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薛菲
摘 要: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程是藝術設計學科的重要部分。文章以設計藝術概論課程為應用目標,圍繞該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從交互式情景教學、碎片化學習、“共鳴式”案例分析、信息化教學等四個方面闡述了作者的思考,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實踐方法,為設計藝術概論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設計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一、課程現狀及問題思考
201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議通過,藝術學升格為獨立的學科門類,下設5個一級學科,設計學學科是其中之一。課程重點闡述設計學的研究范圍、設計的特征、設計的類型、設計師、未來的設計以及對設計理論系統的研究。在掌握設計理論基本學識的前提下,著重通過剖析設計家和作品,以形象化的內容為引導,啟發學生從觀念入手,掌握理論知識,從而拓寬設計知識面,提高設計水平。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大多存在重實踐輕理論的錯誤傾向,對理論課學習積極性不高。然而專業理論知識的匱乏,將直接導致在專業學習中無法實現對專業知識的系統整合,進而影響設計的整體理解和設計把控。針對設計學課程教學內容和受眾特點,教學基本要求如下:①堅持理論與設計實踐相結合,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活潑;②把握世界設計前沿動態,堅持發展的眼光,體現出設計類課程教學特色。最終使學生通過設計學課程的學習,提高對專業知識的認知率、應用率和知識掌握持久度。
二、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方法
1.積極營造“以學為主”“研討式”的交互式情景教學課堂
“以學為主”的教學活動建立在豐富的教學環境和學習資源的基礎上。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師、學習伙伴等)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學生所思去一步一步進行課堂設計和解答問題,通過學生的課堂反饋,發現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從生活實際設計案例出發引導學生主動地理解新知,利用啟發式教學和項目驅動式教學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的欲望。教師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獲取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信息,進一步有效調控教學,實現課堂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效果。師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平等與合作,做到教學相長。在設計藝術概論課程中,筆者始終貫穿互動式教學,合理運用了設問、群體回答、單獨回答和自問自答多種形式相互穿插,在未來還需加強對翻轉課堂、研討式教學的應用。此法可用于理論與現實案例相結合的問題探討,雖然需要占用一定課時,但可激發學生的主體思考意識,提高其思維和創造能力。筆者本人也從討論中感受到學生的很多創新設計理念。
2.知識點碎片化學習
(1)碎片化學習。碎片化學習是對大量知識點和信息的打散與重構。在大數據時代,面對巨量信息資源,我們需要用全新的思維方式來培養學生在線學習的行為和習慣。在現在的工作生活中我們隨時攜帶各種智能手機和可穿戴的設備,占用大量的碎片時間進行學習和閱讀,我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
我們的教學方式也面臨著轉型,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化了,人們開始研究怎么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碎片化時間是指在工作和正式學習之余的零散時間。碎片化時間相對較短,不是很長,如等快遞的時間、排隊的時間、晚飯后的休息時間等,都可以用來進行小知識點的學習。
(2)知識點碎片化整理。碎片化學習是指我們都應該學習提升時間的利用率,而不是讓學習碎片化。教師要想讓學生從細碎的時間里面學習知識,一開始就要對知識的結構進行重新構架。碎片化學習是信息時代“新知識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藝術設計概論這樣的純理論課程有非常多的知識點適合進行碎片化學習,這些知識點本身的邏輯性相對比較弱,彼此之間的關聯度不是很高,理解起來不是特別費勁,這就需要老師把適合的知識點選取出來,制作成微課或者其他形式,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
3.緊密圍繞教學主線,實現“共鳴式”案例教學
(1)圍繞教學篩選案例。設計藝術概論這門課程,要求學生能夠把握藝術設計的本質特征及其概念,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藝術設計的本質特征,具備解決藝術設計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要求老師不僅僅能夠介紹藝術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還要能夠從哲學、心理學、美學、人類學等多個角度,深入淺出地讓學生全面理解藝術設計這門交叉學科的研究范圍,為今后的專業設計課程學習提供理念支撐和方向指引。在有限的課程當中,這些理論的知識點通過案例教學法能夠更快地把學生帶入課堂,切入主題,辯證地看待設計問題,思考設計理念。
(2)由案例引出要點。知識點講解是通過設計案例來論證,在講解案例的過程中,避免“先講知識,后舉案例”。我們“先聊案例,后點明要點”,希望學生在面對案例的思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過自主分析得出結論。隨后,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點明觀點或知識點。借助案例實現教學內容有序推進和深入淺出呈現,師生在共鳴中完成知識與技能的傳遞。
4.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高效融合傳統課堂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使傳統的課堂更加豐富有活力,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網絡課堂、手機微課堂、翻轉課堂等多種模式互動教學,使傳統枯燥的課堂又重新煥發生機,讓課堂更加多樣化,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設計藝術概論這門課程有非常多的基本概念,很多概念都是文字的表述,大篇幅的文字很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將枯澀的文字信息通過可視化的圖表、動畫和視頻表現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同時將重要框架和內容通過板書方式表現,便于學生總結歸納,做到重點突出;利用網絡課程平臺或者課程微信平臺,拓展學生開展自我知識探索和課外實踐的空間;基于已建設完成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將知識點分解,上傳課程相關視頻及案例,學生課下預習和設計實踐,課堂中則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討論及釋疑;以學生視角組織教學,提升學生參與度和教學效果。
設計藝術概論作為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是需要重點建設的課程之一,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對促使信息時代的大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分析了理論課的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尤其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下的交互式情境教學、碎片化學習、“共鳴式”案例教學等,使該門課程充分發揮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中的作用,為相關專業的其他理論課程提供了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
[2]董 宇.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藝術教育,2013(8):34-35.
[3]王承博,李小平,趙豐年,等.大數據時代碎片化學習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10):26-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