合兒童閱讀,為兒童所喜好。文章就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所面對的是處于兒童期的學生,對兒童的認識問題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小學生都是兒童,他們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情感體驗方式。他們的心靈正像一顆有著飽滿生命力的種子,等待著適宜的土壤、陽光、雨露和肥料,從而發芽、開花、結果。因此語文教學應以兒童的心靈發展為本位,是對其內部生長力的激活。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現狀
1、教師兒童文學素養不夠?,F在的大多小學教師,都擁有著很高的文學素養,但是在兒童文學的素養上面卻表現的很是欠缺。教師缺乏兒童文學的素養在現今的小學教學中是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兒童文學具有很強的特殊性,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待文章,但是許多的小學語文教師理解和講解課文都偏向成人化,不能夠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過于成熟的理解課文,就這導致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兒童文學素養不夠的問題出現[1]。
2、重視程度不夠。小學教師是小學生能夠進行系統學習的帶領者,教師的想法和做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F在的很多教師,由于自身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缺失,導致一些教師認為自己只需要做好課堂上的講解,對于平時小學生兒童文學的培養上欠缺責任意識。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學校的課堂上不能夠得到最好的兒童文學的學習,在課余時間沒有教師的帶領,也無法進行有效的兒童文學的培養。
3、圖書選擇缺乏甄別力。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關于兒童文學的文章都是經過了仔細的篩選,最終才被編入小學課本之中,這樣的課文都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義。但是除此之外,小學教師和家長可能會為孩子買入一些能夠提升兒童文學素養的書籍,但是在書籍的挑選上不夠注意,一些書籍的內容和思想并不適于小學生閱讀,對兒童文學素養的提升反而起到了阻礙的作用[2]。
二、改進措施
1、提高教師素質。兒童文學的教學與其他文學作品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的存在,是由兒童文學作品的特殊性決定的。而這種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兒童文學作品的體裁和它的講授方法的不同,我們首先來看看兒童文學作品的體裁:兒童詩歌,其內容充滿童真童趣,想象大膽,新穎獨特;童話,充滿幻想,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生動,運用擬人、夸張象征的表現手法,用幻想形式來反映現實生活;兒童故事,思想內容健康,情節生動有趣,充滿懸念,細節真實可信,語言通俗易懂;兒童科學文藝,集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為一體,健康的思想內容、準確的科學知識、活潑的藝術形式,都會對兒童產生極大的教益……以上這些兒童文學品的體裁,都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經常出現的文學樣式。它們在內容和形式上,與成人文學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了解和掌握這些不同,這是在教學工作中,能否很好地完成文體教學的關鍵。既然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也會有相應的不同。講授兒童故事類作品的時候,能夠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則是進行這類作品教學的基本功。教師要學會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感情是關鍵。教師要想有感情,首先自己就要深入到作品中去,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相結合起來。其次是掌握一定的講述技巧,通過表情、動作、節奏、語速、語調等來把握故事中人物和情節的特點。這樣,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提高了,才會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2、指導兒童領悟文學意蘊美。引導兒童思考并討論童話內容,使他們能通過語言透過形象認識到童話所傳達出的文學意蘊美。與此同時,逐步養成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認識生活的習慣。在引導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力求“導而弗牽”,不可輕易框住學生的思維,強求統一答案。首先,文學意蘊本身就具有豐富性的特點。面對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礎與生活經驗會導致學生解讀方式的不同,從而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就不同。因此,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就不應僅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傳達出的文字信息上,而更要關注文學接受過程中學生可能獲得的那些觸及其精神生活的某些更為本質的東西,這才是更有價值的東西。其次,教學的終極目的也不是要答案,而是要發展。正如皮亞杰所說:“智能訓練的目的是形成智能,而不是儲存記憶;是培養出智能的探索者,而不僅僅是博學之才?!币虼?,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加強課外兒童文學閱讀的指導。教師想在短期內提高兒童文學素養:首先,應該要明確兒童文學與小學教學的關系,認清兒童文學發展的脈絡;其次,傳授兒童文學理論知識的時候,要讓教師運用這些知識來閱讀兒童文學作品作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便日后可以在教學中發現兒童文學中特有的審美品質;最后,要讓教師們多關注當代的兒童文學作家和作品。因為多掌握當代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并且可以更好地多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上兒童文學的學習,在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水平。作為語文教師,在充分認識到兒童文學重要性的同時,也要做好圖書的甄別和自身素養的提升,寓教于樂,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兒童文學的學習氛圍,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學習。讓兒童文學成為少年兒童在人生起步階段,文學女神給他們的心田“撥下的第一粒詩之花種,灑下的第一瓢美之甘露,投下的第一束愛之光澤。
參考文獻
[1] 張阿龍.小學語文課程視野中的兒童文學及其教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2] 吳粉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212.
[3] 唐珊.試論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6,(17):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