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東梅+劉軍
摘 要:當前,內蒙古投資效益不容樂觀,這雖然符合邊際效益遞減的一般規律,但更反映了內蒙古投資結構單一、土地管理利用方式粗放、民間投資規模不足等深層次問題。下一步,需要我們在優化投資結構、創新土地利用方式、激活民間投資上下功夫,推動內蒙古投資效益全面提升。
關鍵詞:投資效益 問題 原因 對策
投資效果系數是衡量投資效益的常用指標。2016年,內蒙古投資效果系數為0.039(即每完成1元固定資產投資,增加0.039元的經濟增量),已降至2000年以來的歷史最低點。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居全國第26位。比西部地區平均水平低0.032,略高于甘肅和新疆,居西部地區第10位。僅相當于最高地區上海(0.37)的1/9,內蒙古投資效益不容樂觀。
一、內蒙古投資效益低的原因分析
(一)內蒙古投資效益走低體現了一般發展規律的特征
從一般發展規律看,工業化起步階段,投資的規模效益上升很快,投資效果系數也明顯提升;工業化中期,產業規模效益和投資規模效益較高,投資效果系數達到較高水平;工業化中后期,產業規模效益和投資規模效益開始下降,投資效果系數趨于下降,這是各國經濟在增長階段轉換期的共同特征。按照國際標準,人均GDP6300-11810美元為工業化后期階段,2016年,內蒙古人均GDP 達到11171萬美元,處于工業化后期,投資效果系數開始下降。同時,按照一般規律,人均GDP達到11000美元時,冶金、電力、煤炭、化工等能源重化工業投資將達到峰值。因此,在經歷能源需求井噴階段后,內蒙古主導產業投資效益下降也符合邊際效益遞減的一般規律。
(二)單一、偏重的投資結構導致內蒙古投資效益偏低
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投資效益。一般而言,高新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投資效果系數要高于傳統能源重化工產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效果系數也遠高于房地產、交通運輸等行業。2016年,內蒙古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42%,其中,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行業占比分別為13.9%、10.1%和4.4%,高新技術、機械裝備制造行業占比分別為1.9%和4.4%。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52.9%,其中,房地產業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比分別為11.3%和11.5%,金融業占比為0.1%。可以看出,目前我區投資結構中,投資效益高的行業規模上不去,投資規模大的行業投資效益較低,投資結構的不合理直接影響了整體投資效益水平。如金融業投資效果系數雖高達9.687,但因其比重僅為全部投資的0.1%,對投資效益的貢獻微乎其微。
(三)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粗放導致投入產出效率不高
近年來,內蒙古用地效率逐年提升,城鄉建設用地地均產出、城鄉建設用地二、三產增加值等指標體現的單位建設用地產生的經濟效益呈現穩定增長態勢,但與北京、上海等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從地均產出看,根據內蒙古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核算,內蒙古建設用地地均產出128.4萬元/公頃,低于上海市575.6萬元/公頃,低于北京市424.6萬元/公頃。從用地結構看,建設用地中有84.3%分布于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集中度偏低,造成單位建設用地產出效益不高。2015年,全區閑置土地面積7000多公頃,居全國第5位,閑置土地處置率在全國排倒數第2位。尤其是近年全區工業園區占地面積激增,部分地區存在“多圈少建、圈而慢建或不建”等現象,導致土地粗放、低效利用。
(四)民間投資規模偏小直接影響整體投資效益水平
從各省區情況看,市場化程度較高、民間資本活躍地區的投資效果系數普遍高于市場化程度低、非公經濟發展緩慢的地區。2016年,內蒙古民間投資增速同比下降6.5%,低于國家9.6個百分點。與投資效果系數最高的3個省份相比,分別低于上海、北京、廣東15.6、0.9和20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45%,低于國家16.2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民間投資發展規模不足、比重偏低已經對全區投資效益形成了嚴重制約。此外,受產業結構和準入領域制約,內蒙古民間投資大多集中于煤炭、石化、食品等能源重化工和傳統制造業中,行業的低收益率拉低了民間投資收益水平。同時,民間資本的分散化布局特性也使得一些要求企業上規模、高集中的行業分散度大而集中度小,背離了規模經濟原則,造成資源配置效益的損失。
(五)投資管理體制和重復建設加劇投資效益走低
政府和國有企業手中控制著大部分的資源,加之相關投資規定不完善以及缺乏相應的責任追究機制,出于短期行為,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更多的關心投資數量和規模的多少,將各種資源更多引向短期內對地方GDP和稅收增加明顯的能源化工產業,從而使得低水平無序、重復建設層出不窮,如前些年各地爭相上馬火電、煤化工、光伏等項目,許多地區出現項目引進上各自為政、產業定位上雷同重復等問題,造成巨大資源浪費。以電力行業為例,目前全區火電裝機7600多萬千瓦,居全國第一,但在產能嚴重過剩背景下,超三成火電閑置,風電棄風率也高達20%-30%,致使項目投資效益低下,資源浪費巨大。
二、對策建議
(一)圍繞全方位創新,優化投資結構
一是突出減少三類投資。減少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產業投資,減少低質、低效、低滿意度的重復投資,減少缺市場、缺效益、缺未來的“僵尸”企業投資,大力釋放被占用的稀缺資源。二是突出增加三類投資。圍繞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部署,重點增加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加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投資,增加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三是突出投資模式和管理創新。創新投資融資方式,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推進投資模式創新;加快完善產學研用技術創新體系,組建產業技術聯盟,推進管理創新;突出抓好財政產業基金引導作用,推進機制創新;搶抓軍民融合戰略機遇,加快“軍轉民、民參軍”步伐,推動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共建、共享,實現政策創新。endprint
(二)圍繞減量增效,提高土地投資收益
一是創新土地利用方式,創新混合利用、彈性出讓、土地轉性、績效評估等土地集約利用辦法,完善經營性建設用地供應與減量騰退用地掛鉤機制,促進存量工業用地轉型、轉變用途或騰退利用空間,遏制新增違法建設。增加契合多重目標相關項目的土地供應,對“七網”建設項目、呼和浩特市新區等重點區域、重大項目予以重點保障。支持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用地,保持“高精尖”產業、商服用地等土地供應規模。二是深化存量土地盤活機制,建立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體系,完善已批未開發土地清理處置會審、監管、督辦、考評機制,嚴格審查消除閑置土地“壞賬”,促進存量土地利用。加強城鎮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推進工礦廢棄地、廢棄居民點復墾利用,強化工業園區用地內涵挖潛,加快盤活低效用地。鼓勵企業在不改變用地性質和土地用途前提下對存量用地進行二次開發利用,鼓勵相鄰工業企業實施集中聯片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圍繞改革放活,提升民間投資效益
一是細化規則、明確職責,進一步清除各類隱性障礙,探索制定民間投資準入的負面清單,真正推動電力、通信等重大領域優質項目向民間資本開放,確保民間資本進入后的權益。二是加快民間資本上市步伐,建立和完善自治區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加強跟蹤指導和服務,形成“改制一批、輔導一批、上報一批、發行一批”的可持續的梯次推進格局。鼓勵創新性、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到全國股轉系統掛牌,推動中小微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三是優化民間資本營商環境,摒棄傳統“特惠”思維,堅決取消對民間資本單獨設置的附加條件和歧視性條款,加快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切實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將營造公平營商環境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強化政策落地和服務落實機制。
(四)圍繞完善投資管理,提高項目投資收益
一是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按照“謀劃項目抓儲備、簽約項目抓落地、立牌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進度”要求,滾動推進各類項目,形成“爭取開工一批、強力推進一批、全面建成一批、策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的良性循環。二是建立完善自治區投資效益評價體系,制定項目績效考核的具體實施辦法,推行項目績效評價制度,以項目績效評價結果規范項目建設行為,提高項目投資效益。三是強化政府類投資基金管理,根據自治區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財政可承受能力,合理控制政府投資基金設立數量。明確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方向、投資對象和出資額等限制。建立信用信息登記管理體系,監督基金投向。建立基金績效評價體系,加強基金監督管理。
參考文獻:
[1]關勤學.我國投資效益分析:問題、原因及對策[J]. 投資經濟專業論文集,2013,(11).
[2]龐雪峰.我國投資效益不高的根源及對策[J].理論縱橫,1996,(2).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endprint