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萍
摘要:高中地理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本文結合我校學生學習現狀和個人教學經驗,就如何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方面做些嘗試和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習能力;嘗試
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其學習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轉變,成為課堂的主人。受傳統課程觀念影響,我校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不高重視不夠,地理學習能力欠缺,學習效果不佳。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就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地理學習能力方面做些基礎嘗試和探討。
一、把現實生活和地理學習聯系起來,讓地理融入生活
地理課標倡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關系和作用的科學,它來源于生活,又與生活、社會經濟密不可分。因此教師要多舉一些地理有關的學生身邊的事例,也可讓學生走出課堂,去親近自然,觀察自然現象,感受客觀真實的世界,學會解決一些生活常見的地理問題,進而認為學習地理有用,提升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培養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學習《農業區位選擇》,我從學生熟悉并可能親身體驗過的臨夏百益草莓采摘引入,讓學生說臨夏地區還有那些特色農產品?(和政啤特果,永靖大棗,康樂牛肉,積石山花椒等)它們的生產地區能否對調?讓學生從身邊實例感知和思考農業區位選擇受多種因素影響,加深印象和理解。學習“太陽高度”,讓學生想在自家樓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該朝著什么方向?通過這些生活化問題,吸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地理,鍛煉和培養思維能力。
二、充分應用地圖,學會自主高效學習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地理信息的有效載體,識圖用圖與制圖能力是高中生必備的地理能力。新教材突出圖文并茂,各種地圖中蘊藏著大量的地理信息,并且色彩鮮明清晰易讀。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評在后”的原則,注重引導學生使用地圖,從地圖上獲取知識和信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樹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具體可用這些方法培養學生基本的識圖能力:一“文圖對照法”,即學生閱讀地理課本時不僅看文字,同時跟課本圖表結合起來。二“圖文對照法”,學生面對一幅地圖,能最多的說出課本相關的知識,以圖為載體理解和記憶主要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三繪制重要地圖,如大氣受熱過程圖,等高線地形圖等,在繪圖過程中培養高效識圖和應用地圖的能力。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
新課標提出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參與者、組織者、實踐者。因此教師應把課堂交給學生,把黑板、講臺交給學生,解放學生的思維,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讓其在合作探究的互動中完成活動內容,培養地理能力。因此教師要設計好課堂活動,盡可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如學習城市化時,可讓學生自編自演小品《農民進城》,學生分角色扮演進城農民、政府官員、警察、商人、普通市民,通過進城務工農民的不同經歷和不同人對待農民進城的態度,反映農民進城對城市建設做出的貢獻,也給城市管理帶來的問題。寓教于樂,讓學生體驗地理學習的成功樂趣,感到學習地理是有意義的事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在課堂教學中采取探究性學習,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發現問題和調查、實驗操作、信息收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如講環境保護時,可引導學生:臨夏環境污染的現狀怎樣?破壞環境的現象有哪些?請設計一個環境污染調查表,并寫出調查報告和環保倡議書。這樣既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趣味,又能培養學生思考活動探究的能力。
四、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
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這為中學地理情境教學提出必要性。生活問題情境和多媒體情境創設是經常使用的手段,還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地理教室情境創設等。教師可靈活采用相應手段,以實現誘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合作意識等目標。
1、生活問題情境創設。地理很多內容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如人口遷移,城市化表現和問題,農業發展等。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實際,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就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2、多媒體情境創設。地理教材中關于事物運動的內容較豐富:地球自轉和公轉、氣壓帶和風帶移動等。事物的運動是一個動態過程,傳統教學無法把動態過程現場再現,要理解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很困難,因此要激發其思維,培養其創造能力也就更難。而運用多媒體動畫,把動態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就可輕松突破難點,為課堂教學創設出能夠激發學生思維,增強創造力的情境。
3、地理教室情境創設。有地理教室的可充分利用地理教室硬件資源,努力開發軟件資源。硬件包括模型類、地圖類、觀測儀器等。軟件資源開發,注重發揮學生興趣小組或社團作用,用小組地理作品來豐富教室墻面,小組名稱上,用行星、大洲、省內地區名稱等方式命名。也可在地理展示區展示社會調查報告、實地景觀照片、野外考察報告、地理小報旅行記等。用板報介紹鄉土地理知識,營造地理氛圍,滲透地理思維應用習慣。
新時代的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成為育人的伯樂,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快樂的學習,使地理課堂“活”起來。更要培養學生高效學習地理的基本能力,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沈國興.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4,(10).
[2] 黃玲.淺談學生如何調動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積極性[J].少智報,20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