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軍,王亞林,藏 蕾
?
中國城市馬拉松賽發展現狀芻議
閆曉軍1,王亞林2,藏 蕾3
中國城市馬拉松賽近幾年來呈現明顯增長勢頭,遍布全國各地。城市馬拉松越是受到人們的認可就越體現了它無窮的魅力和強大功能。筆者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與多位馬拉松賽專家、參賽者進行座談,以及到多地馬拉松比賽現場實地考察,得出馬拉松賽除了人們常常提到的城市名片作用外,還有太多的“功能”需要組織管理者去挖掘,以及太多的細節需要組織管理者去完善。另外,城市馬拉松賽已經成為人們緩解生活壓力降低身份焦慮,獲得強健的體魄、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必要選擇。
中國;馬拉松賽;身份焦慮;城市發展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不僅僅是一名作家,還是一位長跑愛好者。他從1982年開始跑步,幾乎每天堅持,并且每年參加一次全程馬拉松跑,至今已經參加30多次。他在不間斷的跑步中感覺到自己的軀體和精神朝著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強化。在村上談論自己跑步或者說談論自己跑馬拉松時,中國城市馬拉松賽好像并不是什么熱門運動,人們還對羽毛球、臺球、瑜伽和保齡球等室內項目津津樂道,然而短短幾年過去,馬拉松(長跑)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居民運動健身的寵兒。現在中國每年的城市馬拉松賽事就像大片絢麗的油菜花,隨著春天的腳步在中華大地上由南向北次第開放,成為各地分外搶眼的風景。本文通過對中國城市馬拉松賽發展的歷程、現狀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期發掘這一賽事對當今城市發展、對人們日常生活更多的益處,并期待給賽事組織者提供新的思路。
1.1 文獻資料法
筆者查閱近30年國內外文獻資料,對中國馬拉松賽舉辦歷史進行梳理,以及對目前現狀進行分析。
1.2 專家訪談法
筆者與國家體育總局馬拉松辦公室多位賽事主管、地方體育局馬拉松辦公室主管、馬拉松賽裁判、專業院校教師以及馬拉松賽承辦公司負責人進行了多次座談,對于中國城市馬拉松賽舉辦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了多次交流。
1.3 現場觀摩法
筆者近5年來到多場馬拉松賽比賽現場參加了籌備會、裁判會以及對比賽現場進行實地考察,獲得非常多的第一手材料。
2.1 中國開展馬拉松賽的歷史
民國期間由于中國人口的身體素質較差,再加上整個國家剛剛“國際化”,因此沒有舉辦過馬拉松比賽。只有少數人參加過比賽,比如王正林在1936年參加了柏林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
新中國成立后開始舉辦小規模正規的馬拉松比賽,但是從目前資料上看記述極不一致。(1)李老民主編的《田徑史》中記載新中國第一個馬拉松記錄是夏啟宇在1957年創造[1];(2)《田徑高級教程》中記載中國20世紀50年代由鄭昭信創造全國最好成績[2];(3)高等體育院校田徑教材中寫到,馬拉松跑解放后得到廣泛開展,1957年安徽一名礦工創造了當年馬拉松最好成績[3]。這些記錄很顯然給人一種不明確的印象,同時表明馬拉松運動在當時并不令人那么關注,管理部門也沒有非常重視這項比賽。
改革開放后,中國各項事業要與國際接軌,體育界更是一馬當先,發揚“小球轉動打球”的優良傳統。于是在1981年秋季北京國際馬拉松賽鳴槍,這是國內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馬拉松比賽,當時只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86名選手報名參賽,規模極小,但是參賽選手是非常專業的,從某種角度上看它的象征意義更大。后來北京市在春季又舉辦了中日友好馬拉松接力賽。成為當時北京城春秋兩季的重要賽事也是重要政治大事。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國內其他城市陸續舉辦了各具特色的馬拉松比賽。跑步成為城市人健身的一種簡潔有效的方法,更多的長跑俱樂部也應運而生。
2.2 當今城市馬拉松賽的現狀
近5年來馬拉松賽突然間成為中國大小城市的嘉年華,或者城市名片,同時也成為城市居民熱捧的體育賽事,2015年國內媒體用“井噴”來形容馬拉松賽數量爆發的現象。當年在中國田徑協會注冊的比賽多達51場,但是,各省市實際舉辦的比賽遠遠多于這個數字(圖1)。有多種形式的半程、全程與超級馬拉松賽舉辦,有的在城市道路上,有的在戈壁灘上,也有在山路上舉行的。中國城市馬拉松賽不僅數量較多,同時也有較高的質量。目前北京馬拉松、廈門國際馬拉松、上海國際馬拉松和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為金標賽事;香港渣打馬拉松和蘭州國際馬拉松賽分別為銀、銅賽事。
從舉辦馬拉松比賽的城市分布看,中國形成了非常有特點的比賽城市線路。一條是沿著黃河而下:拉薩市—蘭州市—吳忠市—鄂爾多斯市—太原市—鄭州(開封)市—漯河市(半程)—東營市(黃河口國際馬拉松賽);一條沿長江流向而下:拉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黔東南州—昆明市—重慶市—揚州市—蘇州市—無錫市—上海市;一條是沿珠江流向而去:桂林市—廣州市—珠海市。其他則分布在中國東北三省、海南省與河北省等地。

圖1 近10年中國城市馬拉松賽數量增長圖
從目前情況看申辦馬拉松比賽的城市依然非常多,熱情沒有任何減退的現象。人們參加比賽的熱情也非常高漲,有時為了報名參賽不得不另辟蹊徑。2015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首次只設全程馬拉松項目,參賽人數預定在3萬人,但是最后報名參賽選手達到3萬5千人之多。
3.1 中國近年來經濟和城市人口發展情況
舉辦體育比賽可以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比如1986年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開創了通過舉辦運動會可以“賺大錢”的先河,但是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作為先導。在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增長迅速(見圖2),GDP在2010年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4]。近幾年增速仍保持在7%左右(圖2中2015年經濟總量為前三個季度的),這為城市舉辦各類體育比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圖2中得知中國經濟的增長與舉辦馬拉松比賽的場次的增長是相吻合的,良好的經濟基礎大大促進了體育比賽的舉辦。
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城市人口激增,2014年末城鎮常住人口已達74 916萬人[5]。據美國報道,2015年中國游客在海外的消費金額達2 150億美元。世界旅游業理事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維·斯科斯爾(David Scowsill)指出,中國出國旅游人數的增長是驚人的,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中產人群的增加[6]。城市人有規律的工作和較為穩定的收入,也出現了的“有閑階級”,有閑階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非常喜歡體育比賽[7]。以上三個因素為馬拉松賽提供了大量潛在的參賽選手。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數億中國人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在經濟繁榮的大潮中,困擾著西方世界長達數百年的問題也傳染給了中國人,那就是身份的焦慮[8]。身份焦慮是人們在生活工作中感到一切壓力的源頭,在解決這種焦慮的諸多方法“波西米亞”式是其中之一[9]。而現代參加馬拉松賽跑的普通人就具有這種波西米亞風格,特立獨行的服裝、極為專業的“裝備控”,以及各具特色的團隊。這些無疑給人們一種浪漫和自信的感覺,從而大大緩解了人們生活工作的壓力和焦慮。

圖2 近10年中國經濟增長與馬拉松比賽數量增長圖
案例1:李先生,50歲,湖北人,公司CEO,每年參加10-15次全程馬拉松賽。到全國各地參加馬拉松賽時與自己商學院的同學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除了商業成功外,還減輕工作壓力,更加讓同學和同行們尊重。
案例2:張先生,52歲,山東人,曾經業余體校運動員,自由職業者。在2016年重慶馬拉松賽上跑出2h 55min的個人最好成績,獲得個人極大滿足感,并在個人交往圈中得到極大贊賞。
案例3:張先生,22歲,北京人,學生,每年參加2-3次全程馬拉松賽,個人最好成績3h 40min,成為學校體育明星,多人追求的偶像。
案例4:劉先生,44歲,河北人,廚師,已經完成兩次北京馬拉松全程比賽,最好成績為4h 50min,成為整個酒店的健身達人。除了廚藝高超令人羨慕外,又有了讓同行刮目相看的靚點。
以上4個案例雖不能代表參加馬拉松賽所有普通人的感觸,但還是能夠表明參加馬拉松賽確實能夠增強個人身份認同感,激發生活熱情,從而更加健康快樂地生活。
3.2 促進城市快速發展
廈門市本來就是一個國際知名的美麗海濱城市,但是為了使得城市在特色、形象和精神層面有一次新的飛躍和提升。在打造城市新形象的諸多選擇中,馬拉松賽成了不二的選擇。表1為廈門市打造城市新形象在馬拉松賽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10][11]。
除了以上措施外,在馬拉松比賽期間廈門電視臺還插播“現代廈門”“民俗廈門”“品牌廈門”和“人文廈門”4個非常有特色的宣傳短片,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廈門深厚的文化和旖旎秀美的風光。馬拉松賽同時帶動了廈門市的旅游,第一年馬拉松為這個城市帶來7 000萬元人民幣收入,現在每年達到2億元人民幣,12年帶來的收入大約是15.6億元人民幣[12]。根據廈門市統計局的調查顯示,2006年來廈參賽的運動員身份及工作人員的調查表明,他們平均在廈住宿3.66天,人均花費4 227.27元[13]。
其他城市舉辦馬拉松也大大推進了城市建設,使城市煥然一新。比如衡水市為滿足賽事需求擴建了5個五星級賓館,還修建了馬拉松廣場;西昌市為了舉辦馬拉松賽,政府投資十幾個億打通了環邛海湖公路。蘭州市花費4億元修建馬拉松大道,通過電視轉播讓世人看到一個嶄新的蘭州[14]。

表1 廈門市打造城市形象采取的手段
3.3 大眾健身與競技體育最佳結合點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較快,人民追求身體健康的訴求不斷增長。“奧運爭光”與“全民健身”一直是體育管理組織者的行動指南,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為體育大國的標準。奧運爭光計劃經過第27、28、29屆夏季奧運會,再加上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可以說成果豐碩,但是全民健身計劃一直沒有一個好的量化指標顯示提高或有質的飛躍。以資金投入為標準顯然有偏頗,以參加人數為標準又難以測量人們的身體素質提高的幅度。以廣場舞為例,參與人數之多,城市鄉村覆蓋面積之廣可謂空前,然而除了說明人們參與的熱情高、健身意識強外,權威部門很難給出一個科學的身體檢測結果。
而馬拉松賽恰恰使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大凡在體育局注冊的馬拉松賽都會邀請高水平的國內外運動員參加以提高比賽的水平、觀賞性和影響力。又要動員本地居民、學生參加半程、5km、10km的比賽,使比賽具有相當規模。這樣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另外,每一名完成比賽的選手都有一個非常精確的成績,而這個成績有相對應的三級、二級、一級和健將等標準。現在國家體育總局馬拉松辦公室正準備制定全程馬拉松賽選手的新標準,這個標準建立在2014—2015兩年34萬人次全程馬拉松完成比賽選手的數據基礎之上。這樣一來全民健身的標準可以有一個直觀數據了。
越來越多的人把鍛煉身體作為生活的一部分,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堅持鍛煉的意義在關注身體健康這個層面上意味著一種繼續前行中的樂觀生活態度和創造幸福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未來的生活模式才能是多樣的精彩的[15]。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體育管理部門應該提供更多有序的比賽,讓喜歡鍛煉的人享受比賽的快樂,促進還沒有養成良好鍛煉習慣的人早日加入健身的隊伍。
3.4 中小城市舉辦國際賽事便捷之路
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由于籌備、接待、比賽場地等諸多因素的要求,一般要選擇在大城市或大中城市聯合舉辦。全運會一般在省會城市舉辦。1990年北京舉辦亞運會開創了中國舉辦綜合性國際比賽之路,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標志著中國已經發展為能夠承辦國際頂級賽事的大國。而一個中小城市要想舉辦高水平的國際體育比賽難度可想而知,能申辦的可能性都是很小的。然而舉辦一屆國際馬拉松比賽卻是有較大把握的。因為馬拉松比賽賽道即為城市道路,時間一般為6h,即使前后各延長一個小時也在一天內完成。從接待到結束也就3—4天的時間(指比賽時間,籌備不算在內),因此城市的壓力較小,唯一的條件是要邀請到國外高水平運動員。而這方面非洲國家提供了充足的人員,只要獎金到位。從國內舉辦的馬拉松賽事看,無疑是成功的,2015年國內就有33場冠名為某某國際馬拉松賽。像廈門、蘇州、揚州、鎮江、北戴河這樣的二三線城市本來就有很好的知名度,再舉辦馬拉松賽可謂錦上添花。而像東營、衡水、康寶、富水、大荔等這些城市既非歷史明城,又非旅游勝地,舉辦馬拉松賽雖然不能一夜成名,但對推進城市的知名度絕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參賽選手安全事故的隱憂
公元前660年在希臘馬拉松平原有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最終是希臘軍以少勝多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軍。波斯大軍當時是毫無秩序的潰敗,人仰馬翻死傷無數。希臘軍隊保住城池避免了被屠城的命運,于是派遣一名能跑的士兵跑步回城向城內居民們報告這一勝利的消息。當時的馬匹極其昂貴、短缺,騎兵需要自己備馬匹、武器、甲胄以及馬的飼料,因此,一般士兵根本無法負擔的起,士兵只好跑步回城。這名送信士兵名叫菲爾普斯,他從馬拉松平原跑至雅典中心廣場,大聲告訴聚集在這里的人們勝利的消息。然后,倒地身亡。公元前660年前的事,今天當然不能準確地判斷他的死因。但是這無疑告訴了我們長距離奔跑后可能造成人的死亡。我們姑且稱之為菲爾普斯帶來的原罪。
根據騰訊新聞報道英國2016年馬耳他馬拉松賽中一名55歲英國人距離終點45m突然倒地,經搶救無效身亡,這是著名的“大北跑”賽事連續兩年出現猝死現象。由于“大北跑”比賽是世界著名的半程馬拉松比賽,每年有超過5萬人參賽。雖然名額較多,但是要得到參賽資格真是一票難求。正因為“大北跑”賽事著名,出現猝死事件也更引發人們的憂慮。
如此風行的一項運動除了給人們鍛煉身體增強意志品質外,也往往會讓人有些傷痛、極度疲憊的感覺,甚至猝死。猝死既然是原罪,在醫學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是避免不了的,如表2所示。最近10年,國內的馬拉松賽事也多次出現這樣的悲劇。

表2 近10年國內馬拉松賽猝死人數
猝死的人多為男性,并且年齡多為青壯年,死亡原因大多數為心臟病發死亡[16]。雖然根據英國媒體的統計,馬拉松比賽中選手猝死的概率為每10萬人中0.8人,遠遠低于0.003%的糖尿病和0.001%的車禍死亡率[17],但由于馬拉松賽是有組織的群體活動,每一個死亡案例都會特別引人關注,因此也始終提醒著參加這項運動的人們無論在什么條件下都有可能出現意外。社會學家指出有非常多的人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心理偏向,比如喜歡隨大流[18]。當馬拉松比賽成為時尚運動時,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隨大流”來報名參賽。這無疑也增加了比賽的風險,因為這些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夠承受長距離奔跑后會出現的應激反應。
這就要求賽事管理部門提供必要的救護車輛、器材設備以及專業的救護人員,甚至非常專業的賽事志愿者,以便在發現問題時,第一時間給予處在危險中的參賽者以有效的救援。
在2016年舉辦的廣東省清遠馬拉松賽中出現1.2萬人次接受救治,3人進入ICU的特大安全事故。雖然是由于參賽選手誤食大會發放的肥皂引起,但是告訴賽會組織者提高安全意識永無止境,一刻不能松懈,絕不是以一句“好心辦壞事”來敷衍的。
中國城市馬拉松賽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不僅僅得到國際田聯的認可,得到各城市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更為廣大普通民眾接受和追捧,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的投資點,“小賽事”促進城市大發展,可以用一巧撥千斤來形容,使得舉辦過馬拉松賽的城市面貌一新,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知名度迅速提高,使得城市更加宜居。當然馬拉松賽中對參賽選手的健康生命安全的威脅無時無刻不存在,不斷提醒賽事組織者和參加者要加強以人的健康安全為主的意識,也要充分表達現代體育運動要體現人道主義的永恒主題。薩特說,存在先于本質。這不僅僅是人類進入現代化后的一句名言,更是現代人不可繞過的一個哲學命題。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既然人是這樣超越自己的,而且只在超越自己這方面掌握客體,他本身就是他的超越的中心。馬拉松運動給予現代人提供了一個健康良好高尚的選項,提供了不斷超越自己的有效載體。為塑造現代人格、減少人生中的身份焦慮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方法,因此,馬拉松運動必將成為人們今后為健康生活而選擇的寵兒。
[1] 李老民.中國田徑史[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7:607.
[2] 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310~311.
[3] 田徑運動[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118~119.
[4] 李澤宗.日本公布2010年GDP數據. [EB/OL].2011~2~14. http://finance.sina.com.cn/j/20110214/08519369574.shtml.
[5] 2015年中國城鎮人口數量. [EB/OL].2015~2~4 http://www.renkou.org.cn/countries/zhongguo/2015/2646.html.
[6] 2015年中國游客境外消費2150億美元為全球最高. [EB/OL].2016~3~22.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3/8751098. html.
[7] [美]凡勃侖.有閑階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3.
[8][9] [英]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1.
[10] 李 剛.對廈門馬拉松賽成功打造城市名片的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4(6):178~179.
[11] 肖年樂.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10):98~101.
[12][14] 讓國際馬拉松賽成為巴中的城市名片.巴中日報[N],2015~2~14(01).
[13] 林文明.拉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賽事[J].中國統計,2004(6):35~36.
[15] [德]霍爾格·萊納斯.男人五十[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48~49.
[16] 胡小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傷病猝死調查分析[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6,25(6):19~20.
[17] 王子江.悲劇!英國半程馬拉松賽1選手死亡. [EB/OL].2015~9~14. http://sports.sohu.com/20150914/n421041503.shtml.
[18] [美]喬治·阿克洛夫,羅伯特·席勒.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6:10.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Marathon Game
YAN Xiaojun1, WANG Yalin2, ZANG Lei3
City Marathon show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recent years, throughout our country. The more recognition Marathon gets, the more attractive and powerful it shows. On a review of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meet with a number of Marathon experts and runners, as well as multi-site field trips to the Marathon, author got that Marathon not only come in addition to the role of city business which people often mentioned, there are also too many “function” that the organizers required to dig out and details that the manager needed to perfect. What’s more, the City Marathon has become a necessity to ease the pressure, reduce status anxiety, obtain a strong physique and perfect personality, as well as a healthy lifestyle.
China; Marathon Game; Status Anxiety; Urban Development
1007―6891(2017)01―0024―05
10.13932/j.cnki.sctykx.2017.01.06
G822.8
A
2016-06-19
2016-06-21
1.北京農學院,北京,102206;
2.北京101中學,北京,100091;
3.北京信息管理學校,北京,100081。
1.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China;
2.Beijing 101 Middle School, Beijing, 100091, China;
3.Beij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 Beijing, 10008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